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了,中国人口问题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结构上。
当下我国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依然位居全球各国首位(根据预测今年会被印度超过),这个数字是排名第三的美国人口的4倍以上,要说中国人口数量不足是绝对不成立的。不过,我们的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究其原因是人均寿命的延长及新出生人口的下降。
两个导致人口结构不合理的原因里前者是好事,说明中国的经济、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平均寿命才会延长;后者就不是好事了,新鲜血液越来越少的结果是干活和创造财富的人少了,如何发展经济和赡养老人呢?
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6万,不仅时隔多年来首次跌破1000万大关还导致全年人口总量负增长(减少85万人)。
为了鼓励大家生育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延长产假、陪育假时长,给生孩子的家庭发放奖励金等,那么这些促进生育的政策实施后有没有激发起老百姓生育的呢?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好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国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总计支出345亿元,同比2022年1-4月的249.6亿元增加了38.2%。有人可能会认为去年1-4月疫情导致领取生育保险待遇的人减少,同比大增38%是因为低基数效应。
我们来看下前几年同期的支出数据,2021年疫情影响不大,1-4月生育保险待遇支出为266.2亿元,2020年同期为251.6亿元,疫情前的2019年为239.9亿元。无论和哪一年比今年前四个月的345亿元均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领取生育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工作时缴纳了生育保险,二是确实生了孩子。金融生育保险待遇支出大增来看2023年大家好像更加愿意生孩子了,情况真是这样吗?相关部门没有给出答案,只能等到明年年初公布2023年全年新出生人数时才能确定,但我们可以从其它方面的数据略知一二。
第一个数据是医院孕妇建档数。有媒体报道根据对一些基层医院的调研发现今年孕妇建档数量下降较为明显,部分甚至表示少了三分之一。有人根据孕妇建档的数据推算今年出生人口可能会跌破800万,至少比去年少生156万人。要知道少生156万人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甚至可以用“出生人口数断崖式下跌”这样的措辞来形容了。
当然,仅凭部分基层医院的孕妇建档数推测今年的全国出生人口数显然是不够科学的,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在我看来可参考性没有那么强。
第二个数据是登记结婚数。虽然最近几年国内未婚先育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绝大部分中国家庭依然秉持先结婚再怀孕生娃的传统理念,所以结婚登记数往往能够反映新生人口数量的变化。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的结婚登记数为683.3万对,创下自1986年民政部首次公布该数据以来的新低,也是第一次跌破了700万对大关。2022年结婚不一定会在2023年生育,一般可能也要等到2024年才会生育,但该数据依然拥有很强的指向性,原因有二。
一是结婚对数的连续9年下滑与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下滑的情形几乎一一对应;二是今年的新生儿可能与2021年的结婚人数关系更为密切,而当年的结婚对数为763.6万对,同样在当时打破了最低记录并首次跌破800万对大关。
相比于媒体自行调研的部分基层医院孕妇建档数,2021年和2022年持续下降的结婚对数可能更有代表性。
生育保险待遇支出大幅增加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的新生人口可能多了;部分医院孕妇建档数及结婚对数持续下降显示今年 新生儿数量继续下降。到底应该以哪组数据体现出来的现象为准?要我选就选后者,也就是今年新生人口依然减少,原因有二。
第一,除了2022年外每年前四个月的生育待遇支出额均在上涨,而新生人口数却在下降,这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关联度不强。领取生育保险的金额多不一定代表领取的人数多,因为社会平均工资是在增长的、物价(生育费用)也是在增长的,产妇每年领取的平均生育保险待遇上涨拉高了总支出。
第二,生育保险待遇支出增加与惠及人数上升有关。去年7月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将缴纳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之中、为领取失业金的人员缴纳生育保险、未就业但参加城乡医保的女性享受生育医疗待遇等。
以上三类生育女性原本无法获得生育保险待遇但部分地区响应国家号召将他们纳入了生育保险享受人群里,原来无法领钱的人现在能领钱了,整体的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自然就高了。
因此,今年新生人口数大概率比2022年少,至于是否会跌破800万就不好说了,也许在诸多促进生育的政策刺激下不会减少得那么快,可能是900万元以内或不到850万。
想要让大家生还是要多想办法,提供更多的实惠、减轻生养孩子的经济负担,说白了就是从住房、教育、医疗三方面下功夫,这三座大山挪走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自然会逐步恢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上一篇:24小时观点消息:(违反劳动纪律)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