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报在线】网络最大的改变,是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从业者经营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根本在于:借助网络,优化原有的销售结构,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
本报记者 熊雯琳 特约记者邱力力
2015年最火的词,是“互联网+”。
今年两会期间,“互联网+”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与“一路一带”齐名的热门词汇。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地产,互联网+影视,互联网+奢侈品,互联网+农产业……总之,一夜之间,互联网+一切。
对应互联网+一切的,是各大部委、地方政府都在酝酿各自的“互联网+”行动计划,BAT使尽浑身解数给传统行业灌下“商业鸡汤”,而在资本市场上,从上市公司到研究机构,再到千万普通投资者、创业者、投机者,都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甚至无数传统企业已不只是焦虑,而是在恐慌中集体转向“互联网”+。
互联网+被寄予如此厚望的原因在于,其不仅被认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利器,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方向,甚至是中国在“工业4.0”时代赶超欧美日韩的“唯一”机会。
实际上,自诞生之日起,互联网就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和颠覆,那么互联网+又将带来怎样的新商业模式?人人患上焦虑症后,相关企业又该怎么飞?
一切领域都可以互联网+
4月20日,沈阳友谊宾馆百合厅。德福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振福在一个圆桌论坛开始不久,便注意到由于听众不断涌入,整个会场很快被一股热气笼罩,身为议题主持人的他随即打断嘉宾发言,打趣道,“太热的话请把外套脱下来,我第一个带头,确实太热了一点。”
4月26日,北京玫瑰里举行了一场由某时尚杂志主办的年会。与过去时尚年会明星云集、香艳美女环绕不同的是,年会少了模特美女,却多了一个让不少嘉宾摸不着头脑、看上去与时尚没有关系的主题。
3天后的4月30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酒业年度峰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开幕。会议的主题仍然不是啤酒或白酒,而是将酒业未来命运押宝在了上述两个会议相同的主题上。
同样,在相距北京5000多公里的海南海口一个偏远的、仅有300人的火山口古村落里,以生产蜂蜜和荔枝等农产品为生的村民,同样打算通过上述概念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被这个概念烧热的不仅是农民,还有提出口号和目标的当地旅游业。
这个让几乎所有会议,从时尚界到IT界到酒业,再到农业和各地政府,从大都市北京到偏远山村的农民,频频出现的相同热词,就是火得不能再火的互联网+。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几乎人人都在说‘互联网+”,现在好多人都在争这个词的发明权呢。”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说。
互联网+概念的火爆,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重申而风靡全国。他说:“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该说法一经提出,让整个中国掀起了层层波浪。“互联网+”在中国各个领域和阶层,以火箭般的速度实现了全面覆盖。
“互联网+农业”吃到了第一杯羹。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时长5分钟的篇幅报道了“互联网+农业”这一主题。此后,央视多个频道出现了多次互联网+农业的报道。
“互联网+金融”的动作也不算慢,3月1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就向境内券商发布通知,要求在5月31日报送各自互联网证券业务开展规划。仅仅1天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深圳成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并举办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培训班。
同一时刻,总理话音刚落,研究机构和投资者们就开始着手梳理“互联网+”概念股。3月16日,A股大涨,116支与互联网扯上标签的个股涨停。截至目前,有数百家上市公司将“互联网+”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相关概念股上涨了几十倍的比比皆是。
对更多的传统中小企业来说,则是集体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考虑怎样才不会被互联网+所颠覆,该如何去利用互联网+。
“不转型,就是等死,转型升级,会不会找死?”4月24日,制造业国际联盟主办的“互联网+,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机遇”峰会在天津召开,300多位企业家在会上透露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对未来充满前所未有的恐惧感:如果互联网侵袭到自己的行业里,就像它已经颠覆了零售、改变了金融、刺激了交通、影响了文化那样,我该怎么办?
