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必读看法消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国有银行普惠金融目标

阅读: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他们给我提供贷款帮助。”老陈在深圳罗湖经营着一家兰州拉面馆,为其开店创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为青海某农商行,店铺内的商家收款码也相应地由该行办理,经粗略估算,拉面馆方圆500米内有9家银行机构驻点,而为老陈授信的反而是2600公里外的青海某农商行。

小小的一家拉面馆折射出了当下银行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近几年,中小银行总资产在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占比逐步上升。“中小银行总资产96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29%。中小银行的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占到银行业的39%和46%。”去年7月,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指出。

而随着大型银行不断下沉、县域金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数字化转型加速,在中小银行资产规模中占一半、分布更加广泛的农商行发展转型面临压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普惠金融的增量发展将为大行和中小银行均带来机遇。同时,大行下沉也倒逼着农商行发展转型加速。农商行应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短、产品服务更接地气、人缘、地缘、亲缘等优势,通过数字化转型将差异性和特色化做细做精。

大行加速下沉 农商行盈利和市场份额面临挑战

“大型银行下沉是中小银行需面临的新常态。”近日,原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在中农金30人·第二届农商银行百人会上指出。

近年来,大型银行响应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号召,主动下沉服务重心,凭借其资金成本优势,在资金转移定价方面进行优惠补贴后,贷款利率普遍比地方中小银行优惠。“银行对县域优质客户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甚至出现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现象,而在此过程中,中小银行整体负债成本显著高于大型银行,仅靠比利率价格肯定比不过大型银行,这样必然导致一部分优质客户的流失。”尚福林直言。

而过去的同质化竞争加大了中小银行转型发展压力。“过去,地方中小银行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规模经济,在发展战略和方向上,容易偏离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比较优势,对本地的市场客户的优势不是很重视,往往是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如今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尚福林表示。

具体而言,他指出,一是传统的较高利差模式盈利能力在减弱,中小银行的利差在持续缩减,存款成本下降幅度明显小于贷款利率下降幅度;二是资本补充难度加大。在疫情冲击下,中小银行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有所下降,补充资本,特别是外援型补充资本的渠道有限;三是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线上业务、电子渠道分流,对物理网点逐渐产生替代效应,新的技术手段正在改变业务逻辑。农商行原有的网点人员密集的优势在弱化,同时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着比较高的投入成本和技术门槛,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县域农商行普遍面临着数字基础薄弱、资金技术资源有限、数字化人才不足等等新问题。

深耕普惠金融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坚守自身战略定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当下大部分农商行应对大行下沉的发展策略。

“识变、应变、求变。”应对大行下沉,深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光安提到了三个词。他表示,要做到“坚持零售银行战略定位不动摇,以数字化为转向,进一步下沉服务中心,持续加强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坚持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圳聚集了大量创新型的中小微企业,深圳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差异化经营,紧跟深圳产业升级的步伐,打造了科技企业专属服务。位于上海的上海农商银行也在持续发力科创金融领域。

针对县域信贷市场,由陕西省联社、湖北省联社牵头推出的《县域信贷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研究》建议,金融机构要更加注重金融产品创新,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立足客户、细分群体,发挥小法人经营灵活便捷的优势,在灵活策略、利率定价、产品匹配、维护频率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提供更加差异化和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相比大行,农商行在县域金融的优势是长期深耕本土,市场份额和覆盖率更高。在大行“下沉”与农商应对分会场的圆桌对话上,与会嘉宾认为要充分发挥农商行机制灵活、决策链短、产品服务更接地气、人缘、地缘、亲缘等优势,将差异性和特色化做细做精,中小银行的未来仍然可期。

相比县域农商银行,城区农商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此外,客户黏性相对较弱,运营成本也相对更高,在当地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反过来看,城区农商银行的客户体量也更大,市场也更大。因此,在城区竞合与上市展业分会场上,与会嘉宾认为农商银行应将自身经营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挖掘和运用农商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资源禀赋,深耕主责主业,引领小微提质增效。同时,深化政银企跨界合作,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形成互利互惠、多方共赢的城区竞合新格局。

“大行下沉给农商行带来的表面上看是业务竞争,实际上是体制机制变革之争,金融服务变革之争,导致中小银行原本的优势发生了变化。”佛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川表示。他表示,对内,农商行应苦练内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监督管理等内部的管理机制,对外,基于数字化,提升对外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通过数字化转型 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对绝大多数农商行来说,一定要在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定位,在客户产品服务技术等方面找到差异化定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会上表示。而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逐步转向特色化,精细化。

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是眼下各银行机构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现实之选。

“数字化不仅仅能解决商业银行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主要的是使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经营模式、风险控制、管理成本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可以预计,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进程,会重新构建中国的银行业版图。”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除了少数的头部农商行外,绝大多数农商行受制于资本、规模、人才、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此,尚福林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省联社帮助辖内的小机构,甚至于在各省联社之间统筹搭建科技平台,同时兼顾农商行的个性化需要,这样发展中小银行可能更具优势。

“在这一轮的数字化转型当中,农商行如果能够将自己长期扎根当地,拥有扎实的本地客户的基础,广泛覆盖的网点的区位优势,与科技手段更好的融合,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当中形成新的竞争力。”尚福林认为。

他进一步提出了三点建议,中小银行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一要立足本地定位,专注发展普惠金融,扩大服务覆盖面,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主要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就是难在信息不对称和服务可得性,贵在贵在缺乏抵押物等带来的风险溢价,而金融和数字技术的融合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经验;

二是巩固客户群优势,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加大服务深度。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已经在打造综合网点,这些网点融入了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满足客户一站式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需求,此外,农商行的传统优势在于长期扎根当地、服务当地、贴近当地的小微客户,要加快融合科技与业务,在释放金融科技和数据要素价值的同时,更要抓住扎根本地的地缘优势,更多地借助科技手段解决线下的瓶颈,不能舍本逐末;

三是守住风险底线,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中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本身就比较弱,特别是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时候,恐慌情绪很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在数字化条件下,还可能额外增加风险的共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