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换言之,网络舆情就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的集合。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导致对其开展引导和治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基于此,通过提升干部舆情引导水平、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环境、加强网络舆情领导力建设等方式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有利于提高行政主管部门公信力并营造出健康的网络环境。除此之外,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来开展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机制设置可以将网络舆情的治理工作效能最大化。
提升领导干部舆情引导水平,形成网络舆情磁场。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舆商”是其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之一,因此在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干部应主动加强自身的“舆商”建设。第一,要加强学习和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掌握社情民意,善于运用民众能接受的话语和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建立平等良性的互动关系。第二,要学会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根据舆情的热点和焦点,主动设置议题。第三,应具备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化解公众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以及自身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水平。
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网络传播媒体引导力。在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已经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难度。要想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重点在于加强党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一是出台完善的舆情治理法律法规体系。“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以法规束行为、净化环境,将网络舆情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突出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的“法治精神”。二是重点监测影响力较大的网络运营平台。以关键词、转发量、回复量等数据为重要指标,一旦触发标准“底线”,及时介入引导,控制舆情发展,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账号明确追究其法律责任,以保证网络舆论环境的良性发展。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引导和管理。在引导过程中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完善机制、实时监测等手段提高自媒体运营的规范性和自律性,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与秩序。
加强网络舆情领导力建设,新时代背景下,由于网络传播媒介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意识形态传播的中心,因此,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变得愈发重要。事实上,坚持党管媒体就是要党用制度化的方式对我国所有宣传机构、新闻媒体机构等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与监管。具体体现在:第一,牢牢掌握对新闻媒体舆论在思想上的领导权。要把导向管理落实到全部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新闻媒体必须深入网络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以正确的舆情引导民众。第二,牢牢掌握对新闻媒体舆论在政治上的领导权。要加大各种媒体和报道的覆盖面,并确保报道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阻断一切错误思想言论的传播渠道。作为主流媒体的工作者则应增强网络舆情引导意识,在面对重大网络舆情时,实现理性的网络舆情传播,从根本上促进传播主体的自律和自控,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第三,牢牢掌握对新闻媒体舆论在组织上的领导权。要积极鼓励和建设以主旋律和正能量为核心的传播载体,从而保证传播内容的准确性。
大数据技术助力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分析。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分析是提高舆情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网络舆情数据的自动获取、自动分类或聚类,同时明确网络舆情所处的阶段,一般包括酝酿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反馈期、衰退期等,并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内容和数据资料以简报、报告、图表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最终的分析结果,为政府及时掌握公众思想动态、开展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提供客观的分析。除此之外,加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舆情话题并自动追踪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公众情绪特点,并系统分析统计舆情信息,有利于从更长时段和更宽领域对网络舆情开展更加多元化的研究。
建立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完善现有处理手段和机制。在全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和网络舆情导向直接关系着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完善现有处理手段是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制度保证之一。首先,建立舆情处理预警机制,强化风险预防能力。由于网络信息量庞大,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需要相关信息技术的协同,因此,必须加大舆情分析系统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强化风险预防能力,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一旦舆情进入预警等级,政府要有效把握24小时黄金时间,在有效时间段内设置相应的预警指令分配和预警流程,并在处理过程中不断细化预警机制。其次,建立舆情处理联动机制,提升舆情处理能力。在舆情治理阶段,要充分考虑舆情的复杂性,需要政府发挥系统整合的作用,建立各部门之间的舆情处理联动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基于已有信息资源定期开展“舆情发展趋势及影响”工作,准确把握舆情发展动态,并结合实际经验,不断完善舆情处理联动机制。面对特定的舆情危机,该机制能够快速成立舆情危机处理小组,实现舆情危机涉事单位和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联动反应。最后,建立舆情处理评估机制,完善处理手段和机制。网络舆情的发生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舆情衰退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对舆情继续保持关注,避免舆情的二次“返潮”,同时要建立舆情处理评估机制,积极对舆情的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处理手段以及人员配置、工作秩序等方面开展详细的评估工作,确认涉事单位和部门是否处理得当、是否取得预期成效、是否完成工作任务,在处理过程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和不足之处,为完善处理手段和评估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马雅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本文系202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短视频传播中的舆论风险扩散及其治理研究》[编号:L22BXW0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