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12月,我国全面解除对疫情的管控之后。2023年开始,国内多数企业都恢复到正常的生产或经营状态,而老百姓也恢复到与疫情之前一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之中。人们本来是期盼疫情结束后,国内的经济能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大家的收入也会很快提升,房地产市场能够快速回暖。
但实际上,大家之前的所有预期并没有出现,恰恰是今年一季度的风向完全出人意料,社会上出现了6大“反常”现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个反常现象:报复性消费没来,等来报复性存钱
本来很多人认为,在疫情放开之后,大家熬过这3年,社会上肯定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但事实上,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出现,老百姓却开始报复性存钱。仅今年2月份,居民存款就新增7926亿元。此外,由于多数人收入减少,现在国内老百姓消费观念更加趋于理性。很多人仅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第二个反常现象:货币宽松继续,大家都在喊缺钱
近两年,国内的货币政策持续宽松,2月印钞数据又创新高,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高于1月份的12.6%,创下2016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 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各行各业都喊缺钱。这主要是超发的货币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而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从目前情况看,投资实体经济、房地产的风险太大,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与此同时,实体企业都不愿意投资和扩张,这就导致了招聘市场需求萎缩,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当然就会觉得缺钱了。
第三个反常现象:楼市的利好频出,贷款买房的人太少
2023年以来,多数城市放开了限购、限贷政策,银行也还给购房者下调了房贷利率。一些城市还上调了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以降低购房家庭的成本。尽管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不断,但是贷款买房人的数量是越来越少。
资料显示,今年1-2月,中国家庭部门信贷总量只有2900亿元,平均每个月的贷款总额只及2021年上半年每月贷款总额的十分之一。这主要是,老百姓在经历了疫情后,购房需求更加理性,不少改善型家庭都搁置了买房计划。
第四个反常现象: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
资料显示,我国现在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超过2亿人。所谓灵活就业人员,就是收入不稳定,工作不固定的群体,主要是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临时工等群体。其中也包括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从事新业态工作人员。
这也说明了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想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大家都选择从事灵活就业的工作了。最近,各地放开了对摆地摊的管控,地摊经济又活了,未来社会上灵活就业人员群体会越来越庞大。
第五个反常现象:国家放开二胎三胎,年轻人生育意愿低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于是早在2016年国家就放开了二胎政策,结果2017年新生儿出生数量1765万,到了2021年新生儿出生数量跌至1200万,这一年我国又放开了三胎政策,到了2022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则跌至956万。
一边是国家鼓励年轻人生育,另一边年轻人生育愿望低下。这主要是现在结婚成本高、买房压力大、孩子教育费用支出多,老百姓都不愿意生育孩子。预计今年由于大家收入都不同程度的下降,新生儿出生数量还将在1000万以下徘徊。
第六个反常现象:35岁成为就业门槛
现在不仅是年轻人工作难找,中年人群工作更难找。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企业招聘需求萎缩,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多数企业不仅降低了薪资待遇,而且只愿意招聘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意味着35年以上的40、50人员就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而人至中年,既要偿还房贷,又要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生活的各种压力是可想而知。所以,35岁以上的人员只能做点临时工、销售人员、摆摊地摊等没有年龄限制工作,要想生存下去真的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