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名称缘于秦汉时期已有的一种搔痒和掏耳器具,因手不能到处以其代劳,可尽如人意,故有如意之雅号。清宫御用的如意可以分为金属如意、玉石如意、竹木如意、百宝镶如意等几大类,另外还有各种材质组合的如意。
金双喜字如意
金双喜字如意 如意长28.3、头宽10厘米,金质,柄体扁平。首、中、尾均錾刻双喜字,尾部栓红色丝穗,丝穗上亦结双喜字结。此如意和慈禧太后手书的龙字卷轴同置于一匣内,是光绪皇帝大婚时所用。这柄金双喜字如意是晚清时期如意用于婚礼庆典的实例。据记载,如意至迟在同治大婚(1872年)中已经成为陈于凤辇、欢床及帝后互致的仪式用具。影响所及,民间也以如意作为订婚的信物。此如意以模压配合捶揲、焊接等工艺成型。
七成金累丝嵌石如意
七成金累丝嵌石如意 如意长32.3、头宽9厘米,金累丝制,通体在钱纹地上饰云凤纹及寿字。如意首隆起成三台,中央嵌松石,柄嵌蓝宝石、碧玺,柄身两侧又以宝石嵌杂宝纹,朵状尾部亦嵌松石。金累丝纹饰上饰点翠,现多已脱落。
画珐琅花卉纹如意
画珐琅花卉纹如意 珐琅如意是清宫旧藏众多如意中的一类,其中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此如意首部为灵芝形,长柄微微弯曲,呈“S”形。舒展有度,曲线优美。通体以明黄色珐琅为地,柄首彩绘盛开的大花一朵,柄身正面彩绘缠枝莲花八朵,尾端饰展翼红蝠一只。三部分图案既形成变化,又统一和谐。质地细润,色彩淡雅,描绘细致,柄首背面有蓝色“乾隆年制”楷书款。是乾隆时期画珐琅中的优秀作品。故宫博物院所藏如意数量不少,但有款识的却十分罕见,因此愈显得珍贵。
自清中期开始,由于乾隆皇帝的雅好,用整块玉石雕刻的如意成为朝贡、赏赐、馈赠的必备品。
白玉嵌石五蝠捧寿如意
白玉嵌石五蝠捧寿如意 长39.8厘米,此柄如意是在白玉器身上镶嵌各种玉石组成的纹饰,首部中央嵌团寿图案,五只蝙蝠展翅环绕其周,此为“五福捧寿”图案,是被广泛使用的吉祥寓意题材。“五蝠”象征“五福”,分别寓意长寿、富贵、健康、君子之德及寿终正寝,是祝福长寿之意。
青玉鹌鹑嘉禾纹如意
青玉鹌鹑嘉禾纹如意 长37.1厘米,青玉质,首部浮雕两只鹌鹑在谷穗间嬉戏觅食的场景,取“穗”与“鹌”之谐音,寓意“岁岁平安”,尾部以阴线雕刻云龙纹。柄身刻乾隆御题诗《玉如意》:“竹化分真幻,铜函阅古今。清谈常在手,乐志每如心。击处珊瑚碎,挂来萝薜深。握君曾得号,禅德亦留吟。贞素标琼质,指挥延藻襟。休征愿时若,讵为宝球琳”。末署“乾隆甲戌御题”及“比德”、“朗润”印。乾隆甲戌为乾隆十九年。
墨玉嵌白玉八仙福禄寿图如意
墨玉嵌白玉八仙福禄寿图如意 如意长39.5厘米。墨玉在玉石中是稀有品种,用大块墨玉雕成的如意更是凤毛麟角。此件如意所用的墨玉,黑如墨,亮如漆,色泽纯正而极少杂色,是墨玉中的上品。如意器身修长,线条优美,首部及柄身均用白玉镶嵌,首部雕福、禄、寿三星,柄身另有八仙图,尾端处理成三角形,系黄丝穗。
水晶琢云龙如意
水晶琢云龙如意 如意长41.7厘米,以整块水晶精琢而成,琢饰龙凤戏珠及海水江崖纹,纹饰高凸,造型粗放,刀工简洁,不拘小节,但龙凤的气势,形神具备。水晶中稍有白色絮状物,被作者巧妙地利用为自然的云雾,可谓匠心独运。
竹木雕刻如意是清宫如意收藏中的大类。此种如意在明末清初最为流行,主要为文人雅士案头上的陈设和清玩。
竹雕灵芝纹如意
竹雕灵芝纹如意 长35.9厘米。此柄如意首部曲柄翘首,呈天然灵芝形,在圆细突结的柄茎上方,还有两个小枝附在主干旁向左右侧伸,细看实为两个小灵芝。芝首上的自然根结略作刮磨,使芝朵显得灵秀逼真。此种竹根如意轻盈小巧,其雅逸之趣及天然之灵气令人欣喜。
黄杨木雕莲花如意
黄杨木雕莲花如意 以莲荷造型,通体采用圆雕技巧制成。如意柄雕作四茎扭缠状,一枝小禾草缠附在柄的下方;如意首则由荷花、荷叶及花蕾组成,荷花半放,荷叶如伞半掩。花娇叶卷,造型精美。如此造型还有独特的寓意,荷花、荷叶谐音“和和”与“和和美美”,是婚庆时常用的题材。
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图刻“万福攸同”如意
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图刻“万福攸同”如意 长56.5厘米。如意首呈心形灵芝状,柄略宽,中间拱起。通体以松枝、寿石图案为背景。如意首部雕饰突额长髯的寿星,一手托如意,一手持桃,盘腿曲膝端坐正中。两旁伴有八仙中的汉钟离、韩湘子。柄中部吕洞宾、李铁拐同立。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为张果老、曹国舅、兰彩和、何仙姑。它们手持法器,端坐在流云之上,神态各异。柄上还浮雕4个委角方框,框中分别刻有阳文楷体“万福攸同”四字。柄尾系有用红丝编结的寿字和黄丝缠成万字的黄丝穗。
