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一般经济责任审计比常规审计的难度更大一些,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人进行经济评价,而常规审计主要是对经济事项进行评价。对人的评价要比对事的评价难度要大。通过一篇审计报告来对被审计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既是对被审计人负责,也是对企业的管理层负责。尽管在某些企业中,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并不是对一位管理者进行晋升或降级的决定性依据,但仍可以给高层管理者更多的参考信息,甚至决定被审计人以后的职业走向。
合格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遵循一些标准,这在内部审计的教科书里都会提及。下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总结了一些注意事项,可以与更多的审计人员和管理者进行探讨。
1.界定审计范围。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一定要界定审计范围,也就是说,被审计人的哪些管理范畴是审计人员应该审计的。有时候,企业对被审计人的业务考核范围和审计范围是一致的。界定清晰审计范围,才能划分被审计人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前任责任和后任责任。
2.放在市场变化中进行评价。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企业的上级单位对企业或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评价时,最常用的是计划达成率以及市场份额、排名等直观的经济指标。要知道,上级单位年初为企业设定当年的任务计划时,很少会考虑和预测企业所在地的市场变化。企业完不成年度计划任务,有时候不是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员工不努力,而是市场竞争下,企业没有足够的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即使企业已经耗费比上年更多的人力、财力去应付变化。
例如,企业所在的市场里突然来了一个强有力的搅局者,这个搅局者背后有实力雄厚的财团作支持。回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上来,要客观地反映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必须在审计报告中,对市场的变化有所提及,不然上级领导如果仅看到企业未达成年度计划、市场份额下降,就会对企业负责人有不公正的评判。
3.成绩要靠数字说话。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一般会反映被审计者在企业经营中的成绩。成绩要靠经营数据来说话,而不能仅仅用那些“业绩大幅增长”、“产品结构有所优化”等苍白无力的文字来描述。所有的成绩尽量要依靠和围绕数字来说,没有数字来支撑审计报告中的描述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之一还有就是要对反映被审计者业绩的数据进行鉴定,看书哪些数据是有水分的,或是经过人为编造出来的。
4.把软性信息转化成可量化信息。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除了一些需要用数据做支撑的信息外,还有一些软性的信息,例如,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出台什么样的制度、组织员工进行了什么样的培训等。对于审计报告中的这些软性信息,也要尽量给予量化。例如,某被审计者在审计期间出台多少项规章制度,涉及哪些业务,缩短了多少操作时间等等。
5.审计发现问题应与管理责任相关联。
在文中开头已经讲了,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者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要与被审计者的管理责任相关联。例如,对不带来严重危害的个别操作性失误,一般是操作人员的责任,但如果个别操作性失误给企业带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那么,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出了问题,就应该算在管理者的头上了。
6.避免主观评价。
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客观数据的验证,来评价被审计者。审计人员不能受上级领导、周围同事的口头评价以及曾经听到的传闻所影响,如果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对被审计者产生主观评价。如果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同样的一件经济事项,对一位管理者是一种评价,对另一位管理者者会是另一种评价。这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并不少见。
除了以上六点,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还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可以继续总结。而且,对以上六点的表述也有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