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涉及刑事犯罪,而要认定刑事犯罪,需要综合分析行为人的一系列行为表现,需要搜集符合犯罪构成的一系列证据材料,然后还需要所搜集的相关证据符合刑法关于具体犯罪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在经过公检法三个机关的评价后,行为人才会最终被定性为犯罪,所以刑事案件的定罪判刑没有那么简单,是相对比较复杂的。那么,如果行为人因涉嫌犯罪而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甚至是被批准逮捕的,是否意味着行为人一定会被最终判刑呢?
刑事案件的办理程序和强制措施种类
要分析刑事案件判刑,就需要先了解清楚刑事案件的办理程序和刑事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办理需要经过三个程序阶段,即公安机关负责的刑事侦查程序阶段,检察院负责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人民法院负责的案件审判程序阶段。即行为人的行为被评价为构成犯罪,需要经过三个相互独立的司法机关的层层把关后,才会最终盖棺论定。
而刑事案件中的刑事强制措施是保障刑事案件三个程序阶段顺利进行的一种临时性措施,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以及逮捕,这几种强制措施都是不同程度的限制涉嫌犯罪的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行为措施,也是一种临时性的保障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措施,有别于最终的判刑刑期的服刑。
逮捕与判刑的区别
逮捕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是保障刑事审判程序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可以决定逮捕,而且逮捕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都有可能存在,而判刑属于对行为的最终评价,是只存在于刑事审判阶段的,所以,逮捕与判刑是完全不同的刑事概念。
而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所以无论逮捕与否,是否构成犯罪并被最终判刑,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逮捕离最终的判刑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逮捕并不决定者行为人一定会被起诉判刑
逮捕作为刑事强制措施,是服务于刑事案件的办理程序的,是保障刑事案件办理程序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但逮捕并不决定行为人的行为一定会被起诉判刑,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不起诉的条件,即使逮捕,行为人也有可能不会被检察院起诉判刑。
而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院不起诉主要包括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属于法定不起诉,关于具体的法定不起诉情形,《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了六种情形,因为法定不起诉的内容法律规定比较明确,不再一一赘述;第二种情形,属于酌定的不起诉,也称为是相对不起诉,这个也是目前司法实践中,适用最多的不起诉情形,具体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二款规定的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情形;第三种情形,属于存疑不起诉,也就是所谓的证据不足不起诉,具体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75条第四款规定的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的情形。
故,从现行的刑事法律规定看,批准逮捕并不意味行为人一定会被起诉判刑,如果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不起诉的条件,行为人仍然有机会不被检察院提起公诉,不被法院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