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战乱频繁,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时期,中华大地将星如云,1644年以后,清军入关,与明朝宗室建立的南明政权鏖战十余年,这一时期,各路猛将也是不断的创造着战绩,这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将领,一直被膜拜为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他虽然不能力挽狂澜,但却败而不耻,这个人叫:李定国。
李定国是陕西人,生于天启年间,十岁就加入了张献忠的农民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成为四大养子之一。在这支农民军当中,李定国可谓是战功卓著。据说,李定国能打,完全是由于他喜读兵书的原因,如果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就会知道,明末农民军将领的素质的确不咋滴,这帮人起义就是为了吃饱饭,也不爱学习,大部分都练就了大老粗形象,有了点功绩也就只会“抽烟喝酒泡马子”。
可李定国不喜欢这些,他充分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反正是能看的兵书都看了,看不懂的就尽量去请教知识分子,他不排斥知识分子,因为从那些人那里他可以获取知识,这和大部分明末农民军对知识分子不友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
有知识的李定国就这样跟着张献忠南征北战,不断学习着。
但可惜的是,他干爹张献忠也是个不爱学习爱杀人的主。虽说在成都当了皇帝,但是这时清军已经入关南下,1646年,老张在抗清前线一命呜呼。这时的大西政权面临生死存亡,降的降,逃的逃,几乎就要被被掏空了。
这个时候,爱学习的李定国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四位养子,收拾残兵,拯救危急。不仅突破了清军封锁线,还打败了南明朝的追兵。这时,大西政权必须要有个归宿呀,李定国和三位将军商定,最终做出了南下云南的决定。这个在当时有些大胆而意外的决定,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而从个人素质来看,这个决定的主意应该就是
云南当时是边远之地,而且,李定国他们刚到的时候,土司沙定洲刚刚叛乱,连省城昆明都被占领了,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仓皇西逃。
李定国的大西军刚进云南,首先面临的就是烂摊子一个,可是李定国等人必定是能打的,土司叛乱很快被平息,大西军得以站稳脚跟,这时的李定国等人深知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必须要有准备才行,于是,大西军开始了一次云南大开发,他们鼓励农耕,开科取士,发展战备,使落后的云南很快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而且,李定国和他干爹不同,他有慈爱之心,也不杀人,而是关心民生,这让老百姓很信服。于是,云南在那个乱世里,居然成了一片乐土,一股清流。很多中原江南人士涌入云南,也帮助了云南的发展,在短短几年内,云南已经十分稳定,而且粮食丰产,这为日后的抗清站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1646年,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建立了,面对时局,李定国首先提出了“联明抗清”的建议,这在当时是极富战略眼光的。然而,孙可望不干,个人的野心驱使着他想要单干,自己称帝。李定国没办法,因为孙在养子排行里本来就比他大,而且部队实力也在他之上,但是孙也不敢公然称帝,因为李定国的实力他也是知道的。这事就这样耗着,可李定国没闲着,除了练兵还是练兵,他的部队早已经兵强马壮,只等着大干一场。
“
1651年,孙可望终于接受了永历政权的秦王封号,而李定国也被封为晋王。李定国人生真正的辉煌即将到来。
1652年,清军两路来犯,已经化为明军的大西军主力出征,两军的真正交锋开始了。明军主力自然就是李定国,养精蓄锐多年的李定国,一出征就让天下震动,不足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掀起了抗清高潮。
尤其是桂林与衡州两战,李定国先是大败汉奸亲王孔有德,逼迫其自尽而死,紧接着在横州把真正的清朝亲王尼堪劈成两半,这就是明末抗清战争的最高峰:两蹶名王。对于清朝来说,汉奸孔有德打不赢也就算了,居然连正宗的八旗军也被打的落花流水,还死了个名头响亮的亲王。他们估计一度产生了幻觉,莫非这几年来碰到的都是假明军不成。
