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周口味道 的第 1 篇文章
NO.1
(1)
两个多月前,周口关帝庙小吃街,一家百年老店的元宵摊位,白发朱颜的奶奶微笑里满眼善意,行云流水的捏着元宵,每一帧里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点了两杯江米甜酒,夏天刚出头,大中午的天,脑子里嗡嗡作响,只能感受到火辣的热,两个人手持两台单反,汗水早已沁透了衣裳。
我和靳博,两人大口的喝着冰镇米酒,凉意猛灌入喉带来极致的味觉享受。相视一笑,似乎寻味周口的第一站开始的很顺利。
我回头看这条街,赶来买小吃的人,每个摊位都能热闹一阵子,之后归于寂静,像极了该午睡的老人。坐在三轮车后座的两个孩子吃着苹果,无忧无虑的,被家长不慌不忙的接回家。
我想,如果用极速镜头回顾一个人的一生,大概就半分钟吧。看得心口一热,光阴里全是平凡的片段,却足够芬芳余生。
这是我来周口的第二年,也是我毕业的第二年。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我这样感慨。
呆在周口啊,是计划之外的事情。人有时总是很莫名其妙,当我一个人,一路向北直至漠河,从这趟旅行开始,单纯的上班工作好像很自然地排除在我的人生计划之内,毕业后也毫不犹豫的从天津回到本地。
三线城市,有条小河,闲时坐看云卷云舒,傍晚落霞漫天,晚上有北上广羡慕不来的星空,虽不及西北的广袤,皆是世人向往的慢生活。
而我就在这慢中发芽沉淀,性格中的慵懒,使我对生活的周而复始也不觉得厌倦。只是夹杂着揣揣不安的理想,眼看它就要枯萎了,要枯萎了。
我和博哥说:“与其度过平淡又美好的一天,更喜欢四处又奔波的快活,不如趁着这白日渐长,我们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于是,周口味道便坚持了两个月。
(2)
食,色也。
人为了自己的食欲,往往会做很多天的事情。坚信有至味在人间,便有至味在舌尖,不过理想化的设定。
陈晓卿在《至味在人间》中提到,“ 蔡澜说过,“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这并非为了推广母乳喂养,其实是幼年时母亲烹调带来的某种味觉习惯,一旦形成便如花岗岩一般顽固,无论你走到哪里也无法改变。就像我,一个安徽人,在北京这么大的城市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每每想起我老家淮河岸边的菜肴,还是难免食指大动。”
这句话对我印象极深。
就像我,一个河南人,在天津念大学的四年里,每每想到我老家周口胡辣汤的早餐,还是忍不住唇齿留香。
诚然,人的味觉也是根深蒂固的。从乡土中走来,饮食上总难免带有乡土气息,谁也无法从时间上将其割裂。
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讲,“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转念一想,中原腹地,饮食不及北方的豪情生猛,亦不似南方的雅致细软,简单的面食养成了河南胃。
很奇怪,当河南与饮食挂钩,人们往往以烩面和胡辣汤五个字概括,这该让多少河南大厨欲语还休。毕竟河南,孕育了中华厨师的祖师爷伊尹,被人称为“中国人的厨房”,而豫菜也被评为“八大菜系之母”。
寻味周口中,最地道的周口味,确实在民间宴席上。豫东的扣碗,是最有人间风味气息。出锅时,一股携着香味的热浪来袭,闻香而动,食客们趁热配主食吃,芳香软糯,满脸喜气洋洋的饱腹感。
平日里周口人的饮食,常常一碗面、一碗胡辣汤或丸子汤或稀饭,搭配包子或油条或肉盒,就是饱饭一顿。
家常菜虽观其不美,却温柔着所有家乡人的三餐四季。
(3)
我开始在词条中检索周口美食,在养育了八百多万人,一万一千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各县市区的地道风味都别具一格,就好像是荒漠中看到明晃晃的一条,塞满了星星,它亮亮的,冲我晃眼闪烁。
胡适先生说:“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我不再假设所有被拒绝的念想,以纪实的态度去一步一步的寻找,遇到很多匠心独运的人,他们诚恳又真实的讲故事,而我在听人生。
这次寻味之旅耗时两个多月,我们去了周口各县市区可查到的所有本地味道。每次收集资料寻人问友都准备齐全,即便如此,也有失望尚未寻到的味道,不过丝毫不影响我的心情,旅行就该是随心所欲的遇见啊。
我坚信,错过的美味,必然会在偶然的地方以新的方式品尝到。
生活中突然更新交流了,认识一些有趣的人,站在一辈子只为做一种美味的人群里,他们用人生展示坚持的信仰与家族的传承,这也是我人生变好的趋势,也给予更多走出自己圈子的力量。
去和真正匠心的人们为伍,去做,去体验,去获得。
年轻是一份礼物,但份量不免单薄,向所有创造美味的长辈学习,专注做喜欢的事情,每天都能获得一点新知,道阻且长,且一点一点地焕然一新。
「大家好,我是周游。」
NO.2
(1)
大家好,我是靳博,一个回到周口两年的90后。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选择离开,至少在回来和离开之前,我都一直热爱自己的家乡。
没有标签,和大多数人一样,车贷房贷压于一身,前前后后做过的事也屈指可数。
不过心态还算不错的我,还没有着急到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
上面那位小伙伴叫做周游,和她的名字一样,我们一起南下周游过各省,不为期待,只为远方的遇见。
我们的唯一出镜女孩,我们的美食摄影师,之前推送的所有文章配图,都是出自她的单反定格。
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我们走遍了周口的各个县城,不能说吃遍了所有能代表当地特色的美食,品尝过的也有十之八九。
(2)
在这两个月,我们写了53篇美食,6万字有余的美食的文章,谈不上有多么地出彩,只不过是只言片语上的记录分享。
庆幸的是有一群陌生的朋友,从阅读到关注,一直在跟随陪伴。
坚持做一件短期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利益的事,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拒绝,或者一开始提出来这个想法时就会被放弃。
我就是坚持做下去的那个人,没有认同感的去做让陌生人产生共鸣一件事,应该说还蛮有挑战性的。
不是说有想法就去尝试,是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初探讨的结果。
就像我们在一直推送的美食,味道被接受,犹如信任被认可,这就是背后坚持的反馈,鬼知道经历了多少失败、经受了多少打击。
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没有必要客客气气。
做人有时候和做菜一样,有些菜就是不能搭配在一起,味道做出来就是不能被顾客接受。
用不到的食材尽量摘取掉,以免影响到这道美食本来的味道。
记得英国学者托马斯·富勒说过这么一句话:“宁肯与好人一起咽糟糠,不愿与坏人一起吃筵席。”
这句话特别符合我的性格,该撤退的时候,我头都不会回看一眼,与世无争,不随遇而安。
再说了,作为90后的年轻人,哪有那么多的顺心如意,只不过是一种自我认同的心态罢了。
(3)
看似安逸的表面,其实内心早已兵荒马乱。
不安逸,是现在年轻人该有的状态,至少在我自己看来目前是这样。
近阶段的我就是这种状况,太安逸了,心态就病发了。
花上那么一点时间,冷静下来去思考这件事,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人间温柔,没有什么舍与得。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豪情壮志,还是那么的一如平常。
勤于思考,常于反思,而不是蒙头只顾向前走。
没有路的方向,走到最后,连方向都会没了。
而说到周口味道,明天我们会继续为大家奉上。
她叫周游,我叫靳博,再认识一下。
如果不介意,不妨再留下一个关注。
上一篇:[日常]秘闻解答:公务普通护照,公务普通护照什么人可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