三镶如意是指针对竹木如意或金石如意的首、身、尾等部分别镶嵌宝石,进行复杂化、繁琐化加工的产物,是清宫如意中的大类。此类如意与镶嵌工艺中的“百宝镶”有着密切的联系。
紫檀嵌金八卦镶玉雕鹘捕天鹅纹三镶如意
紫檀嵌金八卦镶玉雕鹘捕天鹅纹三镶如意,如意长35.4、宽8厘米。紫檀嵌玉八卦如意是清代中期镶嵌古玉的三镶如意中之典型作品。其柄首所嵌辽金时期著名的“海东青捕天鹅”题材玉饰,即“春水”玉,莹润细腻,极其珍罕。柄身嵌错金“乾坤”等八卦符号,使器物平添了一种神秘之美。
紫檀木嵌碧玺三镶如意
紫檀木嵌碧玺三镶如意,如意在以绳纹组成的三股束花木柄上浮雕牡丹花枝,心形如意首和柄身、尾部都镶有椭圆形錾缠枝莲纹的金托,托内嵌三块大碧玺,分别为紫红色与黄色,质地莹润,色泽鲜明,配以黄色盘长丝穗,显得分外庄重。其中牡丹寓意“富贵”,灵芝寓意“长寿”,合之为“富贵长寿,可如人意”。
紫檀雕水纹柄三镶白玉双凤纹如意
紫檀雕水纹柄三镶白玉双凤纹如意,长39.5厘米如意柄以紫檀雕制,周身雕刻纤密的水波纹,首部,柄中和尾部均镶嵌一块古玉,尾部系湖蓝色丝穗,附黄条一,黄条上一面写:“(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三月初三日养性殿西配殿南次间面东宝座上换下”,另一面写“紫檀嵌汉玉三块如意一柄,蓝线穗珊瑚豆二个”。
银镀金百宝嵌三镶如意
银镀金百宝嵌三镶如意,如意身银镀金质,首、身、尾镶嵌3枚圆形或椭圆形白玉饰件,其上又以碧玺、翡翠、青金石等嵌粘花鸟图案,色彩鲜艳,质地各异。器身又嵌粘花卉纹,尤以米珠连缀的菊花最为别致。此柄如意装饰华贵繁缛,为清晚期同类制品中的佼佼者。
清宫如意中多有9柄成套者,不拘材质,多为宫廷节庆与帝后寿诞之日地方官吏贡进宫中的贺礼。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崇尚九五之数,九是单数之极,古人中多以九表示多之意。《易经》中又称阳爻为九,所以九又有至阳至盛之意,从而成为一个吉利数。故而“九九”喻极至之数,以示天子的尊贵。
掐丝珐琅万福三多纹如意
掐丝珐琅万福三多纹如意,此套如意9柄,每柄长34厘米,掐丝珐琅工艺制作,在蓝色地上饰福寿纹。“天宝九如”又作“天保九如”,即工匠们在每柄如意曲柄上部分别制有隶书:“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升”、“如日之恒”、“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皆引自于《诗经·小雅·天保》,这是一首臣子为君主歌功颂德的诗篇。其中的譬喻到后世演化为固定的吉祥用语。
木柄嵌玉石九九如意
木柄嵌玉石九九如意, 此组如意也是九柄成套每柄长25.2、宽7.5厘米。在曲折的灵芝状木柄身上,工匠们用红、蓝、黄、绿等色泽的碧玺和翡翠镶嵌成灵芝朵,嵌在柄杆上。柄首则分别嵌以大块不规则的蓝晶、白玉、孔雀石、红玻璃、玛瑙、芙蓉石、粉碧玺、绿松石和田黄石等,形成九九如意。柄尾另系有编结精致的寿字黄丝穗,雍容华贵,显示出皇家的富贵气派。
如意不仅表示出美好祝福的意愿,同时也体现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巧。它能在清宫中得以盛行,无疑是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在乾隆皇帝看来,如意不仅是吉祥之物,可挂墙壁,佐文房,置座旁,更是一种“代语不须言”的代言之物。帝王在临朝或与诸臣谈话时,有如意在手,便可心情舒畅,妙语迭出。宫中各种仪仗过于威严,只有如意才可自由闲适地发挥自我,“指挥侍臣听,那识意中存”便形象地反映出了乾隆皇帝手持如意和群臣议政或闲谈时的自豪之情。因此,乾隆皇帝把如意看作是“佳朋”,并“屡有如意咏”,经常琢磨如意的质地、造型及其内在含义。皇帝的嗜好影响着群臣,上行下效,朝廷官员们寻找古玉,制成镶嵌如意以进贡邀宠。在民间人们也收集各种如意,试图借如意的吉祥来镇邪避恶。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清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