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季,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震惊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一个前途无限光明,平时在舍友父母眼里温良敦厚的林森浩,竟然会做出向室友投毒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
警方通过缜密的排查,最终确定投毒者就是林森浩,林森浩因此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听到这一消息的林森浩的父母声泪俱下,向法院求情,在这之后,复旦大学得知了判决结果,有177名师生联名上书为林森浩求情。
林森浩,向同宿舍室友投毒,甚至在舍友饱受折磨时假惺惺地看望。很难相信,这是本该妙手仁心的医学生做出的事情,单看这些,林森浩仿佛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高考凭借高分考入中山大学,之后又顺利进入复旦大学读研,下毒期间的他,正在中山医院见习。
这样一个听起来如此优秀的人,究竟是如何走上投毒杀人的道路上呢?作为杀人者,为何仍有177名师生联名为林森浩求情呢?
林森浩是汉族人,1986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他出生之后,父母陆陆续续又生了三个孩子,至此,林森浩一家五个兄弟姐妹,再加上父母,一家七口人住在汕头的小山村里。
林森浩的父亲在县里的一个服装厂上班,而母亲是全职的家庭主妇,平时会带着几个孩子拉着板车去镇上收废品,卖的钱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了。
林森浩自小便见过母亲早出晚归,因为收废品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而父亲在服装厂里早出晚归,留给林森浩的只有父母亲疲惫的身影。林森浩是家里的老二,他仿佛比其他兄弟姐妹都要早熟,他早早地便知道应该好好学习,只有凭借学习,自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不像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一辈子都被困在这个小山村里。
抱着这样的想法,林森浩自小便十分好学,家中其他兄弟姐妹玩乐的时候,林森浩便抱着书苦读,命运也没有辜负他的努力,在中考那年,林森浩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东省的一所重点高中,他是他们那个小山村里面,唯一一个考出去的。
一时间,父母扬眉吐气了,但让一家人担心的是三年的学杂费,父母亲光靠上班和收废品卖钱,除了供给林森浩上学之外,还有几个孩子需要养,但林森浩的父母咬咬牙,并没有剥夺孩子来之不易的机会,借钱也好,打工也罢,还是让林森浩去上学了。
在读高中的时候,林森浩便省吃俭用,其他同学周末约着去打球聚餐,林森浩通通拒绝,他没钱,更没有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他明白,只有学习才能给自己开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父母虽然对林森浩宠爱有加,但林森浩自从上学之后,便愈发能感受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贫困使得他不断地和别人对比,别人有的他没有,也正是这样,林森浩逐渐养成了自卑敏感的内心,平时十分内向,也没有勇气去拒绝别人,成了他人眼里的好好先生。
通过高中三年的不懈努力,林森浩凭借出色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他遵从了内心的意愿,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救死扶伤,进入了中山大学的医学院刻苦学习。
在大学四年内,林森浩依然不敢松懈,学习之余打工赚钱,努力获得奖学金补贴家用,早早地便见识了人心冷暖,心理学中提到,贫困家庭的孩子,比起其他家庭,更容易因为家庭经济压力产生更多自卑、攻击、孤僻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他们无法和老师、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对冲突,更容易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所以即使后来林森浩顺利进入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但他的内心仍然有一种没有被满足的渴望,他可能无时无刻不在想,如果读完研究生没有办法顺利进入中山大学医院学工作呢,就算进去工作了万一做不好被辞退呢,没有被辞退那要多少年才能熬出头?
林森浩给自己幻想了无数种压力源,焦虑抑郁、自卑敏感成了他心灵的主旋律,多年的经济压力使得他不敢松懈半分,一旦有一根稻草压在林森浩的头顶,他便会猝不及防地爆发。而那个平时说话尖酸刻薄的黄洋,便是使得他爆发的导火索。
2010年八月份开始,林森浩搬到了复旦大学某栋宿舍楼的421室,本来林森浩在宿舍住得好好的,平时他十分内向,也不太和同学们说话,一心搞自己的研究,读研期间发表了八篇核心期刊的论文,五篇论文中林森浩本人是第一作者,也因此,林森浩有了复旦才子的称号。
沉默寡言的他十分好说话,而黄洋却因为屡次和舍友发生冲突,多次调整宿舍,最终换到了林森浩所在的寝室。我们可以预见到,黄洋平时就和周围的人存在冲突,平时说话想必是直来直去,不太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
事实也是如此,黄洋出身一个富贵家庭,平时受宠惯了,学习成绩也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换到林森浩所在的宿舍后,便屡屡对林森浩出言刻薄。
最开始是林森浩一直在努力搞研究,希望能顺利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实习,黄洋见了便说:“他家里那么穷,当然要好好学习。”这种话在林森浩听来十分刺耳,如果是能正常发泄自己情绪的人来说,听到黄洋如此刻薄,便会立即和黄洋对骂甚至打起来,但偏偏被嘲讽的是林森浩,他只会将怨念埋在心里,任由其逐渐发酵。
再就是之后,宿舍的人商量着买一个饮水机,好方便在宿舍接纯净水喝。一般作为宿舍的公共财产,大家是需要出钱平摊的,但是勤俭惯了的林森浩并不想花这笔钱,喝哪里的水都是喝,他便向舍友提出自己不想这样,之后便离开了寝室。
寝室中其他人知道林森浩的家庭情况,也能理解林森浩的做法,说大不了这个钱我们三个平摊,就不要林森浩出钱了,谁想到黄洋开始破口大骂,说宿舍里的水林森浩别想喝一口。这番话恰巧被返回宿舍取东西的林森浩听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刻薄语言使得林森浩对黄洋的怨念越来越大。
之后是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在宿舍收拾东西准备去图书馆学习,这时他听到黄洋和其他同学聊天,说愚人节就快要到了,他要准备搞一个大的来整蛊。
