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8日消息:在网络上传销仅一年多,上海莎米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已经“组织庞大”,传销人员达5000余人,涉及传销违法经营收入4400万元,非法获利1200余万元。通过网络进行快速发展的传销模式近年来频频出现。记者日前从市工商局了解到,去年本市共查处了6个传销组织,罚没款3000余万元。
本是不难识别的传销骗局,为何屡禁不止?市工商局直销监管和打击传销处副处长汤耀红表示,这些传销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隐蔽性强,认定困难。
使用专业软件进行传销
整整17卷卷宗,将近4000页案件记录,卷宗摞起来近70厘米……市工商局虹口分局出示的莎米特传销案相关资料显示,新型传销手段已呈现出专业性。
分局检查支队科长代涛告诉记者,2012年9月监管部门接到消费者举报,称莎米特公司以销售保健品的名义,涉嫌传销。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分局终于找到突破口,认定公司利用互联网发展会员,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且收取入门费,属于传销性质。
“这宗传销案件隐藏很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代涛告诉记者,公司拥有完善的奖金分配制度,以诱惑参与的人员发展下线,支持这些复式计酬方式的是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在软件的帮助下,会员上下级关系通过IP号自动识别,会员之间甚至并不认识,隐蔽性非常强。
互联网方式的传销也增强了执法难度。代涛透露,在莎米特一案中,传销人员收入是通过一种叫做电子积分的替代品实现的,资金流在“体外循环”,并不通过公司账户走;而且人员结构等数据全都储存在后台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又在境外,对破译、鉴定造成极大困难。
传销被包装成“高新技术”
无独有偶,去年9月,江西曝出的680万人“传销帝国”,也同样以电商为幌子:江西精彩生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办太平洋直购官方网,设计以网络虚拟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员消费积分返利规则,大肆鼓吹电子商务新模式。
市工商局直销监管和打击传销处的周皓说,目前传销违法行为呈现出三个新趋势,从传销概念上,已从传统保健品、化妆品等实物变成了“电商平台”、“创新金融”、“营销培训”等,复合型违法比例高;从资金结算上,第三方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交易方式给传销组织带来了更加低成本的结算途径;从传销方式上,则从原来的“集中洗脑”变成了通过语音聊天室、微信群等新型通信手段散布信息。
可以看到,新型传销将目标瞄准了更难骗、也更有潜力的高知识人群。代涛告诉记者,在与涉嫌传销人员的谈话中,有些人或许潜意识中认识到可能是传销,但更多人觉得“这与传销相差甚远”。
别被高额返利蒙蔽双眼
周皓认为,传销组织承诺的高额返利是吸引参与者的重要“法宝”,比如莎米特承诺的最高返现金额为60%,让不少参与人员蠢蠢欲动;而在其他案件中,不少传销者则通过YY、微信群等方式散布诱惑性信息,比如“提前占领金字塔制高点”,让参与者心存“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代涛说,大部分参与者只是金字塔底的牺牲品,甚至被骗后血本无归。
“不卖商品赚钱,靠拉人头就赚钱,这符合市场规律吗?”同济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泽刚认为,这世上没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劳而获只会是骗子的“红口白牙”。
为增强公众辨别能力,本月上海将集中开展一系列禁传宣传月活动。市工商局提醒,无论是披着什么外衣的传销形式,离不开两大“要素”:第一,公司在宣传上以拉人头为目的,而并非销售商品;第二,宣传“一夜暴富”思想。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蒙蔽,更不要幻想“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