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财务分析,大家普遍关心的三个问题是:
(1)怎么做?新人喜欢这么问,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财务分析很高深,但没做过,因此有学习的冲动。
(2)分析什么?职场刚晋级的会计人喜欢这么问,他们觉得可分析的点太多了,但面面俱到又不是领导想要的。
(3)有用吗?财务经理喜欢这么问,每当费尽心思的成果没被认可时,他们会很“受伤”。
财务分析是实践性活动,需要财务人员走进业务、探究业务,找出数字背后的企业经营真相。财务分析涉及数据分析与业务分析,二者一体两面,但先后有序,数据分析在前,业务分析在后。
一、如何做好数据分析
要做好数据分析,首先需要财务人员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对财务指标的含义熟稔于心;其次要求财务人员有足够的数据敏感性,能快速闪现出数据异常可能的驱动及后果。
什么是数据敏感性呢?具备数据敏感性的财务人员至少应拥有以下两种能力。
第一,能联想到触发数据变动的原因。例如,看到坏账准备这个数据时,财务人员应联想到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超长期应收账款收不回来;
(2)企业的信用政策可能有问题,客户信用管理可能不严谨;
(3)企业的产品可能有质量问题,客户拒绝付款……
第二,看到一个数据会立即联想到其关联数据。例如,看到坏账,财务人员应联想到以下一系列“病变”:利润减少——净资产减少——资产负债率提高——银行不贷款——资金链断裂——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可能与企业对簿公堂等。
财务人员做数据分析的过程,实际就是触发数据敏感并解析敏感源的过程。
只有把数据背后的因果关系搞清楚了,数据才能变得生动。数据生动了,就有了故事性,我们自然会对数据感到敏感。
二、如何做好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是基于数据分析的成果进行的。业务分析分两步:
第一步,结合业务定位导致数据异常的可能原因;
第二步,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一同,逐一排查,找出“可能原因”中的“真凶”。
举个例子:
A公司第四季度手机销售收入下滑了40%,板子该打在谁身上呢?也许你的第一感觉和我一样,销售人员。这样的答案是感性的,也可能是肤浅的,因为导致销售收入下降的原因有很多(见下图),销售人员工作不力可能只是触发销售收入下降的其中一种可能。
做业务分析,就是要深入数据背后,一层一层地挖掘,用排他法把真正的原因找出来。手机销售收入下降也可能是研发不力导致的,如果把板子都打在销售人员身上,岂不冤枉销售人员了吗?
财务人员如果不明白具体业务特点,光从财务数据方面评判,分析结论可能就是错的。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业务分析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财务分析如果不结合业务进行,那么分析结论可能会失真,甚至误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