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新技术与新方法。
“我们正在攻关一种食品安全纸基检测试剂盒,并在大幅降低其生产成本,使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方便。”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浙江省应急管理学院院长佘远斌告诉记者,未来3-5年,普通老百姓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上这种试剂盒。
12月11日,作为第二十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第二十届“海科会”)的活动之一,聚焦食品饮料,“舌尖的工程——打造食品饮料科技生态圈”分论坛在成都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其长、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佘远斌等三名院士针对食品成分功能研究、食品安全、食品溯源、智能植物工厂等议题进行了分享。在活动现场,佘远斌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佘远斌
关于食品安全:正在研制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盒
“我们正在研制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纸基试剂盒,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外源性有害物质。”佘远斌形容这种试剂盒就如同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将食物样本(或液滴)滴到试剂盒配置的试纸上,消费者就可通过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所购买的食物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他表示,这种食物安全检测试剂盒将被设计得很方便。如果消费者想检测刚买的鱼肉是否新鲜?拿着试纸在肉上蹭一蹭;白菜是否有农药残留?用手使劲把白菜的汁液挤出来滴在试纸上就能通过试纸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有害物。如果消费者还想知道具体的参数,还可以对试纸上的颜色拍照,通过手机APP简单比对,就能知道有害物的种类和含量。
“如果顺利的话,普通老百姓最迟5年就可以用上我们的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盒。”他表示,工厂一旦复工,检测就可以批量生产。现在该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正在降低成本,希望能达到几块钱一张试纸,这样就能被广泛用到老百姓的餐桌上或者菜篮子。
关于食品溯源:找到细微且独有的“特征标志物”
不同时节采收的花生,其含有的成分是否一样?外观看似一样的胡麻籽,产自内蒙、陕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如何追溯它的产地?同样的金银花,采用晒干、阴干、电热烘干、热风烘干、冷冻干燥等不同的干燥方式,是否会影响其化学成分?
针对这些问题,佘远斌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他的研究对象涉及胡麻籽、沙枣花、花生、金莲花、金银花、白术、艾草等各种食品、药材和化妆品原料。
以金银花为例,不同的干燥加工方式,其外观和化学成分均存在明显差异。又以龙井茶为例,“有非常贵的龙井茶,也有非常便宜的龙井茶,但两者的外观差别非常细微,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加以区别。”他表示,这是一种对“特征标志物”的检测。这种细微的、独有的特征就如同一张“身份证”,只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找到了这张“身份证”就能准确溯源。
佘远斌正在海科会做分享
关于食品添加剂:需要进一步规范使用
今年下半年,食品添加剂被贴上了“科技与狠活”的标签,引发网络热议。
针对这一问题,佘远斌院士认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但正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让不少商家钻了空子,把食品添加剂的名声“变臭”了。“但现代社会没有食品添加剂,也是不可能了。”
“食品添加剂不能乱加,不能多加,更不能无目的滥用。”他举例说,一款纯牛奶,它就应该是纯牛奶,不能添加食品添加剂或其他的原料,这才能叫“纯”。无论商家是处于好心,还是销售的角度,往纯牛奶里添加了香精香料,不仅让牛奶“不纯”了,也导致了市场的混乱。
佘远斌认为,关于食品添加剂,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使用,才让老百姓的餐桌更健康。
人物名片
佘远斌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化学工程学院西南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据2022年7月浙江工业大学官网显示,佘远斌申请美国、中国发明专利180余件,已获授权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发明专利100余件,其中包括美国专利4件,澳大利亚专利1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佘远斌院士针对食品外源性有害物重金属、农残、霉菌微生物等以及食品真实性检测中存在的“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等瓶颈问题,采用纳米卟啉及量子点构建系列可视化传感器,用于食品中外源性有害物及高端白酒、茶叶等特征标志物真实性检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