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阅读]新闻资讯:(司法机关律师签保密协议)律师保密义务规范

阅读:

市面上的人脸识别产品

台海网3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焦修博 文/图)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有些科技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危险”。日前结束的3·15晚会上,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新型科学技术备受大家关注,人脸识别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更为便利的体验,但同时,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

厦门警方借助人脸识别成功抓捕多名逃犯、“人脸识别”助力湖里区某街道垃圾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的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不过,不少市民也为这些便利的科技忧心忡忡:那些应用在我们身边的人脸识别技术真的安全吗?

1走访对人脸识别的应用,多数市民心存顾虑

18日,导报记者对湖里区的多个大型写字楼、商住两用楼走访发现,每栋写字楼均装有人脸识别门禁,使用者仅需面对镜头短短1秒,便能自动识别其是否为该栋楼业主。对此,在安岭路某写字楼工作的姜先生表示:“之前去上班经常会有忘带门卡的尴尬,现在有了人脸识别门禁,门卡都不用带,方便了很多。”

导报记者又来到海沧区滨湖东路某个新近安装人脸识别的小区走访。“目前我是不会去录入人脸识别的,因为我根本不能确定我录入的信息会被应用到哪些地方去,太不安全了。”该小区住柳女士说。

家住该小区的张女士也表示:“现在关于人脸识别侵犯个人的问题争议不少,我现在是不敢去录入人脸识别的,我可能会观望一阵再决定。”

导报记者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市民均对人脸识别心存顾虑,部分市民在采访中表示,期待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保障人脸采集信息的安全。

2调查人脸识别相关商品,线上线下大量下架

19日,导报记者来到位于湖里的一家监控器专卖店。当导报记者提出要购买带有人脸识别的监控器时,该店主表示目前暂不出售带有人脸识别的监控器,具体何时出售并不清楚。

在附近的另一家监控器专卖店内,店主向导报记者展示了两款售价分别为600元和980元的人脸识别装置,两套装置分别可储存人脸30张、100张。对于关于人脸信息如何储存的疑问,该店主表示目前可提供U卡储存或网络储存两种方式。

昨日上午,导报记者通过淘宝平台搜索关键词“人脸识别摄像头”时发现,该词条的全部商品均被下架。随后,通过淘宝平台的筛选功能对厦门地区带有关键词“人脸识别”的店铺进行检索后发现,不少带有“人脸识别”关键词的店铺目前已下架了全部相关商品。

3企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19日,导报记者走访了两家“人脸识别”的提供商。“对于消费者的顾虑,我们理解。”厦门创厦科技负责人林天来说,“市民的顾虑也引发了我们对如何更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思考,今后会努力去完善我们的。目前我们的技术主要服务于、医院等多个领域,所有后台登记日志均会与同步。”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新兴技术,市民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种种顾虑是由于专业认知不够造成的。目前全国分布着近70亿个人脸识别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对于社会来说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这些监控信息往往还会为提供十分重要的比对依据,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4律师面部特征具性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人脸识别是否侵犯公民个人呢?对此,福建法森律师事务所的陈志煌律师表示:“以人脸识别门禁为例,它需要采集业主的身份证、人脸面部信息等,出入都必须刷脸才能进入。根据民法理论,是指公民不愿为他人知悉或公开的私人信息、活动和习惯等人格利益。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允许他人非法获悉、收集、利用和侵扰。”

在陈志煌律师看来,人脸面部特征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而且小区居民进出小区的信息,与家庭和财产安全、私人生活习惯等高度关联,应视为具有一定性质的人格权益,受法律保护。

综上,陈志煌律师建议各个小区在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前应征求小区业主的意见。对于同意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的业主,收集业主人脸信息前要取得业主的同意,人脸识别门禁公司和业主也要签署保密协议,防止收集的信息泄露;对于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的业主,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出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