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最新看法发布:家里就我和我妈两个人,二阳发病

阅读:

尽管非常挂念86岁的奶奶,但柳佳最近不敢去看望老人。公司有同事“二阳”(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了,她担心自己会把病毒传染给老人,让老人再经历一遍半年前首次感染时的痛苦。

去年11月,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柳佳的奶奶两周内反复发烧。由于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老人身体极度虚弱,起不来床,用了两个多月才逐渐恢复。此次“二阳”来袭,老人是否会再过一次“鬼门关”?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二阳”人群主要是18岁到60岁的人群,高龄老年人为少数。5月底,新京报记者探访了北京多家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感染门诊,发现因感染新冠就诊的老年患者数量很少,只有零星几人。医务人员表示,5月起陆续接诊了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人数明显低于去年年底第一次感染就诊的人数,而且大多数症状较轻,仅有极个别有基础疾病者发展为重症。

不过,医生仍提醒,“二阳”老人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需坚持服用基础病药物,并警惕低烧等情况,一旦身体不适症状明显要及时就医。

轻型感染者家属:症状似普通感冒

梁岩的爷爷今年83岁,刚刚“二阳”病愈。梁岩说,5月22日,爷爷去逛超市,室内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当天,爷爷开始发低烧,抗原检测阳性。相比第一次感染时转阴用了13天,这次“二阳”,梁爷爷4天就转阴了。

“就像得了一场普通的感冒,去年感染时出现的身上乏力、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这次都没有。”梁岩说。

梁爷爷有基础病,2019年动了一次大手术,身体底子差,因此没打过疫苗。刚检测出阳性的那两天,家人的心一直悬着,生怕老人又病倒。梁岩心急地向周围“二阳”的亲戚朋友打听,听说大家的症状都很轻,老人自己也说没什么感觉,全家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和梁爷爷症状类似的还有罗先生的岳母,老人60多岁,没有基础病,5月4日抗原检测阳性后,出现头晕、嗓子疼等症状,只吃了连花清瘟,3天后症状就消失了。

罗先生称,岳母是被五一期间来家里居住的亲戚传染的,亲戚检测出阳性后,罗先生全家都“二阳”了。最让家人担心的孩子奶奶这次没出现任何症状,去年底,孩子奶奶在四川老家首次感染,卧床不起,近一个月才逐渐恢复。目前,罗先生一家都已恢复健康。

医生观察:多数“二阳”老人症状轻、病程短

5月8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吉泉开始在呼吸内科门诊接诊“二阳”患者。据他观察,最近一周,“二阳”患者保持在每日新增1到6例的水平,相较去年年底第一次大范围集中感染,就诊人数明显减少。

5月29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吉泉在呼吸内科查房。 新京报记者 俞金旻 通讯员 曹希 摄

“以往呼吸内科每日门诊量有40多人,从5月15日开始,骤增到90多人。多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二阳’患者大概占门诊量的15%到20%。”陈吉泉推测,6月到7月会形成“二阳”的小高峰。

这其中也有少部分老年“二阳”患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兮恒说,自己在门诊遇到的“二阳”老年人与第一次感染相比,症状轻且病程较短,但是平时体弱多病、特别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症状偏重一些。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消化道症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有腹泻。

据陈吉泉临床观察,老年人“二阳”后,多数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咽喉痛、咳嗽等,40%至50%的患者会出现发热,80%以上患者会出现乏力、食量减少、胸闷的症状,约30%的老年人出现肺部感染,有极少数老人两次新冠病毒感染都引起了肺部感染。“我们观察发现,打疫苗对是否二次感染影响不大,但可降低感染后病情的严重程度。”陈吉泉说。

中型感染者家属:后悔未及时送医

5月31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2小时内仅遇到了一位前来就诊的老年新冠患者。正在留观区等待检查结果的李阿姨今年70岁,这是她测出“二阳”的第六天。她焦躁地一会儿站、一会儿坐,嘴里总喊“冷”,难受地直叹气。

李阿姨称,这次一家四口人只有自己“二阳”了,6天内反复发烧,最高烧到39摄氏度,“浑身哪哪都疼,太难受了。”等待检查结果期间,李阿姨频繁打嗝,她说,自己感染后食欲很差,“吃东西没有一点滋味,吃一点全吐了。”

门诊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李阿姨肺部出现病毒感染,属于中型感染者。医生提出两套治疗方案,一是对症治疗,吃退烧药、消炎药,减轻目前的症状;二是服用新冠特效药。但据医生介绍,国产新冠特效药发烧3天内服用效果最佳,进口特效药的最佳期限是5天内,李阿姨已经感染6天,服用特效药很可能不起效果。

最终,医生和家属决定,采取第一套治疗方案,让李阿姨居家服药、吸氧,随时监测血氧值,每天俯卧超16小时,等待住院。目前医院床位紧张,李阿姨如想住院,至少需等待一周。

5月31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留观病房床位已满。 新京报记者 刘思维 摄

李阿姨的女儿姜女士很后悔现在才带母亲来医院,她说,母亲第一次感染新冠时症状很轻,再加上老人身体一直硬朗,没有基础病,因此这次母亲“二阳”,家里人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发现母亲反复发烧才来就诊。

医生建议:警惕反复低烧,基础病药物治疗勿中断

郭兮恒强调,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状态的特点,很多老人在感染新冠时多出现低烧,很少高烧,“这会造成一种病得轻的假象。”医生提醒,如果反复低烧、身体不适症状明显,一定要尽早来医院就诊,让医生判断病情,切忌自行下判断,否则容易耽误最佳救治时机。

据陈吉泉观察,70岁以上的老人在二次感染后病情较严重。他建议,这些老人“二阳”后,应第一时间吃特效抗病毒药物,例如辉瑞的奈玛特韦、利那托韦,默沙东公司的莫诺拉韦,或国产的先诺欣、阿兹夫定等药物。如果有发热症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如果有咳嗽的症状,可服用宣肺止嗽合剂或氨溴素、连花清瘟等药物。

陈吉泉提醒,如果老人病情稳定,可以居家观察,密切监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5%,且出现呼吸困难和高热不退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陈吉泉还强调,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老人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这些老人不要中断原来基础疾病治疗的药物,也要注意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有无配伍禁忌。

郭兮恒也发现,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老年人的基础病病情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如果患者能坚持规律服药,将基础病控制在稳定的水平,新冠肺炎的病情也会相对较轻、较稳定,恢复较快。

(文中柳佳、梁岩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刘思维 郭懿萌 俞金旻

编辑 彭冲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