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职场上,只要有协作,各方之间对彼此的角色准确深刻认知就至关重要。企业很多内外部的冲突都是来自于重要概念认知的差异。比如公司里一个经理、一个秘书、一个销售的职位到底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看法不同。这些对角色概念认知差异,就是上下级、同事之间、客户和企业之间的矛盾的
有一次,鸿海的老板郭台铭去自己工厂视察,简单地和鸿海工程师做了个交流。而其中有好事者就在一干人中间大声追问郭台铭:
Q
“为什么爆肝的是我,首富却是你?!”
郭台铭:我们之间有三个差别:
第一,三十年前我创建鸿海的时候是赌上全部家当,不成功则成仁。而你只是寄出几十份履历表后来鸿海上班,而且随时可以走人。我跟你的差别在:创业与就业。
第二,我选择从连接器切入市场,到最后跟苹果合作是因为我眼光判断正确,而你在哪个部门上班是因为学历和考试被分配的。我们之间的差别在:选择与被选择。
第三,我24小时都在思考如何创造利润,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数万个家庭生计与数万股民的权益。而你只在想什么时候下班和照顾好你的家庭。我们之间的差别在:责任的轻重。
这则故事,其实就是两个人对于老板和员工各自和对方角色的理解差异和冲突,郭老板讲的这三点深刻、准确、让人佩服,也令人深思。
和前一个故事相似的故事是网上很多人转发的“我的秘书辞职了”:
一个把秘书向曾经也当过秘书的老板递交了辞呈,因为她把秘书工作理解为端茶倒水、报销贴票重复性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老板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这个大学生,秘书是什么以及和老板的关系,但是还是没有留住大学生的故事。
联想到当前的创业潮和职场生态,对一个工作和自己角色认知的巨大差异又让我们深思。很多人在生活中或初入职场的时候都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理解公司的业务方向和自己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有时候觉得自己在公司就是大材小用,完全在浪费时间,有时候好像自己才是真正地在帮客户解决问题或创造效益,但是没有直接解决客户问题、创造公司利润的领导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拿着高额薪水的合理性实在存疑。从老板的角度看员工,这类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经历创业阶段的种种不确定和艰辛,直接进入并享受了公司发展的福利,但是工作状态也难以达到期望。
把前边的问题进一步延伸,大家会看到很多类似的困扰人们的现象和疑问。比如:为什么毛泽东并不擅长打枪打炮和各项军事技能,但是成为了国家主席。为什么是他成功领导了中国的革命,给中国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马云是一个英语老师,不会写代码,也不懂设计互联网具体的产品,为什么阿里成为数千亿美金的公司,后面的蚂蚁金服、菜鸟物流各个都是让人敬仰的公司,马云也成为中国教父级别的成功企业家,其个人财富甚至会超过李嘉诚,这是为什么?公开资料显示,在北京市,结婚五年后的离婚率已经高达30%以上,大家在恋爱的时候、结婚的时候,无不是怀着对对方的好感以及对婚后生活的憧憬走入了婚姻,但是短短五年的时间,为什么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离婚终止了这段关系,背后是什么原因?
管理角色认知的终极四问!
