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转型已入深水区,行业为探索破局之道上下求索。
个险渠道在经历数百万代理人挥别行业、转型精英代理人队伍后,“削塔尖、去层级”日渐成为个险渠道革新基调。近日,银保监向业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代理人的春天来了”、“监管发文引导个险营销体制改革”,离开保险业近一年的何伟(化名),近期频频被保险圈小伙伴们转发的类似消息刷屏。
2019年8月在听过多次保险宣讲会后,何伟下定决心辞去原来的工作,成为保险代理人大军中的一员。然而入行4个月后新冠疫情突袭,“熟人单”做完后何伟多月业绩“挂零”,无奈重新回归职场。
从入行到离开,何伟的保险生涯不到一年。何伟不知道的是,他与保险行业的这场短暂“邂逅”,是寿险“人海战术”下代理人“大进大出”的真实写照,也是近两年400万保险代理人作别行业的缩影。
过去三十年来,呈“金字塔”型的个险营销制度,为寿险行业的发展打开了局面,个险渠道成为各大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重要支撑,高光时刻我国个险代理人数量接近千万。但随着整个保险市场发育和成熟,这一制度的局限性日渐凸显。在这个金字塔中,代理人被划分为四到五个级别,层级越高能分配到的利益越多,层层抽佣之下,处于塔基的大部分代理人能获取的利益相对有限……
个险营销制度酝酿变革,
破局金字塔魔咒
保险销售一度被誉为可实现“造富神话”的行业。“保险代理人的薪资有没有天花板,主要看你处于金字塔的什么位置。” 郑慧(化名)是何伟在保险公司的团队主管,入行已有五年时间。
郑慧透露,保险代理人一般分为两条发展路径:一条靠个人销售能力,通过个人获取和服务客户的能力来获得收入,通往TopSales(顶尖销售人员);另一条靠发展团队,通过拉新、管理团队、帮助团队销售来获取抽佣,这条道路对于从业多年的代理人来说,往往更具吸引力。
但在保险领域从业近20年的高管刘亮看来,郑慧她所向往的这第二条路,却是当前保险行业亟待破局之处,“日渐增多的代理人金字塔架构层级,成熟团队主管坐享组织利益,进取心减退;基层营销员的利益却被层层主管截取,收入难提升;居高不下的销售成本,也将影响保险公司的未来。”
“削塔尖、去层级”被行业越来越多地讨论。近日银保监向业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何伟朋友圈里的保险小伙伴们的“沸腾”也正是源于这一文件。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销售利益向直接销售人员倾斜,鼓励佣金发放长期化;鼓励公司创新销售人员管理体制,探索内勤转岗代理人;鼓励探索独立个人代理人模式等。
监管明确提出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推动个人营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销售人员合规意识、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销售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人身保险市场竞争更加健康有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400万保险代理人流失,
行业引导个人代理人长期留存
千万级别代理人,曾经是一张保险业行走的名片。而近两年,数百万代理人的跌落令行业咋舌。
9月1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发布《关于2022年上半年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情况的通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进行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为570.7万人。这一数据与2019年巅峰时期973万人相比,减少402.3万人。
“代理合同关系下我们是没有底薪的,保险公司也不会为我们缴纳社保。作为新人客户积累又少,开单压力非常大。”回忆起做保险代理人时的情景,何伟仍然心有余悸。“年入百万,没有天花板。各式各样的保险公司宣讲会中,培训讲师总会讲一个又一个保险代理人的创富故事。但他们不会告诉新人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处在塔顶上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故事的主角。”
金字塔式层级制度中,基层营销员仅拿到少量直接佣金,这也直接导致普通代理人较低的留存率。推动销售利益向直接销售人员倾斜,建立引导个人代理人长期服务的组织架构和晋升制度,也成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重点。
《征求意见稿》提出,保险公司应当合理设置佣金发放比例,突出长期价值导向,建立以业务品质、服务质量为导向的佣金发放机制和奖惩机制。切实保障个人代理人合法权益,探索佣金发放长期化,引导个人代理人长期留存。
