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合肥也有部分孩子因为沉迷网游,让家长烦忧不已。心理医生提醒, “沉迷网游”或许只是表象,家长还需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让孩子走出网游“深坑”。
8岁男孩沉迷网游,母亲忧心忡忡
今年8岁的小宇(化名)家住合肥市竹荫里社区,正在上二年级,别看年纪不大,却把不少网游玩得很溜。 “经常打王者荣耀、 ‘吃鸡’和233乐园小游戏,如果不限制他玩手机的时间,他可以玩一整天。”小宇母亲郑女士说。
郑女士回忆,小宇最初接触到游戏,是“观战”模式。 “小区里大点的孩子有时候在玩,他就在旁边看,后来慢慢尝试自己玩。”
郑女士每天只允许小宇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玩十五分钟手机,如果小宇表现好,还会再宽限他十五分钟。偶尔小宇也会在玩好十五分钟后,再额外找妈妈要手机玩一会,如果郑女士不给,二人就会陷入僵局,小宇甚至会在家里大哭大闹。
郑女士家是双职工家庭,平时是奶奶在家看护小宇。夫妻俩上班前,会把家中的手机藏进衣柜或者放在高处,但小宇会在父母离开后在家中翻找,翻到手机以后就将房门关上在房间里玩一早上。若是找不到手机,小宇就会找奶奶要手机玩。
更让郑女士心惊的是,有一次在外聚餐时,因没收了小宇的手机,并在饭桌上批评了他,小宇竟然一个人离开了饭店。
郑女士和家人寻找了半天才在小区的角落发现了哭泣的小宇。 “当时家里人都急死了,没想到他竟然敢一个人跑了。”郑女士说。
郑女士也明显感觉到小宇在玩手机网游前后的变化,尤其是刚接触到游戏时,没有引起重视,小宇的成绩一落千丈。后来,限制了小宇玩游戏的时间后,成绩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如从前了。
“他玩游戏的时候,对周边的人和事都不感兴趣,有时候吃饭拿着手机,嘴巴都不会嚼。”郑女士说,以前儿子喜欢户外活动,也喜欢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有游戏玩之后,就不太愿意说话,也不想出门。 “以前在路上碰到同事,他会主动打招呼喊‘叔叔、阿姨好’,现在他都没表示,和我们父母的交流也少了。”
郑女士发现,小宇在游戏的输赢上也很较真,常看到他游戏玩输了之后,表情很沮丧,还表示要再玩一会,把刚才输的给赢回来。郑女士说,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拿儿子怎么办?希望有专业人士帮忙出出招。”
偷买手机,被家长“押送”至医院
晚上躲在被子里玩手机被查房的宿管发现、连续两次偷偷买手机、对家人大打出手……因为游戏成瘾,小飞(化名)无心学习,一度面临休学。最近,因为手机被没收,他竟然和父母厮打起来。无奈之下,父母叫来家里的亲戚把他“押送”到医院治疗。在第一次发现小飞偷买手机之后,他的父母气愤之余把他的手机摔坏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没过几天,他又从家里拿钱偷偷去买了手机,被发现后和父母厮打,此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他送往医院治疗。
消瘦、没精神是小飞留给医生的第一印象。 “他几乎每天晚上都熬夜,甚至经常熬到夜里三四点才睡觉。”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与情绪门诊副主任医师刘钰说,网络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小飞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在和医生聊天的过程中,小飞一度哽咽,主动向医生袒露心声。究其根源,父母经常吵架,不和谐的家庭关系让他开始沉迷网络游戏,住校之后则更加放纵自己。
住 院 治 疗 期间,小飞的一日三餐和作息时间开始变得规律,情绪也开始慢慢好转。他经常和病区里同龄的小伙伴聊天、下棋。经过一个多月的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小飞发现自己的网瘾没那么大了,也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因为游戏,高中生打伤母亲后出走
钟诚(化名)今年16岁,初中时,成绩优秀,考入了合肥一所不错的高中。不过,在进入高中后,转折却发生了。钟诚开始迷恋手机游戏,甚至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与母亲发生肢体冲突、离家出走等。
钟诚最初迷恋手机游戏,并不是因为游戏本身,而是想逃避学习和家庭氛围。渐渐地,玩手机从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父母发现后,对其严加管控,但是钟诚却和同学凑钱购买了一个手机。 “没有手机就会脾气暴躁,玩起手机就像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对别的事情没有兴趣。”
钟诚的父母想与他说话交谈,却得不到理会,想让他停止游戏,他就开始发脾气。 “感觉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曾经有一次,钟诚因为手机问题与母亲发生矛盾,还引发了严重的肢体冲突,致使母亲受伤。钟诚非但没有道歉,反而离家出走,一直到凌晨5点才回家。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不到半年时间,钟诚就直接“躺平”,不愿意去上学了。停学在家的钟诚,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出门。开启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的紊乱模式。
一段时间后,钟诚感觉到自己毫无价值,甚至实施过自伤、自残行为。
父母与孩子同样焦虑,后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干预和处理。心理咨询师探讨孩子问题的成因,调整孩子的认知、家庭关系,对孩子采取不断的欣赏、理解和接纳及共情。同时,父母也纳入咨询中,渐渐地,父母与钟诚的情况都所有改观。
学习压力大, “学霸”打游戏排遣
平平(化名)学习比较自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学霸”,不仅成绩在班里能排到前十,还担任了班长职务。老师也认为他是一个好苗子。但在高二分班之后,平平好像变了一个人,最明显的是成绩急剧滑坡,从名列前茅到中等偏下,这么大的变化背后,恰恰是网游在作祟。
平平在高二时被分进了重点班,面对“高手如林”的新环境,他开始有些不适应。老师的关注对他来说也成了心理负担,甚至在班级里和老师发生过正面冲突。最开始接触游戏,平平只是为了排解情绪上的压力,但长时间的无意识放纵,让他深陷游戏世界无法自拔。
最开始发现问题的是平平的老师,在高二升高三最关键的时期,他的成绩出现巨大的滑坡,才引起了家长的重视。 “和很多家长一样,平平的爸妈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把孩子叫到书桌前就万事大吉了。”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与情绪门诊副主任医师刘钰表示,家长没有发现孩子遇到了一些坎,而这些坎,是需要他们去拉一把的。
“发现孩子游戏成瘾的话,不要急于去责怪孩子。”刘钰告诉记者,很多家长没有想办法实质性地去帮孩子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骂孩子。 “我们要从背后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行为习惯,要去探索游戏成瘾行为背后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内心。”
除了不自律,家庭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也是游戏成瘾不可忽视的因素。 “有时候,孩子会更倾向于通过玩游戏排解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烦恼。”刘钰表示,和谐的家庭关系也很重要。
朱世玲 穆玥 郑婷婷 王子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叶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