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成长
中国八十年代是蓄势待发的年代,就在这十年,中国的领导层高瞻远瞩的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明确表示第一步走战略:在八十年代末的国民生产总值比八零年翻一翻,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目标如期达到,而计划生育为这一目标实现,添了大材,助了大力。
赵建国的弟弟妹妹们终于可以吃饱饭了,他们不仅能吃饱饭,他们各自的家人都能吃饱饭了。
对于赵建国这辈人,计划生育与吃饱饭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计划生育让赵建国他们摆脱了父辈穷了还生,生了更穷的恶咒。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生育,但在短时间内能够遏制住滥长的人口狂势。无论是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还是端着国家体制之碗的工作人员都达成共识:独生子女就是计划生育,就是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良方!狭隘认识总比没认识好!
王大柱,王大忠虽然对独生子女政策心生不满,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政策让他们很快吃饱了饭。在生孩子方面,他们内心深处并不赞同他们父辈毫无节制,他们只想一个家庭能有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中有一个儿子更好),如果国家此时没有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也不可能多生超生。但他们永远没机会享受两个孩子正常家庭生活了,谁叫父亲们不顾生育资源可持续性( 当时没这种说法),把他们这一代人该生的孩子全生完了。父辈的账只有这一代人来还了。“我们替父辈们还账,谁替我们还账,当然是党和政府,相信党和政府! "不信,看看满墙的标语,“只生一个好, 政府来养老!
这一辈人比他们父辈有文化,绝大多数人都识字( 而父辈大多数人是文盲),这一辈人中不少人上过小学,在五六十年代小学分初小( 三四年级),高小(五六年级),--些人上过初小, 一些人上过高小。有文化就懂道理,懂道理就让独生子女政策深入人心,此政策正潜默移化改变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生育习惯。
还有很多人上过初中,在当时己经算高级知识分子,经过工作岗位的再教育,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其中一些人初中毕业后有机会上中专,甚至考上大学成为国家的精英。
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太多文化,有点点就够,秉承勤劳的天性再与那点点文化结合就能创造出远超父辈的财富。赵建中这辈人是独生子女政策最大的受惠者,向上有如此多的兄弟姐妹可以共同把天撑得四平八稳,向下甩掉沉重子女包伏轻装上阵。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可以忽略,而十多亿人的吃喝拉撒就是巨大的经济引擎,所以中国经济在随后三十年飞速增长,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建军送弟弟建中回来后,土地就分下户,饭是能吃饱了,每年那么多农闲时间,进城务工吧!他加入首批农民工之列,此时整个国家都处于蒸蒸日上,需要大量劳动力,只要自己不嫌弃,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用工机会,最后成了建筑工地上的搬运工人。
家里人给他找了个媳妇,一年后有了女儿,叫赵小量,原本计划来年再生一个儿子,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来了,嫂子又是村计生干部只好愤愤然作罢,几年后由于头脑灵活当上工地上采购,库管,包里有了钱,在工地上和另一个女的好.上生了个儿子赵科,这是后话。
国家改革开放,农民虽然能吃饱饭,城乡的差别越来越大,中国的农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此时社会越来越宽松,大量的农民涌入城里寻找过好日子的机会。此时安置节育环技术日益成熟,已经成为计生工作主要技术手段!
节育环安取都很方便,与引产人流比更人性化,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各地逐步普及。赵建社生了孩子就主动去安置节育环。她清楚的记得两年前,姐姐建华不小心怀上了第三个孩子,第二个超生的孩子让姐操碎了心,此时的家庭己经开始学会考虑育儿成本,所以生是不可能,只能上医院人流。
医院做人流术必须有计生部门带公章的介绍信。她替姐在村上开了介绍信,然后到乡上盖章。
“赵建华与你什么关系。”盖章的工作人员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建社。
“她是我姐。"“真是你姐?”那家伙又上上下下又打量了建社,特别瞅了-下建社的腹部,眼神扫得建社后颈凉飕飕的,那感觉建社半辈子也忘不了。
“按规定你得把结婚:.....”后面说什么建社没听清,反正有很多证明。过后嫂子李梅去找他,才把事搞定,据说还买了包大前门香烟。所以建社在有了儿子吴勤学后就主动去找菊花姐安节育环
三十年后在中国西部大凉山,自然环境恶劣,这里平均每个家庭4到5个孩子,孩子多的家庭多至7到8个孩子,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用耕地管理计划生育效果差,为了当地的长远发展,当地政府开始整顿生育秩序,规定育龄女性( 20到49岁)生育了两个孩子的必须去安环,安环的可享受一定医疗补助。此举比内地计划生育落后了三十年,但在此过程中,比三十年前在内地的汉族地区要人性化得多( 至少没有逼人引产结扎违背人伦的事),毕竟时代不同了。
当然如果你要取环必须到县上打报告,如果当地人有健康生育观念,自觉摒弃多子多福的落后生育观念,安取环自由,就象三十年前的建社主动去安环。根本不需要政府的行政措施,所以自觉行成之初往往需要荆条教育。
一个三十七岁彝族妇女,生育七个孩子,安环后有腹痛反应,要求取环,当地卫生院无权取,只能到县上打报告后才能取,这纯粹是面对落后生育观念的无奈之举。我们的祖辈就和这个彝族妇女一样。所以先进的技术比不过先进的观念。
中国人的生育观念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强力普及默默发生变化,男女老少因此都在成长着,八十年代末节制生育变成国人的自觉行为,除了偶而有正常想要两个孩子的家庭,大多数人们绝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超生,那种武力“镇压”的强推独生子女方式,已不合适宜。
最终在八十年代末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文件,“不允许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打骂行为”,李梅,金凤和她们的战友终于变成了斯文人。但国人有更绝妙的方式管理计划生育,中国人的智慧在这个问题上超过其他任何领域。
“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
伴随着这首儿歌,赵计春,秦划量,张解生,张结,王育,赵晓质,赵小量,赵科,罗构,吴勤学…,这群孩子茁壮成长。他们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是坐着“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火箭来到人世的一代人,还有顺桂,建慧他们虽然是长辈,与他们的侄男侄女一样汲取着改革开放的营养成长着,他们应该算同辈中的长辈。
简单介绍:人流就是用外科器械,将着床于子宫壁的胚胎刮离(或吸出)子宫壁。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出血和子宫穿孔,局部炎症甚至导致不育。
节育环就是在女性的子宫安置特殊材料的异物,干扰受精卵着床起到避孕作用,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疼痛出血,月经淋漓不尽( 随着制造材料改进,制造工艺提高,这种不良反应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