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必看看法解答:(中小企业倒闭)中小企业倒闭数量

阅读: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中小企业恶性竞争、生存艰难的根源,是因为中小企业数量太多,同质化严重造成的。大家都做同样的生意,产品趋同,相互压价,甚至搞假冒伪劣,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大家都挣不到钱,谁都活不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专家建议应当强制性的淘汰一些企业,大范围的进行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中国企业的增值能力与竞争能力,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的原因之一。

这些意见表面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深入研究之后,可能并非如此,甚至是南辕北辙。

不可否认中国的中小企业同质化确实比较严重,竞争非常激烈,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小企业才有了极强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大量的优质商品才能外溢到国外,提升了中国竞争力,才能养活大量的低端劳动人口。中国的物价稳定,物质丰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充分竞争,这才造就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小企业同质化的产品,并没有引发同质化的公平竞争,反而是同质化的产品陷入最不公平的竞争,在最应当是市场化的,最应当能够体现优胜劣汰的中小企业中,没有展现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出现的死不掉,该活的活不了,大家都是不死不活的吊在那里,成为了一个让所有人怨声载道的市场。

这里面的问题绝非中小企业数量太多,同质化严重这么简单,深层问题可能可能很多,这里面我们要跟大家说,这是直接促成大量中小企业失落的根源。

第一、 公平

回扣问题是造成中小企业不公平竞争的根源之一,中国的很多生意并不是产品好就可以解决的,还要有各种关系,各种利益,一个生意真正最难的地方不是产品技术而是关系。

一个没有什么技术优势的企业,也可以拿到最好的生意,然后再外包给最有技术优势的公司,他获得的收益甚至是比直接干活的企业多得多,这样的局面在中国非常普遍,这是同质化竞争吗?不是,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恰恰不是同质化的充分竞争。而谁才能掌握这样的资源呢?一定是能够掌握公共资源的人。

与其相似性的就是地方保护,地方都会保护他认为应当保护的企业,只要你能搞定主管部门,把上上下下的关系搞定,你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更多的项目,获得在关键时刻的帮助。即便你不是最好的,即便你什么都不行,但还是可以获得各种资源舒舒服服的活着,这个问题在各个领域其实都非常普遍,这根本就不是同质化的竞争。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同质的产品如果真能进行同质化的竞争,优胜劣汰就一定会起作用,但如果加入回扣的因素,就会出现同质产品、不同质的市场竞争,这就造成该好的好不了,的死不掉,最后大家都好不了。

这个问题伴随改革开放一直到今天,已经四十年了,对实体企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对公平竞争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严重挫伤了埋头干实事的企业。我们现在的反腐倡廉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仅仅是干干开始,远远没有解决问题。

第二、 垄断

随着大客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小企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艰难,恶性竞争

首当其冲的是拖欠款问题,中小企业被拖欠是常态,一个5000万销售额的企业,被拖欠1000多万的货款是非常正常的,但一旦行情不好,大企业业绩下滑,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这些中小企业,他们十年赚的钱,不一定能够抵得上这些欠款。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中间的博弈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竞争,越是大企业,条件越是苛刻,价格越是没有底线,这个活你不干,一定会有别人干。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最应当出手,最应当规范大企业,特别是资源垄断型企业的规范经营,杜绝拖欠款,杜绝无底线的恶性竞争,规范所有的招投标流程。

第三、 公正

要打造公平、宽松的营商环境。比如,同样是一个环保问题,有些企业就被直接关停,有些不管怎么样,都能继续干,这就是公平问题。

再比如,动保行业,一个假冒伪劣的兽药能够大行其道,扰乱市场,扰乱价格,让真正干实事的企业活不了,假冒伪劣不能被坚决打击,就是对遵纪守法企业的最大伤害,而这个问题很多地方一直解决不了,核心也是公证执法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同质化竞争不可怕,如果真的是同质化,遵从市场规律,公平竞争,该淘汰的自然淘汰,该留下的留下,所有问题反而就解决了,中国的竞争力反而会大幅度提高。问题恰恰是,同质化产品但却是不同质化的竞争

造成不同质化的根源,就是因为加入了很多人为的因素,地方插手太多,干扰了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了营商环境,该淘汰的没有淘汰,不该淘汰的反而被淘汰了,干活的挣不到钱,不干活的却挣得盆满钵满,这个才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

真正过剩的是地方大水满贯式的投资,漫无目的扩张所造成的产能过剩,这种过剩是没有办法淘汰的,有些只能烂在地里,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他们没有促进竞争,反而是消灭了竞争。

在公平竞争方面,中国的出口就好得多,在相同的国际市场规则下,有能力的就坚持干下去,没有能力的,就只能退出,这个竞争力就是同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最直接体现,这个过程要干净的多,也要良性的多。

在这样的市场中,不用担心这些企业没有出路,他们会有各种办法寻找出路,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服务。而内销就没有那么干净,各路菩萨都要插手,都要管,都要拿,它要比出口复杂的多,成本高的多,风险其实也要大的多。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微企业不要去一对一的帮扶,一对一就容易滋生腐败,滋生不公,容易好心办坏事!

对于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来说,管理层最主要的是制定规则、不插手,不要经常跑到企业那里去,让其自然生长。要严格依法办事,严格维护市场,不要人为的制造不公平,这样的同质化就是好事,是公平竞争的最佳体现,也是中小企业繁荣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