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汉玉蝉15万港币!
一只黄玉卧兔20万港币!
一只白玉凤鸟30万港币!
一只黄玉虎符11万
一只红山文化玉猪龙110万港币!
近日,香港拍场上出现的一大批中国艺术品未拍先火!和过往那些精美拍品高价成交都离不开背后的“推手”一样,这些宝物燃爆拍场,究其原因也和它们的显赫身世不无有关。
何鸿卿和女王同框
女王亲自出席何鸿卿藏品展
何鸿卿爵士,享誉全球的收藏大家。自上世纪70年代起,因偶然藏下一对清代白碗,何氏开始对中国艺术品投入巨大热情,并最终建立起包括玉器、瓷器、古典家具在内的庞大收藏体系。
随着其购藏规模变大,后来其藏品多部分都入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特别将“中国及南亚展厅”以何鸿卿爵士命名,展厅揭幕时,更是受到英女王亲临参观,足见其地位与份量。
何氏于2021年以94岁高龄离世,遗下超400件精美艺术收藏,现由其后代交由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顶级拍卖行拍卖,此次惊现香港的部分拍品,包括玉器在内,乍现拍场即火爆异常。
汉 玉蝉
L :6.4cm W: 3.1cm
成交价:HKD 15万
拍场上的玉蝉特别讨喜,动辄数十万成交,话说这样小小一只玉虫,为何身价蹭蹭蹭的呢?
其实除开玉蝉本身在用料、雕工以及出身不凡等各方缘由外,往远一点说,这还要归因到古人对蝉的偏爱,由此成为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基因。
唐代虞世南有诗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如此这般,不食人间烟火,秉性高洁的蝉,历来被文人墨客盛赞,并借物咏怀,聊表自己对清高廉洁的向往和理想。
同时,蝉每到春夏,破土而出,蜕变新生,这又被古人视作生命的一种轮回交替,借蝉祈愿自己能够灵魂永存,羽化成仙。
古人对蝉的信仰最后也落实到玉蝉的精雕细琢上,按其用途,玉蝉可分三类:
佩蝉:即用来当作佩饰的玉蝉,顶部有眼,便于佩戴。佩蝉一作辟邪,也有人以玉蝉佩在腰间,祈愿发财致富,谐音“腰缠(蝉)万贯”;或是佩挂在胸前,取“一鸣惊人”之意,为自己仕途通达祈福增运。
冠蝉:则是古代达官显贵用于装饰顶冠之物,被称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如貂蝉冠。
唅蝉:即人死后含在口中随葬的玉蝉,一般刀工简单,无穿眼。以蝉之春生秋亡、反复不息,来借喻生命的周而复始,慰藉生者,死之不可惧。
所以,综上,放之今天的拍场,玉蝉已然成为宠儿。值得一提的是,玉蝉历代皆有,唯汉代玉蝉最具魅力,寥寥数刀,将玉之不朽和蝉之高洁完美呈现。在这也问一嘴,藏有玉蝉的朋友来分享下可好?
红山文化 青白玉小猪龙
L: 3.5cm
成交价:HKD 60万
古玉收藏界有句俗语,说,古玉收藏的终极梦想,不过一头龙猪,来自红山文化的那种。
单就这句话的份量,也都知道为何红山文化玉器的可遇不可求。红山文化玉器,被称为迄今为止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古老的玉器,其中玉猪龙,便是其标志性器型之一。
事实上,玉猪龙除开其年份悠久,自带文化气质外,观其颜值,数千年来,它都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像猪又像龙的外形,体态浑圆,给人的感觉是憨憨的,萌萌的,又有一种胚胎般的稚嫩感,因此很多专家形容它也叫“龙胎”。
再看香港成交的这枚猪龙,青白玉材质,特别扎实,而且上有孔,看起来也特别自然。很多玉友表示,60万港币的成交价,相当于捡漏了。你怎么看呢?
在这再放一只2019年3月,于纽约上拍的精美红山文化玉猪龙。宝贝在拍卖前估价5000美元,最终经10余分钟各方抢夺,以19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合计人民币1600万元成交。拍卖现场和宝贝细节如下图,喜欢的朋友们不妨一起来细看看:
宋或以前 黄玉卧兔
L:3.4cm
成交价:HKD 20万
这只黄玉卧兔,玉色温润,圆雕一兔,耳朵四肢呈蹲状。整只玉兔形态生动,灵秀机巧,形神顿现,憨态可鞠。兔尾处些有留皮,古香古色。
圆雕玉兔始于秦汉,盛于唐宋。《瑞应图记》称:“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民间将其视为富贵、多子的美好寓意。
玉兔在手,嫦娥我有!嘿嘿,就冲这点缘由,拍场上谁能拒绝一只兔兔呢?
下面两只白玉凤鸟,动静相宜,或安静的在休憩,或展开双翅燕燕于飞,各臻其妙。喜欢的朋友一起细品呀:
宋至明 白玉雕凤鸟
L :6.3cm
成交价:HKD 30万
明 白玉凤鸟
L: 3.1cm
成交价:HKD 6万
最后上4件动物造型小玉佩,有龙有凤,有虎符有青鸟,皆雕工在线,值得细品。
清18世纪 白玉团凤珮
W:5.2cm
成交价:HKD 15万
西周公元前10世纪 玉人龙纹珮
L :6.6cm
成交价:HKD 110万
明 15至16世纪
黄玉「健安」虎符左半
L :4.6cm W: 3.5cm
H :1.8cm
成交价:HKD 11万
东周 青玉双鸟形珮
W :4.3cm L : 4.5cm
成交价:HKD 32万
以上即为刚刚在香港成交的部分玉器小件儿,更多玉器成交行情,后面和大家分享。玉友们,如藏有文中同款宝玉,记得来分享下噢。人养玉,玉养人,一起在老祖宗留下的无上珍宝里,藏礼于玉,藏文化于玉,藏财富于玉,藏情于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