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自殷商至今,典以文书,师承以文,优秀的文化典籍、文字和师者便成了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见证中华文脉数千载的兴荣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传统文化,并推动各行业“国潮风”的再兴,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本溯源。
传承,先传后承,是为接续,沿袭创新之意。玉雕师周子周以传承之名,历经数月时间,融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成就一件别有韵味的国风文化玉雕作品——《传承》。
图|周子周作《传承》
墙壁斑驳年久的书院房中,青灯光耀闪烁,明净的书案上隐隐散发着浓墨淡香,篆书篆刻《周易》学说的屏风围造了一个文化空间。
画面中夫子手持经书正对着童子殷殷劝学,而童子凝神侧耳恭听,面露醍醐灌顶的神态,其中氛围严肃又温馨,师者为后辈传道授业解惑,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着前进的道路。
在此作品中,作者把人物、画卷、青铜缸、竹简、书籍、灯饰、书案、墙砖集中在方寸玉石之上,体现的元素众多,但采用浅浮雕与阴刻相结合下空间关系和谐,元素形象亦栩栩如生。
其中玉料上有多处于总体绿色区别的白色,作者将其设计成吊灯、书画卷和青铜缸,颇有俏色效果的同时还有效提升空间层次感感。
在华夏文明中,文化元素数之不尽,为何在浩瀚如星海的传统文化中选择《周易》、篆书字体、师者为主要表达元素,这几点或许是主要缘由:
首先,《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为圣贤书。
其次,篆书是中国最早的官方用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可谓是重如泰山。
再有,《师道》有述:“师者,有生命之重、圣学之重。天下之重”,即有生命再造,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重大职责,成人子弟天下至德的重任在身,其价值不言而喻。
创作过程记录
图|玉石原料
图|线条草稿
图|线条细稿
图|初具雏形
图|打磨细胚
图|作品成品
成品欣赏
玉雕师简介
周子周,自2006年起学习玉雕,师从裴羽大师学习玉雕技艺,期间曾多次受师公高兆华指点,掌握了传统海派和岭南派相结合的玉雕设计与制作。代表作品有《乡愁》、《山高人为峰》、《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曾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奖项,作品深受大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