甚至,似乎就连所有的创业者,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加上互联网?“现在你去中关村创业大街,里面的人永远都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拉出来十个人,其中有七个是问怎么做互联网+的创业者,还有两个是‘互联网+“的投资者,最后一个是报道的媒体人。”一位自媒体人在微信公号文章上吐槽说。
按照相关定义,所谓互联网+的概念是:“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这个定义太拗口,你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后面的想象空间无比巨大,可以添加任何关键词,大到工业、农业和金融,小到马桶盖与停车场,巨细靡遗。”一位财经观察人士对记者称。
小米董事长雷军的解读则更为简洁:所谓的互联网+,意思就是怎么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
如同互联网早就改变生活与社会一样,“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名词。根据记者了解,早在2012年,这个概念就出现在了易观的一份报告上,不过当时并未流传开来。
2013年开始,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开始在各种场合下倡导“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所有行业新的‘工具’和‘生产力’。”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提交的建议便是把“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
同样大力鼓吹和推动的还有阿里巴巴和百度。3月12日,全国两会还没有结束,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便发布了《“互联网+”——中国经济新引擎》的研究报告,对各个行业“互联网+”的现实与前景进行了分析。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对此解读称,在未来5~10年,继传媒、广告、零售业之后,交通、物流、本地生活服务、批发和产业集群、制造业、农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会完成在线化、数据化,出现“互联网+”的热潮。
5月初,腾讯研究院企鹅智酷则发布了150页的“互联网+”报告,该报告分为九章,包括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政务民生、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交通、互联网+金融。
腾讯和阿里大力推动、鼓吹互联网+的目的很简单。在互联网+的大旗之下,中国的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加速将“互联网+”的能力更多的延伸到线下各个领域,从移动支付到O2O的各类服务,再到公共服务领域,互联网巨头希望能够更多的充当“连接”的底层服务商。
4月29日,长沙、无锡、大连、常州等15个城市与腾讯签署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加上此前已经与腾讯签约的河南、重庆、上海,共有18个城市加入腾讯 的“互联网+”生态。据介绍,在微信的“城市服务”平台上,居民可便捷地享受交通出行、医疗、预约护照办理、违章查询等便民服务。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当天发布会上借机向全国城市提出申请,推销自己的“互联网+”计划。“包括民生、政务方面,我们都希望积极的和各地政府合作进行‘互联网+’的融合。我们甚至还希望跟各个地方的经信委合作,把‘互联网+指数’这个概念提出来,通过二十几项纬度,客观评价出城市的产业在‘互联网+’进展的程度。”马化腾说。
实际上,无论哪种解读,都可以归纳为同一个中心——在互联网+下,旧商业模式正被颠覆,新商业模式已经开始,在这个虚实交互的世界,从消费到供应,从线上到线下,整在组成一个全新的商业空间。
问题是,该怎么互联网+?有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是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还是在线上做营销、投产品还是投广告?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究竟应该怎么做?最终能否体现出对用户价值和自身效率的提升?
在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于杨看来,“+”需要一个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进行网络营销,其次是建立电商渠道,最后是产品和运营都转向数字化和网络化。
不过,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
“我知道互联网+,但是实话说,我真的不知道具体想实现什么,或者该怎么实现。”5月初,重庆一位做木瓜酒生意的中小企业负责人颇有些疑惑地对记者表示:“是不是把木瓜酒搬到网上就是完成了互联网+的过程?”
