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1月3日电 题:7年讨不回工钱!农民工工资为何不能按月开?
“新华视点”记者管建涛、、宋晓东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力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工欠薪问题得到缓解。2017年1至11月,我国各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查处欠薪案件12.8万件,为281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24.5亿元,案件数量、涉及劳动者、追讨资金数同比分别下降38.2%、14%、28.3%。
不过,“新华视点”记者最近调查发现,岁末年初,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在多地发生,有的农民工被欠薪7年多,有些农民工已找不到当年雇佣自己的包工头……
“工资被欠两年了,包工头都联系不上了”
到底是哪些行业、什么人在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记者调查发现,建筑领域仍是欠薪“高发区”。济南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近四年累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7450万元,其中建筑领域达6548.6万元。
记者在东北一省会城市建筑部门走访发现,接待农民工讨薪的办公室一上午有十多伙人来咨询,多涉及工程建设。老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郑铁,2007年开始在山东、海南、河南等工地打工,基本都在建筑行业,“每年老板都会压两三个月工资,2011年在山东威海被欠下2万多元,已经过去7年了,到现在也没要回来”。
此外,经常受理农民工讨薪的河南世纪唐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闫炜说,由于近年来餐饮行业不景气,这个领域的欠薪问题也开始明显增多。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主要是一些劳务公司或者包工头。哈尔滨市建筑企业管理站一位负责人介绍,在近期接到投诉的30多起案件中,多是因为包工头、劳务企业没把工资付给工人。
2015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镇西沙村和20多个村民参与哈尔滨市一所学校建设,工资至今仍未讨回。劳务公司2016年给这些农民工打了30多万元欠条,但现在已经联系不上劳务公司负责人,“工资被欠两年了,现在包工头人影都找不到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大型企业因“三角债”故意欠薪。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大型建筑公司拖欠工资,有时因为资金链断裂欠薪,有时也会因为“三角债”故意拖欠。比如一些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时,有的大企业为了让地方政府及时补上款项,故意不给农民工发放工资,以此给地方政府施加压力。
如果强烈要求与企业签正式合同、按月付工资就没有活干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工资按月支付、工资保证金制度等很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规章制度,但不少规章制度不能落实到位。
早在2004年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就规定,按照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按月支付工资。此后多个规章都要求落实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规定。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王增民介绍,当前,建筑行业很多工资都是项目结束或者春节前一次性结算。
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多是按月支付工资,为什么在农民工这里就难落实?据多位专家说,建筑工程大多是项目制,一般项目完成后公司才会拿到全部工程款,所以很多劳务公司或者建筑公司往往不按月发工资。
同时,也有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将项目建设中的风险转嫁给农民工。“这实际上是用农民工工资垫付了一部分工程资金。”王增民说。
要做到按月支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名册是重要前提。但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农民工和建筑企业之间没有正式的劳动关系。农民工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时经常缺乏有效证据。
劳动合同为何难签订?李久波是和一起讨薪的农民,不仅2015年这次欠薪没签合同,今年打工还没签。他说:“周围没听说有签合同的,都已经习惯了”。一位城建部门人士介绍,现在,建筑市场“人多活少”“僧多粥少”,如果农民工强烈要求按月支付工资、签合同,很可能就没有活干,或者不好找活。
一旦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启动工资保证金是一个有效办法,也会对企业形成一定约束。但工资保证金制度难落实。
一些专家分析,由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个别企业不交保证金,或者打折交。即便全额交了,有的企业还因连续欠薪,出现工资保证金不够偿还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确保“劳有所得”要落实好既有规章
“建筑工人有分散、流动的特点,让他们自己争取签订合同、按月结算工资,捍卫权利,是不现实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卢晖临认为,关键是要把好企业这一关。相关行政部门要去督促、检查企业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按月支付、是否交纳保证金。对不执行相关规定的企业上限处罚,让签订工作合同成为常态,“通过制度安排从根本上防范农民工欠薪”。
专家建议,针对建筑工程结算周期长等问题,应该强制建筑公司或者劳务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做好工程量计算,为工资按月结算打基础。
办公厅日前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属地监管责任。有关专家认为,通过行政考核加强监管,能让地方政府提高重视程度,督促各部门落实责任。
此外,还应加快推广一些地区的试点经验和典型做法。专家建议加快推广劳动用工实名制、农民工工资周薪制、跨省农民工欠薪联动机制、法律绿色通道、拖欠工资“黑名单”等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