在引导个人保险代理人队伍长期发展方面,《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探索推动保险公司与符合规定的个人代理人签订劳动、劳务合同。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为个人代理人缴纳社保、办理居住证等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代理合同关系下,保险公司不会为代理人缴纳社保,大多数代理人基本的社会保障不足,部分新人没有底薪和基本保障,导致岗位缺乏吸引力,这也为新人从业后急于开单,而产生销售误导留下了隐患。东吴证券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征求意见稿》销售利益向直接销售人员倾斜、建立引导个人代理人长期服务的组织架构和晋升制度,将有助于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长期主义思想。不过值关注的是,东吴证券方面同时强调,传统金字塔队伍结构难以快速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个险营 销金字塔制度的后期固定成本很高,但改变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刘亮透露,“这一制度是寿险的根基,从业人员的基础培训、佣金分配也是基于这一制度的。 变革会触动既得利益群体,保险公司方面由于担心整体保费下滑而有所顾忌。 但我们也应看到,保险行业从上层给出的转型发展引导,作为一种积极信号毋庸置疑。 ”
精英代理人VS独立代理人,
谁是良药?
破局寿险营销金字塔制度,非一日之功。在创新寿险营销人员管理体制方面,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的推进也是尝试之一。
《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公司有序发展独立个人代理人,研究开发符合独立个人代理人特点的保险产品,完善独立个人代理人的甄选流程、资质授权、日常管理和信息维护。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与保险公司直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其直接按照代理销售的保险费计提佣金,不得发展保险营销团队。
2021年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已“破冰”。2020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保险公司规范有序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2021年7月19日,深圳银保监局率先打开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登记注册的大门。
此后,大家保险和信泰人寿两家机构抢先完成注册。2021年8月19日,大家保险庞月晗专属代理店在深圳注册成功,成为国内寿险行业首个完成工商注册的独立代理人。同一月的25日,信泰保险独立代理人郭华香的鑫汇专属代理店也在深圳完成注册,这是国内首家个人独资成立的独立代理人企业。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杨泽云博士向《险企高参》分析表示,“一方面,独立保险代理人没有了主管、经理、总监等多层级的管理,不会被各级主管分走佣金,打破了传统保险代理人层级之间的间接佣金,可最大限度保障从业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没有多层管理的同时,也就没了团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培训指导。”
今年10月,在头部保险公司做代理人近20年的马方伟,加入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谈及未选择做独立代理人的原因马方伟表示,“与国外的独立代理人模式相比,国内独立代理人为消费者做保单规划时,产品选择依旧受到单一性限制。产品多样化方面,保险中介机构做的更好一些。”
“精英代理人是非常适合做独立代理人的。”在马方伟看来,要成为一名独立代理人,除了丰富的知识人脉储备、经验储备,更需要高度的自律性,“保险销售是一个时刻需要鼓励的工种。普通保险代理人离开了团队提供的资源支持和管理赋能,很多人无法完成业绩考核,更不要说成为单打独斗的个体户了。”
刘亮则认为,“大家信泰等中小型公司船小好掉头,体量小、推广起来更有热情。对于大型保险公司而言,代理人队伍动辄数十万百万,这些险企对代理人团队业务有较大依赖。相比独立代理人模式,走精英化路线,成为越来越多头部保险公司的选择。”
近两年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保、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等大型寿险公司开展HWP计划、“优+人才招募计划”“山海计划”等。其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招募高学历、高产能、职业化的代理人,通过提高代理人队伍门槛提升质量和产能。
“当前独立代理人仍属于保险公司的专属代理人。未来若能放开这点,独立代理人的‘独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马方伟补充道,“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革新,保险市场对精英代理人的争夺都将愈演愈烈。”
本文源自险企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