这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的担心。在过去一个多月中,他先后应邀去了十几家大中型传统企业。他的忧虑是,眼看就要进入火热的夏季,这些传统行业似乎还是“听的很多、干的很少”,认为仅仅就是建一个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就可以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很多企业盲目地去照搬小米的模式,其实最后很难走下去,就是因为忽视了行业本质,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企业本质结合起来。”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咨询集团董事长单仁对记者表示。过去几年来,单仁帮助数千家传统企业做过互联网化,成功和教训的经验都非常多。
在单仁看来,“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对各种要素进行重组,经过营销、渠道、产品走到运营,运营的互联网化完成之后意味着“互联网+”的完成,这需要对组织、团队、体系进行彻底改造。
互联网观察家吕本富也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这种简单的‘加’只是物理反应,但我们需要的可能是化学反应,不是说把两个行业简单贴在一起就完事了,一定要对原来各种要素进行重组。”
更多的业内人士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谓互联网+,是看哪个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降低成本和汇聚人气。“实际上是,要找到跟互联网相关的创新点,比如汽车电子接入互联网,在线提供服务,慢慢看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更大的格局。”
而在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的理解中,互联网+不仅是+,还要X。去年年底,60岁的刘积仁的互联网医疗项目获得了37亿元的投资,创下了国内该产业的融资额之最。在他看来,“互联网+医疗”就有更大的商业空间,就是社交。在网上有越来越多的垂直的共同利益、共同兴趣的相关者所组成的不同的群体,“+”一定会从+变成×,慢慢构成更多的服务于某种价值体系生态的一个平台。
《南风窗》前记者,现为海口火山口古村落里的创业青年陈统奎对此也有诸多感想,今年年初,陈统奎和他的两个合作伙伴提出了“互联网+新乡村=小蜜”的设想。
所谓小蜜行动,其一是营造一个“众创”实践平台;其二营造一个“互联网+”青年创业社群。通过在云店家架设火山村荔枝品牌直营店系统,以招募直营分店“代理店长”—小蜜的形式,首期邀请300名青年创业者共同参与。再由云店家、自在客和火山村荔枝三家团队提供平台支持、资源支持、实体产品物流支持,“小蜜”们直接拿直营分店的账号和密码经营。
“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款爆款产品,还有成百上千个爆款产品卖家,这才是更大的资产。”陈统奎说,至今已有15户荔枝农参与,签署契约承诺“不使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剂,低度低毒使用农药”,产量近10万斤。
在他们看来,在“互联网+”的逻辑思维下,已不仅仅是将古村落里的荔枝和蜂蜜通过网络卖出去,而是构建各种各样的社群,用虚拟社区的方法建立小小的社会,通过小小社会的存在,凝聚一个个特殊需求,变成自身与社会双赢的事情。
许多企业已经尝到甜头,比如星巴克的“互联网+”,已经成为诸多行业研究的案例,其“第四空间”通过手机APP以及以微博、微信为主的各类社交媒体和消费者连接的平台,坐拥200多万粉丝,在中国的门店数目1200个,并且以每18小时新开一间门店的速度迅速扩张。
不过,更多的企业,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还是感到焦虑重重。
“最大的问题,是相当大一部分的传统行业决策层、管理层听课的时候如痴如醉,但是一旦听完了,却因为各种千差万别的原因让我很不看好。”李易说。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传统企业决策人和创业者本身的缺陷。比如,干航空业的,你没玩过谷歌眼镜和虚拟现实能行吗?干零售业的,你没体验过iBeacon能行吗?干医疗业的,你没考察过以色列的无创血糖仪以及蓝色巨人的沃森机器人医生能行吗?干酒店业的,你不了解喜达屋在Apple Watch上的移动应用能行吗?
“这些都没玩过,都不了解,就给我们张口闭口说‘互联网+’,就开始盲目规划。这让人如何看好?”在李易看来,企业在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时,一定要想明白,自己是否能搞出新业态?隔行去搞互联网经济,自己是否有把握?如果复制别人的业态,能否成为最终的赢家?
除了盲目转型的传统企业,资本市场不少企业更是有忽悠炒作的嫌疑。比如鹏博士,狮子大开口定增募资56亿元,欲编织“家庭感知网”,赶潮“互联网+”。在此前发布的一份定增公告中,出现“互联网+”5次。不过,这份公告却在微博上被吐槽“满纸广告式表述”。吐槽者认为,这个56亿元的募投项目“家庭智能无线感知网”高深莫测,“来个‘互联网+马桶盖’,也比这个能忽悠人”。
“互联网+总的来看还是一个复杂系统和工程,你所投资的公司搞的‘互联网+’,是真+,还是假+?是让人+,还是自己+?是能+得上,还是+不上,硬凑合?”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在目前狂热炒作时候,更需要警惕“互联网+”的泡沫化。
不过,于杨对此并不太担心。他认为,从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到今天的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有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互联网+”作为一个影响全民的热词,注定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专家观点:
“互联网+”时代 “智造”自己的现代商业模式
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单仁
网络最大的改变,是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从业者经营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根本在于:借助网络,优化原有的销售结构,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网络没有创造新的需求,也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
比如淘宝就是“互联网+农贸集市”,百度就是“互联网+小广告”,腾讯就是“互联网+电子游戏厅”,酒仙网就是“互联网+烟酒商店”,京东就是“互联网+百货店”,e代驾就是“互联网+小车手机”,河狸家就是“互联网+美甲店”,科通芯城就是“互联网+电子配件批发城”....
