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翠友给我发来一张照片,说是回国后花了2万大元买的翡翠叶子手链掉皮了!
就是下面这张照片:
翡翠掉皮,这事一般人还真就没有听说过。
我们看看这张照片,是不是觉得有些别扭,感觉这款叶子的颜色有些别扭,色透但是不正。
而且看来非常的薄,很有薄片、广片的感觉。
我还专门询问了这位翠友,她告诉我,虽然是镶嵌的,但是裸石的厚度也有5mm。
5mm的厚度那这个颜色就有问题了。
自信看一下所谓“掉皮”的地方,露出的是白色的玻璃状物体。
这下子明白了:
很显然,这位翠友买到了拼合翡翠。
什么是拼合翡翠呢?三哥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专门讲过:
就是外面是满绿的薄片,里面是透明的无色翡翠,更有甚者用的是透明的玻璃,然后用特质的胶粘在一起,这就是拼合翡翠。
这种拼合翡翠一打眼看上去,与普通的满绿翡翠相比几乎毫无异处。别说新入行的翠友,就算是老手也不好分辨。
我上次专门写了介绍拼合翡翠的文章,不过翠友们似乎并不在意,觉得这种事情发生不到自己身上。
这次应该给翠友们提个醒,这种拼合技术属于比较新的造假方式,做出的东西很难分辨,市场上并不少见。
前不久翡翠圈里流传的百万级别蛋面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拼合翡翠,大家可以回顾一下:
据说,它是当事人花了一百多万元买下的。因为不放心,所以送到国检中心又查了一下,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款蛋面竟然是奸商用烂翡翠拼出来的。
更诡异的是,一开始用检测仪器没查出这件戒指有什么问题,检测人员后来觉得哪里还是不对劲,就把蛋面拆下来,才发现其中的“奥妙”。
今天就老话再谈:给大家普及一下这种拼合翡翠。
这种拼合翡翠应该是来自于早期的“垫底翡翠”。
当时,黑心商贩为了给蛋面增色,在镶嵌的底托上放上一张绿色的垫纸,从而让本来色度一般的蛋面看来绿色浓正,身价大涨。
后来,不法的翡翠商改进了这种作假方式,做出了“夹心饼干”翡翠,也就是三层拼合翡翠。
具体做法就是在两块无色翡翠中间,夹上一片颜色翠绿的翡翠薄片,再通过专业粘合剂,将三者粘合在一起。
然后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中间带色的翡翠,能使整个翡翠都达到满绿的效果,而且因为上下是无色翡翠,所以还增加了水头了呢!
更有甚者,直接在两块翡翠中间,填充上绿色胶体,和上面同样的效果,还节约了不少成本。翡翠原石中间涂牙膏也是这样的道理。
无论是哪种方式,三部分结合起来,最终成品就是一件有色有水的极品翡翠,体积也足够大,看到它谁能不动心呢?
有心的商家,表面那块翡翠,用的种再好点,骗的钱就更多了。
这种三合一拼合翡翠属于一代拼合翡翠,紧接着,奸商们根据“市场反馈”又迅速优化出了拼合二代,也就是这位翠友碰到的双层拼合翡翠。
这种二合一翡翠分成两种:
一种是老的方式:上层主要体现水头,下层主要体现颜色;
第二种就是文中的照片:上层满绿薄片,下层无色透明翡翠或者玻璃制品。
这种二合一拼合翡翠比三合一拼合翡翠更隐秘,更不容易让人发现。
翠友们以后如果看到外观看起来又大又圆的蛋面,价格还非常亲民,就要提高警惕了,它很可能就是二合一翡翠。
如果蛋面又大又圆却包镶了的翡翠首饰,更可能是这种拼合翡翠。
这种拼合翡翠该如何鉴别呢?
拼合翡翠无论你是从表面看,还是从底部看,都是天然翡翠。用仪器检测,它的结果还是天然翡翠。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分辨呢?
其实说穿了也不难,细节着眼,慢慢挑选。仔细看翡翠的正反两面:
如果翡翠的正面呈现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反面则出现一层或者两个层面的气泡,这就是典型的拼合翡翠。
一层的是胶态物质和翡翠薄层之间的黏合气泡,一层是包裹整个成品底部的胶的气泡。
还有就是拼合翡翠的绿色不正,有折光感。仔细观察会发现绿色并不是整体一样的,拼接的位置,绿色会呈平面铺开。
如果是镶嵌翡翠该怎么看呢?
不良商家们为了掩盖拼合的界线,多采用包镶、死封的方式,假装界线不存在。
翠友们看到这类翡翠首饰,就要留心仔细观察下。
一般来说,如果是种水色地极佳的翡翠,商家基本都是采用爪镶,甚至不封底等极其简单的镶嵌方式,让四周的光线都能照射在翡翠上。
对于镶嵌好的翡翠,要倾斜角度观察它的颜色分布,尽可能使光线投射过翡翠。
当颜色没有正常的立体色形时,就要保持警惕。同时观察底部的胶合部位,胶质感强烈也要保持警惕。
对于拼合翡翠而言,它的颜色怎么也达不到均匀的程度:
将翡翠拿到自然光线下,透光观察翡翠的侧面,就能明显地看到拼合翡翠的绿色是有明显分层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翡翠放入水里看气泡:
如果你担心透光看得不准确,那其实还可以将翡翠放入盛满清水的透明容器中,当翡翠的颜色映衬到水中时,就能很明显地看出颜色的分层,这就说明它是拼合的。
即便是无色的翡翠,你也可以透过衬影,清晰地看见拼合缝隙。
此外,因为有的拼合翡翠是用到粘合剂的,所以只需要将翡翠放入60℃左右的温水中,粘合剂就会慢慢融化,产生气泡,那时候狐狸尾巴可再也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