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万物丰茂,紫云湖边葱茏一片。
如同夏日草木般勃发的,还有脚下的热土。沿着江淮运河一路向西,蜿蜒河道怀抱着蓄势待发的创智谷,钢筋如森木破土而出,勾勒出五百亿大健康产业轮廓。
从奉行着“自由主义”、野蛮生长,到谋划一盘棋、集聚成势,“厚积薄发”似乎能够概括肥西大健康产业的成长轨迹。如今,“三大战新产业集群”丰厚“千亿肥西”羽翼,“产学研”一体化的大健康产业突出重围,与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两大风口产业三驾齐驱。这个弱势产业究竟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一举成为肥西地标产业的?
【产】
聚沙成塔 产业迎风生长
走进合肥亿帆医药的研发中心,实验室玻璃后的药剂一旦成功投产,或将填补国内仿制药细分领域的空白。
从2017年正式落肥西、2018年车间第一次试运行,到2021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投资扩建亿帆基因重组生物制药基地,扎根肥西5年,合肥亿帆医药总经理沙小华总结,肥西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为公司发展按下了倍速键。
“力度大、政策优、服务好”,沙小华表示,这是合肥亿帆医药将根据地从合肥市区转战肥西的主要原因。“四最”营商环境建立政企朋友圈,“局长服务员”全流程精准服务,“黄金100条”真金白银助企……如今,政府每两周左右就会“上门服务”,主动对接亿帆需求,力争有问题当场解决,全力保障生产研发。
合肥亿帆医药中心
今年疫情期间,运输保畅成了不少企业的难题,合肥亿帆医药也不例外。
“我们有批胰岛素原料是从波兰进口,结果积压在了上海,运不进来,当时非常焦急。肥西相关部门了解到我们的急难愁盼后,立刻协调了通行证,在严格防疫的情况下,最终让原料及时送达。”沙小华很感慨:“最近不少合作伙伴都在问我来肥西投资的事情,他们都说很羡慕。”回顾自己初到肥西时的样子,他仍能记起当时对这片土地的希冀。“现在我们能很肯定地说,肥西,没来错。”
作为肥西大健康产业链上的领军企业,合肥亿帆医药是大健康产业的小小缩影。“生物医药行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发展为主打产业政府需要魄力和决心。”肥西产城控股集团产业促进部部长陈丽娟坦言,肥西大健康产业虽然企业多,但之前一直是自由生长,最近几年才“握掌成拳”、集势发展。“肥西县高度重视,拿出一套组合拳,创建一个载体、建立一套专班、出台一套政策、组建一批基金,首先为产业发展建立生态服务体系。”
乘势而上,勇立时代风口,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肥西大健康产业渐成气候,对标上海张江等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先发地区,推出了《促进生物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专项政策》;组建产业基金,为产业招商增添金融投资工具。
合肥亿帆生物制药
目前,肥西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和医药物流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聚集研、产、销各类医药企业200余家。2021年全县生物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60亿元。
合肥药谷科创产业园效果图
大健康产业如火如荼,不妨再迎风添把火苗。陈丽娟透露,2019年6月,肥西经开区挂牌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是G60科创走廊三省一市9城市首批授牌示范园区中唯一一家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肥西县以紫云湖片区为产业主要承接载体,全力打造肥西产学研一体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今年4月,示范园内的合肥药谷科创产业园项目也已开工,项目总投资约16.9亿元,作为示范园区的首启区,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高品质建巢引凤。”
【学】
筑巢固凤 打造“智汇”高地
产业是支柱,人才是关键,为产业发展引进、培育源泉活水至关重要。
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新校区)在肥西县群英湖片区核心区正式开工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2137亩的用地面积上,预计容纳学生2.3万人,将培育一大批大健康产业未来人才。陈丽娟介绍,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新校区)的建设不仅是对接一体化发展战略,更是肥西在主动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板块。
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新校区)鸟瞰图
建成后,新校区将对标“新医科”理念,把与科研紧密结合,融合建设学院与科研中心(“学院+中心”)、形成“学科+专业+产业”的医学科创集群,推动肥西县“产学研”一体化大健康产业集群更好、更快发展。
人才培养加大关注,人才保障更要到位。针对高端人才来肥西就业,肥西不仅给予租住房补贴,还进行3年免减个人所得税。面向创业类人才,肥西也最大诚意进行支持,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创业补助等。同时,人才保障建设也正马力全开。用地面积约179亩、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米的安医大人才,目前方案基本完成,6月份已完成土拍。儿童医院人才用地面积约49亩,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米,目前也正开展方案,预计今年7月完成土拍。紫云湖片区的人才正在选址并制定推进计划。
陈丽娟透露,下一步,肥西将依托落地项目,加大推荐引进大院大所资源,建成技术领先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平台、科学研究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我们也在助推生命科学领域早期创新项目以轻资产模式快速启动,鼓励政、院、企三方合作,打通企业与中科院、中科大、安医大等院所高校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疾控中心、省胸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路径,推动企业与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研发成果转化活动。”
【研】
源头创新 锻造科研“雄兵”
2009年,安徽大千生物工程(以下简称大千生物)作为安徽首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而成立,2016年开始扎根于肥西,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生产、研发和销售。近几年,大千生物在研发上的投入逐年增大,今年1-4月,公司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4%。大千生物副总王冠表示,肥西对大健康产业“空前”的扶持力度更好地促进和鼓励企业进行持续创新,更加坚定了大千生物的创新战略方向。
大千生物生产现场
“就目前来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专项政策,全周期服务,奖补力度也是尽最大诚意。”王冠介绍,如肥西对创新药械企业每年最高奖补1亿元,对生物医药专业技术平台给予最高2000万元一次性奖励,这些政策举措让企业有信心、更有底气专注源头核心技术研发。目前,大千生物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140个,并对全国的IVD行业原料端进行补给,打破了国外IVD关键原料垄断的现状。
除政策扶持,肥西也正在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开放平台,融汇源头技术,降低中小微企业研发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目前,肥西聚焦“两特两新”方向,在专注儿童专用药械、高精微型器械研发的同时,也将加大力度推进新药研发和医工交叉设备制造。“近期,我们正谋划组建新药研发基地,紧盯新药研发服务企业形成产业新药研发产业主链雏形。”陈丽娟介绍。
大千生物研发中心
在最大限度鼓励既有企业创新研发的同时,另一边,肥西也在马不停蹄地牵手国内外顶尖科院机构,强强联合。
今年6月2日,肥西县通过“云上”洽谈,为大健康产业再添强劲新军——安徽省()精准医学创新中心将加速落地肥西,助力肥西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标杆。据介绍,安徽省()精准医学创新中心项目拟由宁波研究院以“平台+载体+基金”形式推进。中心将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复制成熟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科研、临床资源以及资本平台,创新模式加速成果产业化。
同时,一批医疗平台也相继落肥西,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省疾控中心、省胸科医院等多个医疗平台先后驻点潭冲河以南片区,将为大健康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大量临床实验经验。其中,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作为安徽省政府与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共建的首批国家级试点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附属儿科医院管理、技术、品牌的“平移”,实现肥西医疗资源的一次高级跨越。(文/刘小容 图/庄道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