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声音在这里回响,红色的记忆在这里传承,时代的回答在这里接力。
江西赣州是英烈用热血染红的大地。2019年5月20日,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外的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再出发!
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大厅,习近平总书记敬献的花篮引人注目,上面题写着“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展厅里,在用草鞋组成的中国地图前观众不禁驻足沉思,当年红军战士就是穿着苏区群众编织的草鞋,踏上了伟大的征程,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习近平总书记瞻仰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高耸立。这里是很多观众振奋精神再起航的地方,也是很多文旅人事业起步的地方。纪念碑背后的故事则鲜为人知。
这个纪念碑是1995年由时任于都县文化局副局长张伟牵头项目论证及施工,当年他才20多岁。如今任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调研员的张伟看着当年的作品感慨万千:“当年县政府批了50万元筹建,20万元征地修路、30万元建碑。建设任务交给了我和县建设局规划设计室的同事。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纪念碑的设计和建设中,天天去党史办学习、请教长征历史,到长征渡口现场讨论创意设想。”
“最后形成的纪念碑方案是一个简洁对称的船帆,象征中央红军在此夜渡于都河迈上长征路。”张伟说:“后来扩建长征渡口纪念园,将长征第一渡纪念碑改名迁建,外观设计论证得到领导和专家一致同意,不再改变,底座四面增加了浮雕。每次来到碑前,我都感觉自己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希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为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非凡十年的时代强音
十年振兴路,一曲奋进歌。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了老区人民美好的现实生活。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开启了赣南振兴发展的新篇章。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迎来新机遇。
今年6月,“奋进新时代 书写新荣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亮相赣州市博物馆。据赣州市博物馆副馆长谢显纹介绍,成就展由“深情大爱 润泽苏区”“鼎力支持 倾心帮扶”“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十年振兴 苏区蝶变”“牢记嘱托 再谱新篇”5个部分组成,通过23个多媒体展项、110余件实物展品、330余幅图片,全方位描绘、全景式呈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就展饱含深情地展现了苏区儿女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道路砥砺奋进,以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争创振兴发展“第一等的工作”,发出非凡十年的时代强音。
红土地上的新篇章
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通过不同方式让红色文化得到传承创新。
这种传承体现在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上。剧中名叫“骡子”的青年在追寻中意志逐渐坚定、目标逐渐清晰,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人。这正是千千万万人奋斗的缩影。
这种传承还体现在科技含量十足的红色旅游体验上。在大型有轨漂流项目《致远 致远》中感受我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在沉浸式体验项目《铁道游击》中跟铁道游击队员一起去战斗……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是一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高科技主题公园,吸引众多游客尤其是年轻人在这里沉浸式体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奋进历程。
这种传承更体现在新长征路上人们的奋斗上。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烈士后代、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孙观发家。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孙观发依然心潮澎湃,说起这些年村里、家里的变化,他更是用数据说话:“这些年村里有了民宿,办起了旅游合作社,建起了富硒食堂,我们潭头村变富了。就我家来说,2018年的年收入才7.3万多元,2019年的年收入就接近20万元,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过得越来越好。”
时光流淌,映照出前行者的姿态。老区人民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追寻红色足迹,接力奋斗追梦,写出高质量的时代答卷。
编辑:省文旅宣推中心(江西画报社)王书玥
初审:邓高正、秦斯
复审:周琦、杨可
终审: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