今天的互联网就是百宝囊,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找到“互联网+”的应用所在。但是,当大家都掌握互联网这个工具的时候,拼的还是行业的本质。“互联网+”的真正精髓,是如何去找到本公司应用互联网的最佳路径,甚至去优化传统模式。
所以,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学会用互联网“智造”自己的现代商业模式就变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去“智造”自己的现代商业模式?
我认为,智造有三个重要的层次:一是改造,改造自己目前不足的部分。二是再造,再造自己的商业结构。三是创造,用互联网智造企业新模式。
我们今天的中小企业有了互联网的运用之后能够破坏性地创新。第一能够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的供应链效率,打破过去的传统,绕过中间的部分,直接到达用户,这是我们去破坏创新的第一步。
同时,企业需要再造一个新中心,不要把自己停留在网络上做营销的层面,也不要停留在传播层面,而要停留在再造,向整个产业去进行破坏性的创新的阶段走,再造自己新的生态系统——也就是用互联网开放的思维、整合的思维去进行整个产业的思考,提升产业的结构。哪怕不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也要成为重要的参与者,比如可以利用大数据,为整个生态的参与者提供数据指导、提升整个生态链的效益。
无论是改造,还是再造、创造,都需要勇气。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在变革时代,变革的勇气比能力重要。你不革自己的命,就有人来革你的命。革自己的命,也许只是短暂的痛苦,被别人革命,就会掉脑袋。所以说,在“互联网+”的实施中,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同时,需要一支有着开放胸怀,敢于尝试和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模式、训练有素的团队。但光有团队还不够,还要建立一套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生态系统。一个人顶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系统建立和完善,是企业走得更远的前提。
当然, 最关键的是你要迈出第一步!
赛富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
互联网+带给社会的变化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因为它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平等、网络状的社会秩序,这个变化的力量非常巨大,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创业年代。
但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如何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实事求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互联网+。
首先我们要明白,“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企业形态,它兼具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两者的优势,但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互联网+”,比如建筑业、采掘业,利用互联网对企业效益的提升,就并不明显。
实际上,即便是阿里巴巴,也需要线下的物流。因而,企业在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时,一定要想明白,自己是否能搞出新业态?隔行去搞互联网经济,自己是否有把握?如果复制别人的业态,能否成为最终的赢家?
眼下“互联网+”很火,但必须警惕四方面问题——
第一是传统企业在接入“互联网+”后,软件系统和用户体验没有随之完善。很多制造企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可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发现,这类硬件的底层软件系统及上层用户交互体验仍有缺点,从而导致新品被弃置一边,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可见,“互联网+”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向,更要改变服务思路。
第二是内容和应用的缺失会阻碍“互联网+”发挥作用。比较下刚刚推出的苹果手表和其他智能手表:丰富的内容和应用,是很多智能手表比不过苹果手表的重要原因。“互联网+”时代需要有合作意识。单一厂商想撬动整个应用和内容生态环境为他们服务,为他们定制优化最佳的用户体验,绝对不可能。
第三个问题是,丰富的数据资源依旧没有打通,封闭在各自系统中。比如运动手环积累了大量的健康数据,可这些关于人体性能指标的数据不与医疗设备的研发相连接,那么价值将会大打折扣。有些遗憾的是,目前的数据分享主要靠不同企业的合作达成,却缺乏一种更加互联网思路、覆盖面更广的连接方式。
最后一个问题是,部分企业在“互联网+”中的商业模式仍有弊端。传统硬件的商业模式主要靠销售硬件赚钱,可这样的商业模式难免会演变为价格战。而价格战的存在将导致很多创新公司不愿也无法进入这一领域,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互联网+”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制造企业要摆脱靠硬件销售来赢利,就要与生态环境中的其他供应商共同建立一个立体的商业模式。
本文出自2015-05-11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1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