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姗
淮南这些年变化太大了。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解析,可以说是飞速发展!
解放前,我父母亲来到了淮南。所有的家当就是一床旧被,吃饭的碗盆,和秫秸杆制成的筷子。没有水缸盛水,就把牛篮用水泥糊上一层,水泥干了,牛篮就是盛水的家伙了。从怀远老家坐船来淮南,在船上父母亲看到别人买的香蕉,他们以为是种在园边的兔子腿蔬菜,细看又不像,因为没有闲钱去买,当作稀奇事情看了也就丢开了。那时到了田家庵住店不要钱,那里流传一句话,住店不住店,先吃两碗面。你只要吃店里的两碗面,店家就无偿提供住宿的地方。一个光秃的铺板就解决了睡觉的大事。歇息一夜,天亮再出发,傍晚才能走到新庄孜煤矿。
曾经有人调侃,过去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某日与母亲闲话家常,问起以前坐什么车回老家。九十多岁的母亲说,那时八公山没有公交车。都是地奔到应家台孜,然后从应家台孜坐船回怀远。回淮南也是坐船到应家台孜,然后地奔到八公山天就黑了。六七十年代在八公山等公交,你得有足够的耐心。每天公交次数有限,每次坐公交车都要拼命挤。力气大的人一划拉,你不但坐不上车,还会跌倒在地。若遇雨天,跌倒了再爬起来,活脱脱就像兵马俑。所以必须提前去等车,说句夸张的话,租房在公交站附近住下来,都未必能挤上公交车。是的,必须争抢着才能上车,能坐上座位都是比较奢侈的想法。大约八四、八五年我乘车去田家庵公园,仍然很挤,若不是同事拉我一把,我肯定无法与同事们同车到达。
八十年代,西部地区都时兴去田家庵公园游玩。几个人租个船在湖面笨拙着划水,条件好的有的自带红梅傻瓜像机,有这样配置的都让人刮目相看。女人们去田家痷必逛东城市场,最新潮流的服饰,总能吸引女人的眼球,掏空女人的钱包。
九十年代左右,座机电话,BB机,大哥大,手机,电脑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不爱赶时髦的我,2005年也拥有了第一部手机。第一次觉得天涯若比邻了,想联系谁,一机在手,分秒就可以实现。
二零零零年左右,棚户区改造让很多人住上了新居室。过去几代人蜗居在陋室的现象,也逐渐在消失。与此同时,赶新潮的年轻人也改变了出行方式,以车代步缩短了工作单位与家的距离……
未来还会变,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评论留言!让我们一起在图文中内省于心,外察世界,感受生活,升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