黄洋的话仿佛启发了林森浩,他一直想要以某种方式报复黄洋,让他尝尝恶言以对的教训,却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方式,而黄洋的这番话,让林森浩脑海中中的计划渐渐成型。
在同年3月31日中午,林森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在别人都离开了之后,他悄悄将自己做实验残存的药剂带回了寝室。而这种残存的药剂,是一种剧毒化合物,只需要一点点,小白鼠便能被毒死过去,林森浩带回宿舍的量,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了。
回到寝室的林森浩,将这些剧毒化合物注入了饮水机槽,之后他便回到床上入睡,等着明天看黄洋应得的下场。在4月1日愚人节当天,和林森浩同寝室的黄洋起床了,起床后的他还没等洗漱,便先到饮水机那里接水喝。而睡在床上的林森浩,不为所动地看着这一切。
在饮用之后,黄洋便出现了强烈的干呕症状,最后胃部不适被送入医院,在就医期间,是林森浩给黄洋做的检查,看着痛苦至极的黄洋,林森浩高兴极了,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医生,忘记了自己救死扶伤的初衷,他看着黄洋,告诉他没什么大碍,好好养养就行了。
听到林森浩这么说,黄洋也没有起疑,毕竟他也不会想到,林森浩已经起了杀心。直到后来黄洋身体越发不适,最后昏迷不醒再次住院,他的父母也千里迢迢地跑来照顾他,周围的人才意识到不对劲,于是果断报警。
接到报案的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对黄洋中毒一案进行调查,在排查过社会关系后,众人的眼光最终聚焦在那个看起来怎么都不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的林森浩身上。
但最终经过勘察和走访,林森浩最终被确定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依法对其进行了传唤。
一时间,这起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按理来说品学兼优,知道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在哪里,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做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另一方面是众多专家对于林森浩的犯罪心理的解读,让社会看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地,不容忽视。
在被警方传唤后的林森浩最初并没有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仍然抱有一种侥幸心理,直到2013年4月16日,黄洋因为急性肝损伤经抢救无效去世。而警方在他们宿舍里的饮水机中检测出了一种名为N-二甲基亚硝胺的有毒化合物。
当警方带着这些铁证放到林森浩面前时,他终于低头认罪了。最终,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
得知这一消息的林森浩的父母悲痛难当,他们隔着看守所冰冷的围栏眺望自己的儿子,质问他为什么,林森浩只说,死刑对他来说是一种债务的偿还,他认罪。
可林森浩认罪了,林森浩的父母仍然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他们四处奔波,跑去黄洋父母面前跪下求他们的原谅,黄洋的父母看着同样悲痛的夫妇,泪流满面。
他们也是父母,刚刚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成了失独老人,以后没有子孙承欢膝下,可林森浩的父母呢,他们膝下还有四个儿女,有人给他们养老送终,黄洋的父母说:“身为父母,我理解你们在想什么,可我没办法替我的儿子说出原谅。”
林森浩的父母仍未死心,并且得知这一判决结果的复旦大学师生,也不忍看到林森浩这样的下场,在他们眼里,林森浩为人善良,勤奋积极,平时勤工俭学,把钱寄给弟弟妹妹学习,汶川地震时,捐出省吃俭用的800元,是医学院捐献最多的人,而他平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才200。
这样的一个人无从挑剔,林森浩投毒的缘故是因为黄样的恶语相向,对林森浩造成了巨大了心理伤害,况且林森浩被判死刑,不仅让社会同时失去了两个人才,也让林森浩失去了以后补偿黄洋一家的可能。于是177名师生联名向法院申请,不要判林森浩死刑。
但法律的威严正在于此,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其他什么人,一旦触碰法律的底线,就应该按照法律法规予以惩处,只有这样,才能给那些还未发生的犯罪予以警告,给那些受害者一个交代,最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林森浩父母的上诉,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林森浩死刑。
在临刑前,林森浩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说:“在看守所的这两年里,我一直都在反思,给黄洋投毒,这是我犯的一种愚蠢的错误。”因为在黄洋就医的16天当中,林森浩完全可以说出真相,给黄洋的生命留存下来的机会,也可以给他自己一个机会,但林森浩并没有这样选择,他最终的抉择,给了两个家庭莫大的伤害。
林森浩还说:“我的觉悟还不够。”他无法宽容地原谅那些对他冷嘲热讽的人,一个自卑、内心敏感的孩子,自小便看多了别人同情悲悯的眼光,具有攻击性的性格也随之养成,可如果不是这样呢,贫穷给人带来的影响固然无法消除,但是,如果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多一分关注,这种类似的事件是不是就可以少发生一些。
对林森浩来说,死刑是对自己的解脱、对黄洋父母的补偿,他身为一个医学生,生命对他来说本该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在林森浩身上,却恰恰缺乏了这种责任感,在临刑前,林森浩仿佛终于明白,所有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敬畏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而对于他人,也应当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友爱。
林森浩的性格缺陷,所处家庭的教育缺陷,社会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忽视,最终联合造成了这一悲惨的结局,社会失去了两个人才,两个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启发这个社会,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免发生类似悲剧,同时也敬告世人,说话用经过大脑,不能恶语伤人,同时对于生活中的小矛盾也要及早解决,万不可一时冲动,最终伤人伤己。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