以上所有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对某一项工作或者负责这个工作的特定角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任职者能力素质的认知的问题,总结成概念终极认知四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说,怎么做”?这四个问题是一个任务或角色面对的四个的终极问题,可以放在任何组织、任何角色中向承担这个任务或角色的人发问。很多在角色中的人,其实每天或许也在为自己角色中这四个问题中行动或困惑,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表现优秀的人,是对自己角色这四个终结问题认知准确并特别再怎么做上找到了方法的人。表现平平的人,一定是在这四个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上认知错误没有找到争取解决答案。所有人之间的争议和矛盾,无外乎对以上这些问题的理解差异。
1
郭台铭之所以是首富,是因为他是唯一回答并不断准确回答鸿海这家超级公司的四个终极问题,即鸿海是什么,鸿海为什么,鸿海怎么说,鸿海怎么做,也包括鸿海的CEO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说怎么做的四个问题。在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的环境下,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的是整个鸿海公司成败以及所有股东上百万员工的利益。而那个自觉爆肝的工程师,应该回答自己作为工程师岗位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在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时候也是局部的沿袭别人经验的结果。对他正在回答这个问题,能解决好的人也远不止他一个人。所以和郭台铭相比,他的价值和稀缺性有限,当然获得和他价值相应的回报。因为一个人的回报,从来不是和你付出成正比,而是和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2
毛主席成为国家主席,是因为他这个角色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中国怎么做、中国怎么说的问题。怎么说是对中国是什么为什么理解基础上的准确和通俗表达,怎么做是对这个表达的具体执行,在国家层面上,怎么说和怎么做这两个工作会有多个类型和层次的角色完成,不同位置的人解决的问题以及其是什么和为什么、怎么说这样的话题就完全不同,难度、挑战、影响差异如此之大,完全应该分开并相互协同,主席当然不需要像一个主要以跟敌人擒拿格斗的士兵那样要求有军事技能。
在管理学上,不同角色需要的技能不同,不同层次的人员需要技能侧重也不同。是什么为什么叫做概念技巧、怎么说是沟通技巧、怎么做是操作技巧,毛主席这个层级的领导,其最关键技巧的是概念技巧,在这方面上有绝对的能力和权威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知道,主席不仅如此在是什么为什么方面理解如此深刻,主席该是在怎么说方面,也就是沟通技巧方面,是绝对的高手。
网上有一段有趣的文字,说有人把毛主席、李大钊、陈独秀比作我党的三任销售总监。李大钊是第一任营销总监,提出“资产阶级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血“。百姓听不懂,败了。陈独秀总监上台,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有枷锁,得到的是整个世界“百姓还听不懂,也败了。毛总上台说“打土豪,分田地“,蠃了。
对复杂的概念,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别人理解、接受、支持,是概念认知水平高的表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以及在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等表述中,也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概念技能和沟通技能,对中国乃至中国改革是什么、为什么做出了精准的回答,并对其思想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得到大众的理解支持就是必然,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位革命家能够对中国发展产生这么大影响的原因所在。
3
马云的确不会在写代码,也不会产品设计,但是对于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终极四问题上,马云有基于对互联网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和阶段深刻认知基础上的非常前瞻性、战略性的思考和回答,所以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价值观等,无不是对阿里四问题在深思熟虑基础上的签章性、充满智慧的回答。我们也注意到最近马云说阿里是一个大数据的公司,可以从阿里业务的中得到印证,数据的公司,就是互联网的未来,这一点判断,又是一个战略家才能得出的结论。不仅如此,在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大佬里面,马云的每次演讲也堪称最佳,马云的每次演讲,无不是对他特定角色、阿里公司某个定位、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是什么为什么”的思想阐述,马云能通过汉语英语和不同层级的对象进行沟通,并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认知,是十分难得,即使在解决支付宝股权变更如此复杂的问题上,面对复杂的利益方以及政府管制,居然最后能得到解决,这都是一个千亿级公司CEO的杰出的概念和沟通技能的表现。在这背后,就是马云对阿里巴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说怎么做”的深刻认知和透彻理解。当然,这个背后也包括马云对中国经济、互联网的发展的终极四问的深刻认知和理解,和这些问题相比,写代码或做产品这些十分具体的怎么做的技能根本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了。
