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部分人都是爱吃甘蔗的
至于甜不甜就要看大家会不会挑了哈
闽侯县甘蔗街道全貌 摄:陈建鋆
但本文所讲的甘蔗却不是吃的甘蔗
而是一座很甜的小镇
是哪儿,你猜到了吗?
一说起这座小镇,第一个反应是好甜!
因为,它的名字就叫甘蔗
甘蔗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小镇。
小镇不大,历史却不短,宋为侯官石门乡的九功上里、九功下里、万字里,元、明、清均为石门乡的十五都、三十六都。清末属甘蔗区。民国时期区划多变,1984年7月改称镇人民政府,现为闽侯县政府驻地。千年的历史传承,也给甘蔗留下了许多故事。
甘蔗旧称甘蔗洲,又名瀛洲。其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其一,史书《闽都记》有载:甘蔗洲“向时种甘蔗为糖,故名其洲”。查阅宋、明、清各朝有关志书,频见甘蔗洲史上盛产甘蔗的记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福州国”一章中也曾提及离福州十五哩盛产甘蔗制糖的见闻。
其二,新版《闽侯县志》中记载:“甘蔗原为闽江冲积洲,唐代称瀛洲,后由于河道变动,江水将其一分为二,分称柑洲、蔗洲,随后泥沙淤积,又合二为一,各取两洲首字定为“柑蔗”(今作“甘蔗”)。
县城发展日新月异
甘蔗江滨夕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就位于甘蔗街道老城区“全国文明村”——昙石村。馆内展出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昙石山文化遗物,是福州乃至福建省的文化精华。
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标志 摄:林明秋
东方第一神灯
昙石山文化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自1954年以来已考古挖掘了9次,发掘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其地层叠压关系为:中、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上层较为复杂,包含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化堆积。
占地180亩左右的闽都民俗园是县城甘蔗的一张金名片,集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公园,蕴涵了闽侯县众多民俗文化。市民不仅可以在园内欣赏优美的园林风景,还能看到古代闽侯人的大院及其生活场景,体验茉莉花茶生产全程,甚至还能在园内举办仿古婚礼。
此外,民俗园还是群众休闲的好去处。每到傍晚时分,广场舞爱好者在民俗园广场内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孩子在园内嬉闹,老人在园内悠闲散步。音乐声、笑声、蛙叫声齐声合奏一曲欢乐颂。
闽侯江滨绿道位于甘蔗街道与荆溪镇江滨路沿江外侧,总长2260米,占地29公顷,分为休闲活动区、黄金沙滩区、古渡渔港区,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十里生态步行道。
整个场地由上中下三大平台板块组成,上平台主要由堤顶江滨路人行道组成,中平台是省级绿道,下平台是堤坝下江滨景观带,场地内景观特征明显,有成片的沙滩、草甸及渔港,蕴含着特色的地域文化。朋友们在这里玩上一整天绝对不是问题。
清澈的闽江畔,十多公里绿道任你行,十多个公园任你游;宽阔的江滨大道旁,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人来人往的行政服务中心,古韵悠悠的闽都民俗园,高挑气派的文化中心……
闽侯县文化中心 摄:危必贵
如今,走进闽侯县城,一座座新建筑、一幅幅新画面,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甘蔗街道宜居的环境 摄:吴心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