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养老保险,确实有很多人担心自己缴纳了一辈子养老保险,万一去世领不到了,不就亏了吗?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是推动延迟退休,要是65周岁退休,我们能有多大的概率活到呢?
说实话,能活多少岁的问题,确实是不同人不同情况。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来看,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8.2岁,比上一年度增加了0.27岁。
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以2021年度出生的新生儿,在当年的每一岁年龄条件下的死亡率下,计算出来的这些孩子能够活到的平均年龄。
人均预期寿命是跟当年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相挂钩的,不一定会始终增长。比如说美国近三年来的人均预期寿命降低了2.7岁。美国原住民群体(主要指印第安人)人均预期寿命缩短了6.6岁,白人预期寿命缩短2.4岁。
实际上,从出生开始,我们每一年都有一定的死亡率。这些死亡率很简单,一般就是当年某岁的死亡人数÷年初某岁的全体人数,不过国家一般不公布有关数字。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平均只能活到78.2岁,从65岁开始计算,平均领13.2年的养老金。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实际上,除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均预期寿命有差异,男女之间的人均预期寿命也有差异。
目前,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是上海市,2021年达到了84.11岁,其中男性只有81.76岁,女性是86.56岁,女性比男性长4.8岁。另外,艰苦边远地区西藏自治区人均预期寿命只有72.19岁,比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低6岁左右。
目前,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情况,跟美国2013年参加社保人员的预期寿命差不多。按照有关生命表,10万人中能够活到20岁的男性数量是98785人、女性是99132人。10万人中,能够活到65岁的男性为80691人,女性为88054人。
由于大家参加社保的时候,普遍都20岁以后了,差不多能够到65岁领取养老金的概率分别是男性81.68%,女性为88.82%。
通过以上的预期寿命和生存概率讲,很明显女性参加养老保险是更划算的,还是建议灵活就业人员家庭最好要先为女性参保。
1991年我国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设立的基本原则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确实每一年都是有一定节余的。
从2011年到2020年,只有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才出现支大于收的情况。2021年已经恢复当年结余为正的情况,年末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2574万亿元。
其实,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并不仅仅是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其中约1/4是源自于政府补贴的。《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当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2022年仅中央财政就补贴养老保险基金6,500亿元。养老保险基金自成立以来各级财政的累计补贴已经超过了50,000亿元。
随着未来老龄化的加剧,职工工资水平和物价的不断增长,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还将继续增加。
所以说,养老保险基金其实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压力巨大的。但是国家会想办法筹措资金,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比如说全国社保基金权益已有2.5万亿元,划拨了10%的国有企业股权至社保基金。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