大家好,我是轩哥。
经常逛市场的翠友,应该会发现纯色(绿色、紫色、红色等)的翡翠好像会比较常见一点,反倒是多色(黄加绿等)翡翠更为少见,相遇全靠机缘。
并且黄加绿翡翠的价格会比一般的黄翡和绿翡还要更高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咱们得了解下什么是黄加绿翡翠?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块翡翠中同时出现原生绿色和次生黄色,要比单一的纯色更难形成,因此颇为罕见。
若是种水表现和颜色色泽都不错,市场价值不容小觑。
而且黄加绿的历史还颇为悠久,早在清朝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世人的眼中,只不过是皇家御用,普通人毕生难得一见!
在故宫博物馆中,就珍藏了不少由黄加绿翡翠雕刻而成的陈设品,件件工艺精湛,令人惊叹!
像上面这件清·翠雕花鸟纹花插,便是典型的黄加绿翡翠。不仅雕刻技艺高超,翡翠的自身品质也不俗,放到现在也属于罕见的佳品。
由此可见,黄加绿翡翠在清朝时期也属于非常罕见的珍品,不然也不会上供给宫廷。
也是因为稀少,黄加绿翡翠才如此珍贵!
毕竟它的形成条件的确很苛刻,要在原生绿色的基础上叠加次生黄色,也就意味着翡翠度过原生色的形成阶段后,还必须经历次生色形成的过程!
在成矿期形成的颜色(多以白色和绿色为主,白色最为常见),便为原生色。
形成原生色后,若是翡翠受到冲刷、搬运、风蚀等地质作用影响,表面的皮壳就会形成“缺口”,使得内部的翡翠与伴生矿中存在的铁元素相互作用形成致色的氧化铁,根据氧化铁含量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黄色调(次生色)。
这种黄色调通常介于翡翠的“皮”和“肉”之间,行内人习惯称其为雾层。
如此严苛的条件,也注定那些新场山料开不出黄加绿翡翠!
所谓的山料就是直接从矿山中开采出来的原石,个个都“娇生惯养”,没有受过风吹日晒,更没有感受过河流的威力,显然不具备黄加绿翡翠的形成环境。
纵观各大场口,还是大马坎和莫西沙出产的黄加绿翡翠比较多,且品质都还不错。
像大马坎的黄加绿翡翠在行内就是出了名的鲜艳明快、对比强烈,十分适合巧雕,也因此成为了玉雕师们的心头爱!
然而经过这么年的开采,大马坎的黄加绿资源也直线锐减!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黄加绿翡翠更为稀少。
这时候要注意:少不代表精!
在挑选黄加绿翡翠的时候,我们除了注重颜色以外,也不能忘了种水!
像种水差的黄加绿,即使有颜色加成,也逃脱不了“质地粗糙”的枷锁;只有种水好的黄加绿,才能最大程度的将颜色映衬开!
我是轩哥,关注我,专注每天分享翡翠干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