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讲解资深报道:丛书离婚了吗,殷shihang

阅读:

著名作家、独立学者殷谦在年少的时候就以笔名北野闻名当代文坛,他曾一度任职于传统媒体,从新疆伊犁日报社到西安晚报社再到新华社,他写过不少优秀的新闻作品,获得过六次新闻奖,并且在借调到消费者导报社期间,由于他的新闻作品独特,报纸将头版头条以他的名字设置了“殷谦消费视线”这个栏目,迄今为止这在国内报纸也是独一无二的事,因此传为陕西新闻界的佳话。殷谦于2005年到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任产业经济周刊副主编,一年之后辞职,自此在山西雁北地区的一个小城隐居,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历史学以及国学的研究,长达3年之久,其间创作并出版了元朝历史小说《蒙古秘藏》系列,三部著作已经出版便引起文学界和历史及考古界的广泛关注。直到今年2月初,殷谦被称之为“正式复出”,因为他在山西怀仁县创办了怀仁天下国学院,并且在怀仁县进行考古学术研究,他研究得出怀仁县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母亲唆鲁禾帖尼的封地,这个研究成果已在大型文学期刊《参花》的学术栏目发表,为此他还专门制作了一部历史文献片《怀仁城的记忆》,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在他从事文学和学术研究工作之中,这两个阶段都有重大意义,但其间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至今仍鲜为人所知悉。

从文学青年到新闻记者

殷谦,新疆伊犁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进修。9岁在《中国少年报》发表小小说《大肚皮的爸爸》引起轰动,10岁开始便以“北野”为笔名在文学报刊和诗歌期刊上发表散文和诗歌作品,在国内文坛引起广泛关注,16岁出版长篇小说《花开花落》,并被香港导演沈怡拍成同名电视剧曾在全国热播。1999年起受聘于新疆伊犁日报社,担任记者,至2000年再次受聘于西安晚报社担任编辑、记者,2003年借调到消费者导报社任新闻部副主任,2005年又受聘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担任产业经济特刊副主编,这期间,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喜欢写诗也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诗歌不断发表在《诗刊》和《星星》杂志,1995年,殷谦以笔名“北野”出版的诗歌集《似水流年》(香港现代出版社)影响很大,很多诗人和读者都读过北野的诗。

殷谦长期有文学创作的习惯,工作之余他熬夜坚持写作,而且所写的长篇小说以及散文和杂文、哲学著作基本都公开出版,迄今为止已经出版著作42部,其中有被译成德、英、法、越等文字在海外发行,在国内外公开报纸杂志发表文学和学术作品近200多万字。

也许是因为热爱文学和学术研究的原因,殷谦辞去了新华社经济参考的职务,携家眷离开北京,辗转到南昌、青岛、武汉等地,引用殷谦散文中的一段话:“直到现在,我和我的家人已走过一段很长的路,我曾经带着我的儿子穿越了十九个省、三个自治区、太行山和长江、黄河,直到他开始上学前班。”可见,他当时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2007年,殷谦挈全家南行,由于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又回到山西,开春后,殷谦到武汉一家传媒公司做电视杂志《TV-72》的总编,他的家人则仍留在山西。

由于电视杂志是一种新媒体,当时公司在电视端口上的一些技术难题未能得到解决,受众萧条的现实让殷谦心里有点不自在,尽管他如何努力也未能改善局面,一年之后,殷谦再度辞职。那个冬天,它蜗居在武汉,开始创作文言文长篇小说《天廷秘传》,2009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文言文小说再一次引起文坛强烈关注,众说纷纭,不亦乐乎。

殷谦在武汉因不适应气候,时常生病,《天廷秘传》出版之后不久,他又欲与家人团聚,于是决定离开武汉。同年,牛津大学完灵学院录取他为学生,研究神学领域的学术,并发表了多篇哲学和神学研究论文,而且每有所出,学界争相传诵。

“隐居”期间仍然研究不辍

2011年之后,殷谦一直居留在山西怀仁县,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殷谦在他的散文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在迁居的前两天我买回六百元的煤,我考虑到每晚要熬夜创作,这些煤还不足以让我们应对漫长的严寒。我托朋友去十里以外的木材厂买回一堆废弃的木材,有了它们我就能勉强解决煮饭和取暖的问题了。”

这期间,殷谦出版了《活在当代》(台湾人间出版社),还有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杂文集《揭皮》和《画骨》,在台湾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被读者所喜爱的《棒喝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在大陆也被文学界所熟知。

笔者因为做报纸编辑,常常去怀仁县看望殷谦先生。一来是听他聊天,二是顺便取稿子,时间过了多年,很是怀念那些时光。张先生是因为写散文和传统小说而出了名的,有人也就把他称为现代的古董,我和他的交往,在开始是怀着好奇之心的,没有想到还有这样写作的人,文章没有一点当下话语的痕迹,这种文体的出现在当下是一种异类,但读起来却有理性的振颤和心灵的洗刷,毫无疑问,在他面前,你会发现所有的流行色瞬间就变得淡然无味了。