4
夫妻离婚,其实是跟进入婚姻更双方对对方新角色的终极四问的理解和实际表现的差异或者和对方对自己新角色的终极四问的答案的差异。没有人对妻子或丈夫的角色得到培训认证后再上岗的,也很少有人在进入婚姻前就这个角色问题和对方进行交流的,即使有交流也是语言的层面,行为和真正的认知只有真正进入角色后才会表现出来,所以在恋爱阶段基于美好关系对未来角色的认知最终掩盖不了日复一日柴米油盐后平淡生活后的角色真实表现,矛盾就一定发生,如果夫妻双方能很好沟通调整,最终能达成新的认知共识,婚姻就可能存续下来,但是如果不能达成共识,双方都难以改变,离婚就是注定的结局。而且大部分的争吵,无非是在对方角色认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说上的争议。妻子对丈夫扮演的角色不满意,丈夫对妻子扮演的角色给差评,于是就产生了矛盾。有人说在结婚前,要有一次两个人的旅行,这样的安排让双方不得不模拟进入未来婚姻的角色,如果双方对对方角色在终极四问有根本性的差异就有可能在这个阶段暴露出来,离婚的不幸就可能在这个阶段终止,这跟试婚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还是很支持的。
人在职场上的发展,顺利或者不顺,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职场上的终极四问的理解的问题。回忆一下一个人每次对公司对同事、对下属的抱怨,其实都是对自己或对方终极四问的理解差异。比如,秘书的存在是帮助老板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因为老板的时间对公司是如此的宝贵,没有别人的帮助老板的时间大量陷入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对公司是巨大的损失,秘书做得好,就有可能节省时间,提升效率,或者帮助老板始终进入一个好的工作状态,如果是这样理解,秘书的工作就会要观察老板的工作,记录时间和精力分配,协助其完成时间管理和业务管理,帮助分析时间和效率改进的机会,最终做任何事情,让老板的效率提升或状态的提升。但是很多秘书把自己的工作理解为打杂、处理文件、做做报销、接个电话,其工作价值也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最终得不到肯定和提升,职业技能得不到提升是必然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老板也不一定会在秘书岗位的终极四问上和你沟通,如果你不自己主动思考和沟通,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工作,想得到成长和认可就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了。
我们中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很多互联网的资深人士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去写一段代码,或者是亲自设计一个互联网产品。,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像马云那样理解互联网和我们自己的行业以及中国的宏观经济,懂得把互联网的作为一个工具的原理和核心的价值,懂得自己未来业务的终极四问中关键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说,即商业和生意背后的机理,基于这些理解,我们只要懂得如何和互联网的技术和产品人才合作,就可能帮助我们做好业务即可。具体的互联网技术和实现方式对我们来说可以是所谓的“科技黑箱”,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我们这些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这一点很像是很多优秀面点师不需要学会亲自制造一台手机、药品和烤箱一样,但是掌握好作为一个使用者我们的目的,以及手机、药品、烤箱的使用场景和目的,有必要的使用技巧就足够了,这就是是什么、为什么的深刻理解的重要性。
沿着这个思考,我们会发现概念能力的力量,也就是在看似简单问题后是否能准确回答四问题后的巨大差异。比如,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陈志武说金融是跨时空的价值交换,再比如,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等等。如果读过《从0到1》,都知道作者彼得·蒂尔分享了他的一个面试题 “有没有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而谷歌公司有一道很常用的面试题,就是:你能把一件我不知道的事情,两三分钟跟我讲明白吗?这个问题甚至被用来面试前产品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其实这个额面试题目的背后是检验“候选人理解和解释复杂问题的能力,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说的能力。
我即将出版的《善连者赢》一书,这本书本身的定位在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普及读物上,所以本书内容重点和叙事风格都是希望针对无论是否有互联网背景的读者,都能快速、深刻理解掌握。如果说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力求对现象的可解释性,极力从为什么的角度一层层的剥洋葱式解读。因为相对于怎么做而言,是什么、为什么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因为这是非互联网人事理解互联网的基础,也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或创业者最应该回答的问题。在回答好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就有能力互找联网的产品运营等专业人士拥有的“知识罐头”来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互联网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所以在每一章节,都尝试提问的方式开始,并结合很多相关或看似不相关的实例来进行解答,这样即解释是什么,又在解释为什么。
优服邦 |领受爱, 传递爱,怀着大爱做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