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24小时观点消息:什么是安乐死,安乐死不被大多国家允许的原因

阅读:

台湾名嘴、体育主播傅达仁因晚年罹患胰腺癌,痛苦不堪,选择在瑞士安乐死。从公开的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出,家属在房间里陪同全程,傅达仁死亡过程平静安详。

有媒体称傅达仁是“中国第一个选择安乐死的人”。是不是真的第一个,其实无从查证,但其家属事后坦言:“我们家属很放心的是他走得平安,很喜乐。”

这样“安乐”死去,似乎是每个被病痛折磨,特别是求医无路的癌症晚期患者无比“羡慕”的选择 。但由于“安乐死”在我国并不合法,我们不禁思考,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有没有比“安乐死”更好的选择?

一、击垮癌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9年,一个美国的癌症研究团队分析了1973年至2014年间800多万名癌症患者,发现患有癌症的人群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4倍。而促使癌症患者最终选择“自我了断”的原因,大体离不开下面3点:

1、脆弱心灵

许多患者确诊后,精神压力巨大,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情绪,致使病情不断恶化、加重。另外一部分患者也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拖累亲人和家庭,出现愧疚心理,不良情绪如果没有得到疏泄,很容易郁积在患者心里,损耗他们的意志,最终“迫使”他们走上绝路。

2、疼痛

癌症产生的疼痛也是让患者痛不欲生的原因之一。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疼痛是首要的症状,包括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治疗引起的疼痛、与癌症和衰竭有关的疼痛等。

例如,结肠癌晚期大量腹水、肠梗阻引起肠绞痛;肺癌骨转移引起骨骼疼痛和病理性骨折;宫颈癌晚期合并直肠阴道瘘等。长期持续的慢性癌痛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沮丧、烦躁、内疚、绝望心理,这些情绪改变又会加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患者对生活和预后失去信心,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解决”痛苦。

3、经济

癌症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但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治疗癌症的费用,就像一个“无底洞”,掏光患者家庭的积蓄,也容易“偷走”患者求生的意志。患者害怕拖累家人或加上癌症的复发、转移、治疗效果不佳,感觉自己成为家庭的沉重包袱,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法寻求解脱。

二、我国没有“安乐死”,患者何去何从?

癌症患者饱受折磨,痛不欲生,于是便有人想到了“安乐死”。但目前,我国尚未针对安乐死进行立法。

综合几个已实施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设立的标准,想要“安乐死”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病人患有确定的绝症;病人所承受的痛苦“无法忍受”;经过必要的程序,审查同意;病人需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经过慎重考虑;方法必须人道等。

我国对安乐死立法的时机尚未成熟,原因不仅涉及到“生命权利”与“生命尊严”不同立法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还有我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如果将安乐死合法化,可能会出现老人由于经济压力、不想给儿女造成负担,或者儿女以摆脱累赘为由,而申请安乐死的情况。

除此之外,“安乐死”也可能会成为一种“死亡诱惑”,死亡是个严肃且不能反悔的过程。人真的想死既简单又困难。其实很多癌症患者是想活的,但是痛苦、家人的经济负担让他们不得已选择“死亡”。而如果“安乐死”真的合法化,或许更容易让患者放弃自己的生命。

三、2个方法,或能让你“安乐活”

虽然“安乐死”或许能够让癌症患者得到解脱,但于情于理,都不是最好的选择。面对现实原因,我们更应该积极追求如何“安乐活”。以今天医疗的技术水准,凭器械设备延续生命不难,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当生命走到最后阶段,如何才能有尊严地走完这最后一段路。

1、镇痛

在治疗癌症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止痛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1986年就提出了癌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用药原则:第一阶梯是轻度疼痛,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第二阶梯是中度疼痛,首选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第三阶梯是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

此外,患者还可以选择手术止痛。例如,胰腺癌患者面对的疼痛远甚于其他患者。而胰腺、胆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等上腹部器官的感觉传导主要是由腹腔神经丛来支配。此时,抑制癌痛的方案可以通过腹腔神经丛毁损技术,使胰腺癌发出的的疼痛信号不向大脑传递。患者的疼痛就会得到良好控制,应用的阿片类药物剂量也会大大减少,甚至有时可以停用止痛药物,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也因此而大大减轻。

2、临终关怀

数据显示,93.75%的患者渴望生命的末期减少不必要的抢救和治疗,尽量避免过多的有创性的操作与治疗,期望舒适、体面的离世。于是,临终关怀应运而生。

临终关怀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型,它通过应用专业的护理手段及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最大限度减轻病人及其家属消极情绪,不仅能有效维持终末期癌症病人最后的生命尊严,而且能让病人感到自我价值得到尊重,同时可让病人家属获得心理安慰,缓解其失去亲人的痛苦及消极的生活态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除了上述的镇痛护理之外,还包括营养支持、日常护理、心理辅导等内容。

首先是营养支持。晚期癌症患者大多食欲差,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饮食上护理人员会尽量挑选高蛋白、高热量、容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保证患者饮食多样化和少食多餐,同时询问患者想吃的食物,尽可能满足其饮食需求。

日常护理方面,晚期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且多伴有行为能力障碍。此时临终关怀服务中的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做口腔卫生,排泄卫生护理,经常用温水为患者擦拭身体,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晚期癌症患者大多睡眠不好,病房需在保持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尽量将病房环境布置温馨,调节光线柔和,确保温湿度适宜,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此外,心理辅导也必不可少。晚期癌症患者因面对死亡的压力及病痛的折磨多会产生一些焦虑、抑郁情绪,此时要给予充分理解,用诚恳、充满关爱的态度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痛苦,尽可能满足其需求。

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帮助患者正视死亡;指导患者家属加强陪同与看护,使其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同时嘱咐家属尽可能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悲伤情绪,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曾有接受临终关怀的癌症晚期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疼痛缓解了,不适舒解了,情绪缓和了,心灵被抚慰。”他认为,正是有了临终关怀,自己在人间的最后一趟,过得才算“安乐”,即便难逃死神的降临,也算是有尊严的离开了。

死亡是人生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尽管世界上大多数人避讳谈论死亡,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受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体现出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在患者即将结束人生的最后日子里,生理和心理上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临终关怀体现出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是对人基本权利的尊重。

参考资料:

[1]《荷兰、比利时安乐死合法化的成效与反思》.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08-25

[2]《缓和医疗与安乐死:差异或协同》.医学与哲学.2021-05-20

[3]《浅析安乐死在我国临终关怀领域实施的可能性》.法制与社会.2020-07-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