“
李定国打的太好了,各地纷纷受到鼓舞,全国抗清局面一片光明,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据正史披露,这时的清朝是闻李定国色变,而且,已经做好了与明朝谈判划江而至的准备了。
为了最大的胜利,李定国没有闲着,而是积极联络各地抗清将领积极扩大战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联络东南沿海的郑成功,按李定国的设想,就是郑成功从东南攻江南取南京,李定国攻广东,北上而与郑成功会师南京城下。
”
这种战略设想当然是好的,可实行起来却很难推动,明朝末期整个官僚系统已经稀烂,无法运转。所以这个设想只能最终功亏一篑。
孙可望想称帝是由来已久的,其实老孙在当时也是个人才,此人很善于经营,李定国在前方打战,他在后方也是把后勤搞得井井有条。可老孙就是皇帝梦不灭,李定国打出了威风,他更是坐不住了,李定国越强他越难以称帝。
就这样,他开始千方百计的制约李定国,还把永历政权和永历皇帝全部强行拉到了自己控制下的贵州安龙,这是明摆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这场足以致命的内讧就这样由老孙导演着开始了,他虽然制约着李定国和皇帝,但也想出出风头,于是,他也派兵出征,可是败得一塌糊涂,李定国打下的基础几乎被败光。
1655年,永历皇帝再一次向李定国求救,要摆脱孙可望的控制,这等于要让李定国和孙可望翻脸,但是为了大义,李定国还是做了,想想李定国也是真累,前方要打仗,后方不安宁,但还是先保皇帝吧。于是,李定国终于接出了困在贵州的永历帝,并迎驾到昆明,永历随即升昆明为滇都,明朝最后的都城就这样建立了。
李定国对永历皇帝,那是相当尊敬的。虽说,十多年前他是农民军,人家是皇室,本来是敌人,但是,李定国深明大义,他知道要抗清,大明这面旗帜是无论如何不能倒的,但是孙可望不这样想啊,李定国越得信任,他越抓狂。
1657年,这家伙终于还是降了,投降时追随者不过十多人,可见,叛徒都是不讨好的。1660年,已经被封为清朝义王的孙可望居然也被清军射死了,哎,看来叛徒这事,敌人也是不爱的。
孙可望虽然身败名裂,可是他留下来一个恶果,这人掌握着云贵川三省的明军布防情况,本来已经相持的局面很快被打破,李定国虽然奋力抵抗,可是情况还是急转直下。清军的进攻越来越猛,明朝快挡不住了,李定国,要是当时再多一个李定国该多好。
1659年正月,永历皇帝再一次离开了滇都,逃了。当然,这次逃跑是与李定国商议过的,可是,李定国这时候不知道是怎么了,竟然先同意了北上四川,又同意了西逃滇西进入缅甸。这一决定,彻底葬送了大明!
“
皇帝逃了,李定国留下来断后,此时的清军气焰嚣张,李定国觉得不能就这样下去,于是,他人生最后的辉煌战斗——磨盘山之战,又要打响。
磨盘山在今天云南保山境内,李定国在此埋伏下重兵等待着平西王吴三桂,可惜啊,又是因为叛徒,愣是把埋伏战打成了遭遇战。但是,虽然损失惨重,李定国还是胜利的那一方,吴三桂被这一战吓的惊慌失措,退回昆明好几个月,清廷也狠狠处罚了一起出征的那些八旗将士。李定国在几乎绝境的情况下,用一场惨胜,苟延残喘着最后的大明。
将有必死之心,君却贪生之意。李定国死撑了危局,可是永历君臣早就退到缅甸去了,在那里,曾经强大的明朝廷受到了蔑视与虐待,李定国数次要攻入缅甸救援,可是总是因各种原因失败,但李定国还在坚持着,坚持着这几乎是徒劳的坚持。
1662年6月11日,本来是李定国四十二岁的生日,可就在这一天噩耗传来,永历皇帝已经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李定国口吐鲜血一病不起,终于在六天后,病逝于云南勐腊,临终前,他严令儿子与将士永不得投降,一代将星就此去世,令人动容。
儿子最终还是投降了,但仍旧有数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 ,至今仍旧有后人。李定国的事迹让云南各族人民感动又尊敬,在勐腊,各族人民将李定国奉为神灵,建晋王墓及汉王庙永世纪念。至今,墓已经没了踪迹,但汉王庙依旧,已经得到了政府重修,每年春节,各族百姓都要隆重纪念,这是对李定国一生的最大肯定。
面对明末的抽心一烂,即便军事天才毛文龙也无力回天,他李定国当然那也没有能力挽狂澜,但他却依然值得称颂。毕竟在那个文官非贪即奸,武将非叛即降的时代,他的选择永远是不叛不降。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愚忠”,但那些在北京城破之后准备拿着钱其讨好新主子,却被抄家、灭门、残酷折磨时;只有那些不愿意纳税的江南富户,在惨遭十日屠杀之时;恐怕才能深深的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多一点家国情怀和忠义之举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