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见解]信息:(托收统一规则)托收适用的规则

阅读: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给全国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行按下了暂停键。在银行的众多业务和产品线中,单证业务作为一个既传统的又外向的业务条线,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值得关注。

一方面,它关系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开展和结算,影响着全年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另一方面,单证业务的开展往往伴随着银行信用的介入。各银行能否按照前期已做出的承诺按期对外履约,维护我国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树立的良好形象与声誉,这对各家银行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

由于其单据流转的客观需要,单证业务的不可避免地牵涉了大量银行与客、银行与公司的交互。这在疫情防控阶段是极为不安全和不便利的。另一方面,银行的业务处理本就是人员密集型作业,无论是银行网点,还是近年来流行的单证业务后台集中处理,人员聚集较多,不利用正常开展业务。

因此,如果单证业务能实现一定程度、甚至全部的电子化与数字化,那么上述问题是否可以迎刃而解?

作者:吴永威(工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

编辑:严世杰

单证业务的数字化历程

实际上,银行很早就已经对单证业务进行了电子化和数字化的尝试,其主要方式概括有以下几类。

(一)企业网银

企业网银,包括PC端和手机端,作为银行产品和业务电子化的重要渠道,大多银行也在其中开发了单证业务模块,供客在线提交单证业务申请并进行相关查询。在疫情特殊时期,该线上模式可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降低感染风险,客足不出便可在家查询各项单证业务,摆脱了传统业线下柜台的局限。

(二)银企互联与API对接

相对于企业网银这种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平台,银企互联与API接口是一种针对客的一种个性化定制服务。在充分了解客需求的基础上,银行将自身业务的数据和服务以标准化的形式共享或推送给客,与客的内部直连,实现了数据的直接传输,在满足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繁多的纸质资料在银行与客之间的传递。

(三)电子交单

在国际结算过程中,信用证和代收是较为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而无论哪种结算方式下,纸质单据的提交和传递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同时也是其劣势所在。一个单据,从客自制或从第三方获取,然后提交至银行,大多情况下再由银行转寄给对手银行,再转交给交易对手。整个单据流转的链条较长,处理效率不高,且存在单据遗失的风险。

单据的电子化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近年来,ICC更新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 600)关于电子交单的附则》(eUCP)2.0版本,同时新发布了《托收统一规则(URC 522)关于电子交单的附则》(eURC)1.0版本,以期推动电子单据在国际结算领域的使用。

在银行产品与服务层面,信用证项下的电子交单已是成熟的业务,许多银行都已顺利开展过,其单据流转和物权转移的便利和高效的确是其巨大优势。

(四)银行付款责任与BPO

除了聚集在单据的电子化改进上,国际商会也曾SWIFT组织合作,尝试舍弃单据,进而对贸易结算进行全盘数据化的改革,其产品便是银行付款责任(BPO)。

在BPO结算下,单据(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都无需在银行间、银行与客间流转,需要流转的只有贸易相关的数据。有专门的电子平台负责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校验匹配,银行只需关注数据匹配的结果,进而决定是否进行付款。

从这个层面来说,BPO的数字化程度是最高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其在客与银行间的接受度仍然非常低。

数字化的难点

上述银行的几种电子化与数字化的探索中,企业网银是推广得最早也为相对比较成功的,而银企互联与API对接口也服务于一些有针对性需求的大客,且目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相对而言,由国际商会ICC主导的电子交单以及BPO,虽然出发点和设想很好,但在业界的接受度和知名度要低很多,尤其是后者。

那么单证业务的数字化难点究竟在哪?

首先,在谈单证业务的数字化时,我们需要解决一个悖论。单证单证,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离不开单据,而单据的传统载体就是纸质的,因为在进行单证业务的数字化时,我们目标就是纸质载体的数字化。

企业网银也好,银企互联与API对接口也罢,它们改变的主要是客与银行的交互方式,对单据的形态并无实质性改变。贸易各方之间对纸质单据的需求并未改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并未大幅推进单证业务的数字化进程。

而电子交单只对单据电子化的进程,并未全面的数字化。其仍然保留了单据的形式,只不过将其对传统的纸质载体转移到了电子化的载体(如PDF或WORD版本),并承认其有效性,交易各方据此进行业务处理。

而目前市场反映最不理想的BPO实则是对贸易全盘的数字化变革。其完全舍弃了单据这个载体,只是关注贸易中的数据,并进行数据上的匹配与校验,实现了银行交易端的全数字化。

因此,银行单证业务的数字化的关键在于对于单据的态度,而单据本身又不是银行所需,而是交易各方的需要,单据的形式和形态不是由银行能决定的,这也正是数字化难点所在。

数字化的展望

未来,数字化必定是大势所趋,银行的单证业务,或者说贸易金融业务也不例外。不过,这个进程究竟是否顺利迅速,银行在其中能扮演何种角色是值得我们充分思考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关注:

(一)跳出银行业务、关注全流程数字化

单证业务由于其跨境属性,面临着较为严格的外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内部合规的压力,贸易货物在进口、检疫,仓储提货等环节较多,因此贸易金融的全流程中,相关资料的种类繁多复杂。

单证业务的全面数字化,必然基于各环节各流程的数字化,而不仅仅局限于银行业务过程中的。

虽然外部流程的改进银行无法控制,但应积极关注和跟进。例如,外汇管理局近来年针对货物贸易单证审核的便利化改革以及向银行开放货物贸易外汇监测,降低了对传统纸质单据的要求,更有利于后续数字化的推进。

(二)积极参与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规则的制定

在意识到贸易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进程可能带来的潜在优势,并且认识到了前期BPO和电子交单的不足以后,ICC自2017年起成立了专门的贸易金融数字化工作组,专门负责在数字化推动过程中的相关工作。最新的规则制定主要是数字贸易交易统一规则(UNIFORM RULES FOR DIGITAL TRADE TRANSACTIONS (URDTT) VERSION)1.0版本的草拟和发布,该规则目前在意见征集阶段。

在类似数字化规则的制定过程中,银行应积极参与,充分反馈自身的观点和意见,并传达贸易相关客的诉求,保证规则的公平、合理和完善。

(三)新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的进行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尤其是最新的金融科技,如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例如,区块链的应用将业务流程的各个主体串联,实现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减少各环节传统纸质单据的流转需求。

同时,银行应意识到科技手段的落地与运用并非易事。具体到单证业务的各种场景下,哪种技术适合,具体如何实施,需要银行业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充分交流与对接,对整体框架精心和对细节准确把握,保证科技充分服务于业务,逐步推进数字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