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5月9日,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3.43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2.02万亿元,增长16.8%;进口1.41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6184.4亿元,扩大96.5%。
按美元计价,今年4月份我国进出口5006.3亿美元,增长1.1%。其中,出口2954.2亿美元,增长8.5%;进口2052.1亿美元,下降7.9%;贸易顺差902.1亿美元,扩大82.3%。
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加快,企业出口信心增强,推动外贸持续回暖,但也要注意去年同期低基数形成的数据支撑,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接下来需要继续发挥国内产业链韧性优势,加快落实新一轮稳外贸政策,着力恢复外贸企业信心。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较一季度4.8%的增速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67万亿元,增长10.6%;进口5.65万亿元,增长0.02%。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4月份外贸呈现继续回暖态势,其中出口增速强于预期,这与外贸企业积极应对海外需求变化,生产活动进一步恢复,以及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显现有关。而进口的放缓幅度较大,使得贸易顺差较前值进一步扩大。
从具体产品上看,机电产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均保持增长。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44万亿元,增长10.5%,占出口总值的57.9%。同期,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1.31万亿元,增长8.8%,占17.1%。
广交会期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对600家机电企业的问卷调研和300余家企业的现场走访显示,企业信心明显回升,出口预期好转,全年实现增长的信心增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表示,4月机电出口继续恢复性增长,预期全年持平或小幅增长。“调研显示,36.8%的企业预计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调研预期,对全年出口额持增长预期的企业比重扩大到42.5%。”
不仅是外贸金额,货运量也有着实际的增长。海关监管的4月进出口货运量为43756.9万吨,同比增长10.3 %,其中出口货运量为16,299.6万吨,同比增长11.7%。
多地港口已经披露了最新集装箱吞吐量数据。4月份,宁波舟山港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广州港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2%;上海港4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达4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0%。
“目前外贸数据回暖,除了经济复苏的带动,还需要注意到去年4月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低基数对这个月的出口增速形成一定支撑,尤其像上海港集装箱出现30%的同比反弹,相当程度是受了去年疫情冲击的影响,还是要理性看待。”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提醒。
同样的情况也反映在汽车行业上,在去年的疫情冲击下,我国汽车2022年4月份产销创下近十年月度新低,出口额也出现明显下滑。而今年前4月的汽车出口额则是增长120.3%,远高于往年增速,达到2045.3亿元。
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导致的需求集中释放推高了三四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但积压订单正在逐渐消化,很多压力还没有完全缓解。4月份PMI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再度落入收缩区间,可能会对接下来几个月的出口造成拖累,今年要特别关注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与出口的持续回暖相比,我国进口增幅则出现较大下滑。今年前4月,进口总值为5.65万亿元,增长0.02%。尤其是从3月份的同比增长6.1%放缓至4月份同比下降0.8%,进口增速由正转负。
从具体的进口产品中看,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大豆进口量价齐升。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85亿吨,增加8.6%,进口均价每吨781.4元,下跌4.6%;原油1.79亿吨,增加4.6%,每吨4017.7元,下跌8.9%;煤1.42亿吨,增加88.8%,每吨897.5元,下跌11.8%;进口大豆3028.6万吨,增加6.8%,每吨4559.8元,上涨14.1%。
周茂华表示,4月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回落,是目前进口总值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重点大宗商品的降价也在减轻企业生产成本,有助于经济活动的稳步恢复。
除此之外,不少产品进口量出现明显下滑。前4个月,进口天然气3568.7万吨,减少0.3%,每吨4151元,上涨8%。此外,进口机电产品1.93万亿元,下降14.4%。其中,集成电路1468.4亿个,减少21.1%,价值7240.8亿元,下降19.8%;汽车22.5万辆,减少28.9%,价值1004.1亿元,下降21.6%。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指出,4月份重点监测的18种商品中,12种商品进口数量增速回落。其中天然气属于价格上涨抑制企业采购进口意愿。但多数商品进口增速降幅扩大,表明国内需求不足问题仍然明显,扩内需政策仍需加力。
近期,为稳住进口规模,山东省率先出台了《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优化鼓励进口目录,办好第三届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进口商品博览会;发挥港口、综保区优势,推动港口挖潜、保税扩量,扩大保税混兑等新模式进口。
周茂华表示,当前部分行业企业仍处于去库存尾声,补库存意愿仍显不足,随着内需的进一步修复和回升,也将进一步带动进口的恢复,预计二季度进口增速将较一季度有显著回升。
事实上,外需放缓的压力仍在延续。
4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4.2%、49.6%,分别较3月份提高0.8和与上月持平,前者连续3个月高于临界值,后者则连续8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这也意味着全球需求,尤其是制造业需求放缓迹象较为明显。
从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数据上看,前4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进出口保持增长,对美国、日本贸易下降。东盟继续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4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3.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7%,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4.1%。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值同比增长4.2%。美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同比下降4.2%,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收窄14.1%。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周茂华表示,欧美等经济体需求趋缓的势头尚未扭转,在高通胀、高利率、金融风险暴露的背景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需求面临较大回落压力,对国内出口的支撑作用不强,未来或面临继续下行风险。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明确指出,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杨丹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设逐渐完善,越来越多具有高增长空间的外贸市场开始出现,尤其是很多非洲国家,对外界品牌了解甚少,新进入非洲市场的商品有机会在较短时间内确立起自己的品牌并建立起受众群体,因此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占领非洲市场。
“新兴经济体的持续增长是好事,但不能因此忽视发达经济体市场的稳定。虽然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已经重回正增长,但也要看到对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大国的出口仍然是基本持平或下滑的。”白明表示,不能把当前贸易伙伴的变化情况视为国际贸易正常的此消彼长,我国与东盟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贸易较多,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市场的终端消费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较多,对于当前经济复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地正在积极筹办线下展会,加强对新产品、新市场的交流沟通。刚刚落幕的第133届广交会,在半个月内通过线上线下累计达成251.1亿美元出口成交订单,为缓解订单不足提供了重要支持。不少外贸企业也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参加海外展会,与更多的海外需求商、供应商面对面接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李大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短期看,这些举措可以帮助中国出口企业找到更多潜在客户,扩大出口规模。从中长期看,还将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和相关国家企业共同形成稳定的经贸合作网络,打造高水平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周茂华表示,外需放缓和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对出口增速的拖累作用将持续存在,而且随着同期基数的重新走高,预计我国二季度外贸增速将逐步放缓,但受益于国内产业链优势、新一轮稳外贸政策的出台以及贸易伙伴不断拓展,后续外贸整体规模仍将保持正增长态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