《蒙古秘藏》系列一共三部,是殷谦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三部书是殷谦在怀仁居留期间完成的,也是他的代表作,对元史研究甚具启发性,在怀仁“隐居”式的生活期间,为殷谦提供了短暂的研究空间,它研究了大量怀仁的历史,发现元朝宰相赵璧是怀仁人,他也是忽必烈非常敬重的人,在忽必烈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赵璧将怀仁最终变成忽必烈母亲唆鲁禾帖尼的封地,这为研究整个元史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它甚至说:“如果没有怀仁赵璧,就没有忽必烈的大元江山”。就是因为对元史和怀仁历史的研究,使殷谦得以完成这些巨著,当沉浸在历史的往事里时,他勾勒了那么多我们不曾知晓的故事,文字老到精妙,内心静得没有杂音,仿佛是从博物馆里传来的钟声,传递着失去的足音。在怀仁完成这三部著作,其事虽属偶然,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缘。

2012年团结出版社出版了殷谦哲学著作《末世·2012》,2011年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殷谦的《哲人的灵感》,已将多年的心绪披露出来,他要在精神的静观里提供思想的资源。殷谦认为在当下中国,缺少的是为学术而学术的人,它可以矫正主流思潮的错误,不断提供精神的各种可能性。从《末世·2012》可以感到他的忧虑,他那么感怀新文化的前驱,文字毫无迂腐气,在古朴里还透着现代哲学的凌厉之气,有一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雄辩,有从容不迫,也有感时伤怀。

殷谦许多文章的问世,构成了一个个旧梦,他给我们带的气息,在别人那里是感受不到的。他所出版的《红楼梦研究杂记》,一是学术上的自由空气浓,二是知识群落个性的强烈。新与旧、古与今都荟萃于此,真是郁郁乎文哉。但文字中并不都是誉词,有时对自己的老师亦有微词,并不以前人是非为是非。殷谦将学术由传统的泛道德化转变到多元的道路上来。他写历史能以平常心为之,且妙语四出,那是兼得史家与批评家之长的。所以贾平凹先生说他有大学者的风范,不是夸大之词。历史在殷谦的笔下,被有意味的情思包围着了,读他的书,感到他文字里弥散着幽玄之气。

2010年,殷谦的长篇小说《爱是寂寞撒的谎》被译成越文并在越南公开发行,反响不小,他的很多散文、学术文章被译为英、德、日、越文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以及在文学、学术报刊上发表,学术成果多次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注意,先后有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美国《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卫报》等进行了推荐和报道。

《泰晤士报》(The Times)2011年1月30日第21版-26版“文化艺术”专版,特别发表中国作家殷谦散文两篇:《风雨五年》(原文题为《我这五年》、《中国作家眼里的社会》(原题为《坠落在2010年的那些日子》。《泰晤士报》主编专门撰写了编者按,称“殷谦是中国当今罕见的散文大师”,“他用真实的情感通过优美的散文驳斥了中国当代的欺诈者和谎言家,通过剖析自己与社会体系之间的心理和现实矛盾,我们看到了这位中国作家在艰难中所进行的悲痛以及勇敢的抗争。无疑,这些文字是真实的,它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必须要遵循的道路。” 除此之外,该报的本·马奇泰尔、马修·派里斯、马格纳斯·林克莱特等著名专栏作家对殷谦其人与其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殷谦是一个优雅的作家”、“他是最真实的,这种精神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体中很难得”、“他的文笔没有自怜之处”、“文笔优美,重要的是他真心的流露,具有独有的风格。”

当笔者问他如何评价中国的国学研究的现状,殷谦答道:“我并没有在中国国学研究上有缺乏后继者这个想法。反之我觉得现今是国学研究一个兴盛的时代,我认为现在对中国国学的研究,正走向一个很正面的路向。”殷谦认为,学术研究,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尤其是“正”,“正”就是要秉持正直、坚持正义、弘扬正气。中国人自古就是最讲正气的,《易经》中是讲求“正”的,佛家也讲求“正”。只有求“正”,才能永远立足于世。

今年7月,殷谦发起成立了怀仁天下国学院,为各怀仁当地免费为中小学生讲授国学知识。

在这段时间并且进行考古研究,发现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活遗址,殷谦说,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历史考古研究,此次是独立考古以来发现遗迹规模最大的一次。

“从遗址断崖上暴露的部分文化层,上面覆盖的较厚的黑灰色的湖沼沉积层来看,我大胆推断,在一万年前,从怀仁县海北头乡到鹅毛口一带是一片海域或湖泊。”殷谦说,为了体现成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他将发现的石器、动物骨骼和陶片样品送检,经过碳十四测定,该遗址年代为距今10500-11600年,填补我国北方中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空白,并比我国考古界1986年在河北省徐水县发现的南庄头遗址还要早一千年,比磁山新石器文化要早两千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近日,殷谦高兴地告诉笔者,他在怀仁又发现了胡夏国“吴儿城”遗址,不久将会发表学术论文。另外他主编的《天下国学》系列丛书也将在近期出版发行。(文/韩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