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耀民
财政部5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效益指标保持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1%。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5月27日消息,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同比下降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79.8亿元,同比下降17.9%。
一边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另一边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尽管延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严峻复杂,需求不足制约明显,企业效益尤其是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恢复面临较多困难。所以,下一步,仍应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要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不断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重视和发挥“规模以下”中小企业的作用
在我国的工业统计中,从1998年以来使用了“规模以上”企业的概念,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排除在统计之外。这一统计口径忽略了绝大部分微型企业和相当一部分小型企业。2011年,“规模以上”的标准又提高到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这样一来,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在常规统计数据中就根本无法看到,它们也基本上不在各级政府的视野之中。而其经营环境、融资条件之差可想而知,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无可替代。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中小企业都是解决好初次分配的最有效机制。中小企业发达的社会,其收入分配也相对平等和公平。因为就业是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重要因素,如果对劳动力需求旺盛,就业岗位充分,劳动者报酬的增长就有基本条件,而最大量的就业是由中小企业承担的。
中小企业还有其他很多好处,例如创新,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创新来自中小企业,70%以上的创新靠的是民营企业家。尽管高校也在做创新,但高校学者的研究,更多是出自兴趣,自发的探索,和企业的创新或者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是不一样的。企业家不是活雷锋,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实际上是在利润的驱动下做的非常有针对性的创新,是无中生有,从零到一的颠覆性的创新过程。对于创新来说,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新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有很多试错的过程,如果我们对失败不容忍,如果环境宽松度不足,很可能导致企业家们更多关注短期投资而非长期创新。
二、进一步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关于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都熟悉“5、6、7、8、9”的提法,即民营经济为国家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其实在东南沿海,这个数字已经是“6、7、8、9、10”,民营经济已是我国经济的最重要依靠。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其实就是向市场传递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民营经济还是自己人,要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吃颗定心丸。
但是,长期以来,各地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发展大企业、投资大项目,对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关心,其面临的经营环境不良问题长久没有解决。尽管理论上也一直强调中小企业,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宪法法律,中小企业重要性已经说得很明白。但政策的落实都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不尽快打通,其发展就会愈加困难,势必难以出现一个平衡的经济结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