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热门]专业发布质量保证措施,改进质量管理

阅读:

看透精益本质,收获高效人生!

在企业生产中,质量问题发生后必须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但整改之后往往出现重复发生的问题,或者是发生地点变了变、或者是发生的人员变了变、或者是发生的产品变了变、或者是发生的周期变了变,都说明了整改措施是无效的、没有落地的,或者只是短期有效,长期又回到了解放前。本人最近参与了很多质量改进小组的质量改进活动,这种现象很普遍。

如何保证质量整改措施有效落地,4个管理措施分享给大家:

1.整改前,评估整改措施有效性

作为质量改进项目负责人或者质量主管,在措施制定出来之后,要进行整改措施有效性的评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整改措施是否与原因对应

整改措施是根据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制定出来的,整改措施必须是针对根本原因,避重就轻,或者不全面,最终的整改效果是难以产生好的效果,也才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②整改措施是否从实际情况中来

整改措施的制定必须匹配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不可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③整改措施可操作性

用5W2H来审查整改措施是否有明确的责任人、具体时间完成期限、量化的完成标准、具体完成事项,保证整改措施可落地、可执行。

④责任人完全Get

落实整改措施的责任人是否清楚工作要求和标准,确保信息对称。

2.整改中,验证整改措施执行力和有效性

①用数据验证整改措施有效性

整改措施实施完成后,到底效果如何,必须用真实数据来进行对比说明,必须去现场观察,看是否在按照新措施、新标准执行,不但要看报告,关键还是看行动、看数据,效果显著、效果良好等模糊的描述是不可取的。

②验证必须有一定的周期

任何整改措施的落地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与现场人员的工作习惯养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验证措施有效性需要验证周期,至少1个月,或者根据问题的范围和程度延长到3个月、半年或者1年。

③验证现场相关人员是否完全掌握新标准、新措施

整改措施的落脚点在于实际操作人员是否熟悉并掌握整改措施,需要通过现场巡查、培训测试、加强质量检测来保证新措施、新标准的贯彻执行,确保打不折扣。

3.整改后,有效措施固化与标准化

①有效措施是否变成标准或制度

经过验证有效的整改措施最终能否保证问题再发,关键在于是否将措施转化为制度或者新的工作标准,并融入到现场管理的流程之中,并可以实现最佳工作标准的传递和传承,这才是最终的落地。

②有效措施是否有效平推

一个点或者一个人或者一个产品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在其他点其他人其他产品有着同样的问题,所以,必须将有效措施进行平推,真正的消除一类问题,而非一个问题。借鉴安全的三不放过,可以总结为质量问题三不放过:直接责任人不清楚措施不放过、同一岗位的其他人员不清楚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平推不放过。

③数据验证同类问题是否再发

在保证项目效果的同时,对同类型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确保同类型问题不再发。

④整改措施转化为预防措施

质量管理重在预防,将有效措施转化为预防性措施,在设计环节、在技术准备环节、在生产准备环节,通过预防性措施,将识别质量风险,消除质量隐患,才是保证质量本质零缺陷。

4、持续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和转变态度

员工质量意识和态度是保证质量、保证产品零缺陷的基础。再好的标准、再好的工艺、再好的设备也抵不过员工一颗“一次做对”的心,因此,在质量改进过程中,积极引导员工参与改善,积极进行培训教育,提升质量意识,转变态度,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质量改进工作的基础且非常重要的工作。

总结一下,4个管理——在整改前保证措施有效、在整改中保证行动和结果有效、在整改后及时固化与标准化、持续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和转变态度,保证质量整改措施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