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连续34年位居全国经济规模第一。6月9日,在广东广州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介绍,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城乡区域之间如何实现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最难题”。情况介绍会后的次日,媒体记者来到位于广东佛山市的紫南村调研,寻找破解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答案。
紫南村曾先后荣获“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村镇”等荣誉称号。
紫南村从一个“问题村”,蝶变成全国闻名的“先进村”。调研采访中,南都记者发现,紫南村的解题方式有独特的一面,但也解答了一些农村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在广东开展“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2.6万个农村如何迎春风、谋发展?紫南村的经验或有一些可借鉴的地方。
调研现场
紫南村:不是城市,胜似城市
宽敞整洁的马路、标准齐全的文娱设施、葱郁整齐的景观树、波光粼粼的湖面……居民楼和办公楼坐落其间,如今的紫南村已经是“中国最美村镇”,景色宜人,环境宜居宜业。
紫南村里,景观树葱郁整齐、湖面波光粼粼。
紫南村引进了大量的优质企业,实现了产业强村的愿景。据统计,紫南村引进包括3家上市公司、26家规上企业在内的60多家优质企业落户。
紫南村走文旅融合赋能产业振兴的路径,打造了一座镶嵌在村庄里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包括一条“紫南船说”旅游水道、一条千米长卷岩板壁画长廊、一座雕塑艺术园、一座儿童游乐园、一座大型音乐喷泉、一台“这,就是紫南”大型演出、三座文化展馆、三座生态公园、四座文化主题公园等在内的“紫南文化旅游区”。
紫南村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
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叠加发展文旅产业,让村集体土地和物业资源不断提质增效,集约发展充分体现。2022年,紫南村集体合同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分红1.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
紫南村还拿出村集体收入,大力建设村内公共设施,提升村民居住环境。紫南村高标准打造了一系列让城市人羡慕不已的文化体育场馆,在全辖区15个自然村,村村实现了“六个一”,即:一个党群服务中心、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座标准篮球场、一座休闲公园、一座智能公厕、一座电动车充电站。紫南村的目标是:不是城市,胜似城市。
紫南足球场。
在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收入用于提升宜居宜业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紫南村从昔日的桑基鱼塘小村一路走向富庶发达的现代化乡村。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奖项,紫南村获得的荣誉有些“数不过来”,还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等,这还只是国家级的荣誉。
紫南村的发展经验宝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取得的一系列显眼的成绩,更在于它过去的“落后”。这一切要从2007年开始说起。
经验探索
乡村治理:“一箩筐”的困难和更多的办法
带领紫南村从问题村蝶变成为先进村的关键人物之一是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2016年,他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07年之前,紫南村道路脏、水道脏、市场脏,杂物乱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违章乱建,道路差、绿化差、治安差、管理差、观念差,被称作“三脏四乱五差”。因村内种种矛盾,村民集体到相关部门多次信访。当年紫南村集体收入1100万元,村民人均分红882元,排名南庄镇倒数。
紫南村的治理难题并非个案。实际上,这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的共性问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也成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改变紫南村的困境,2007年南庄镇党委“三顾贵阳”,邀请潘柱升回乡主政。彼时,他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潘柱升决定放弃经商成就,回到紫南村,投身建设家乡。
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
当时的紫南村就像一个积重难返的困难户。“办法总比困难多。动动脑筋就能想到办法了。”面对紫南村“一箩筐”的困难,潘柱升如是应对。
刚上任时,潘柱升就立下“四不”承诺: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在村里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潘柱升认为,农村干部不能老是靠行政命令去管理,必须用人格魅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身作则。
紫南村的改变从“开好农村会议开始”。他不断地走访村民,了解实情;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学习周边先进农村的经验,学会拒绝“高污染企业带来的眼下利益”,着眼于环境提升带来的长远利益;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学习如何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让村民充分参与决策,决定村里重大事项等。
紫南村严格执行“以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的理念,将86项制度集结成20余万字的《紫南村党建引领自治管理制度汇编》;打破此前村财务看不见的“钢铁匣子”,实现看得见的“玻璃匣子”。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关键词——基层治理。有了扎实的基层治理,紫南村才得以实现产业发展向好、村民福利提升的下一步。
紫南村用村集体收入大力提升村居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程度改善。
现如今,紫南村大力打造“仁善紫南”的精神文化名片,建有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这一精神文化名片也极大程度帮助紫南村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从打造靠得住的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环境,发展产业,再到追求精神文明,紫南村的诸多办法都写在了《为什么是紫南》一书中。该书以“乡村治理‘紫南模式’70问”的形式,详细展示了紫南村如何在“废墟”之上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全过程,细节到具体场景的具体话语。
广东实践
“百千万工程”要统筹好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
紫南村发生的蝶变故事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于广东2.6万个农村(含部分社区)而言,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广东省委决定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着力推动产业在省内有序转移,解决粤东粤西粤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产业将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城市去到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对于2.65万个行政村(社区)而言,是机会,也有挑战,将对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提出更多要求。
广东如何下好“百千万工程”这盘大棋?6月9日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陈德忠介绍了该项工作最新的进展和推进思路。他表示,广东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贯通的指挥体系。省级层面“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已成立并正式运行。省直相关部门成立了5个工作专班,分别是:县域经济专班、城镇建设专班、乡村振兴专班、要素保障专班、决策咨询专班,与指挥办一起,共同构成了省级层面的“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全省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市级指挥部办公室全部投入实体化运作。
省直单位出台产业转移、农业农村、城镇建设、数字政府、金融、卫生健康等一批配套政策,地市也全部制定了实施意见,大部分的县(市、区)制定了体现发展思路、突出本地特色的具体实施方案。
陈德忠指出,要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将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李竹
出镜:南都记者 马青
摄影:南都记者 丁治加
编辑:代国辉,李竹,陈杰生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