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阅读]新闻盘点: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货币政策是直接调控还是间接调控

阅读:


①1984-1988年间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开始建立一套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调控手段,这一时期,尝试了诸如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对专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回收再贷款等多种间接调控手段,开始重视对基础货币供应的调控。但这一时期,计划手段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②1988-1993年间的货币政策,在这一时期,中央银行开始注意发挥利率调节资金供求的杠杆作用,并开始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实施间接调控。再贷款逐渐成为调控基础货币的主要手段。除尚未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外,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间接宏观调控机制手段。

③1994年到1997年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逐步由过去的贷款规模直接控制为主转变为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为主。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办了公开市场业务,标志着一套完整的金融间接调控机制的基本建立。

④1998-2002年的货币政策,这期间,公开市场操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开市场操作逐步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对冲操作,支持了外汇储备的增长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对控制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政策实现了由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⑤2003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日益成熟,驾驭货币政策的能力越来越强。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努力提高货币政策及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节货币供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先后1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0个百分点,8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强对信贷总量的调控,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2008年下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及时将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对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先后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