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干货:公司并购案例,2020年比较经典的并购案例

阅读:


无论是战略并购,还是财务并购,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追求并购后的协同作用。对于战略并购来说,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长期的经营上;而对于财务并购来说,协同效应立竿见影就能反映在企业的报表上。

本文罗列出2010-2020年间中国十大著名的商业并购案例,供各位读者参考。

N0.10 万达的如虎添翼与断臂求生

在2019年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十位已经看不到王健林的名字了。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在过去十年内走了怎样一条跌宕起伏之路,恐怕可以从万达集团的几次收购与被收购当中寻找出一些端倪。

遥想王老板当年,何等风光无限。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上,他的那一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我先挣它一个亿”毫无争议地成为了2016年年度网络热词。

在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价格收购金融机构快钱,并将快钱打造成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场并购不仅有利于万达搭建自己的支付系统,还为万达开展理财、企业融资、众筹等金融业务提供支持。与互联网企业过度依赖线上流量不同,实体企业的并购更关注利用自身的线下流量优势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通过此次并购,王健林不仅弥补了万达商业帝国当中金融这一块短板,还完成了万达从重型固定资产走向轻型虚拟资产的关键转型。

2016年1月,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折合人民币230亿元)与美国传奇影业公司合并,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产业的并购,也被看作是中国首富进军好莱坞的标志。

谁料此后风云突变,2017年万达集团将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和77家酒店打包出售给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总金额637.5亿元;2019年,又将万达百货下属37家门店出售给了苏宁易购。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万达出售资产已超过千亿,包括酒店、文旅、海外地产、物管、百货以及多个海外项目。

虽然从买方变成成为了卖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达集团在出售资产的过程中也在悄然完成了重大转型。

N0.9 顺丰借壳上市完成“曲线救国”

在并购的世界里,还有一种模式不可被忽视,那就是通过反向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目的。其中,顺丰控股在2017年完成上市可谓2010年代最著名的一次反向收购案例了。

2017年2月24日,中国快递业“一哥”王卫带领他的顺丰控股赴深圳借壳上市。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市值已达2300亿,超过了众多老牌上市公司,而老板王卫的身价也骤然暴涨,距离当时的中国首富身价仅差五个涨停板。

顺丰控股能够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与其针对鼎泰新材的反向收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鼎泰新材以其净资产作价8亿,与顺丰控股全体原股东持有的顺丰控股100%股权等值部分进行置换,顺丰控股作价433亿元;然后,由鼎泰新材以发行普通股394981万股,每股10.76元,共计425亿元,向顺丰全体原股东购买资产置换的差额;最后,鼎泰新材拟以不低于11.03元/股向其他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不超过72,595.47万股,共计80亿元。交易完成后,王卫所控制的明德控股(顺丰控股原股东)将持有鼎泰新材总股本的55.04%,明德控股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王卫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顺丰实现借壳上市。

曾经,顺丰作为“四大坚决不上市的企业”(另外三家是华为、老干妈、娃哈哈),对资本市场嗤之以鼻。但随着快递业逐渐进入竞争残酷无情的红海战场时,顺丰也不得不考虑利用A股市场完成股权融资。此外,相比漫长的IPO流程,通过借壳方式完成曲线救国也是更加实惠的方式。

N0.8 “孙宏斌”成为江湖传说

谁是企业家当中的活雷锋?这个答案莫衷一是,但在2017年中旬却有着一个出人意料的候选,他就是商业界传奇人物——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这位曾经年轻有为却又身陷囹圄、创业失败却又东山再起的男人再一次令世人刮目相看。

2017年1月,孙宏斌带着150亿宣布入股当时正在锤死挣扎的乐视,并担任乐视网董事长。孙和乐视老板贾跃亭虽然同为山西老乡,但当时的乐视早已风声鹤唳,能够在此帮老乡一把堪比“抱薪救火”。然而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同年7月融创以632亿元的天价收购了万达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6间酒店,这是中国房地产企业间最大的一次收购交易。

2018年,孙宏斌接手海航地产集团旗下两家地产公司,交易金额共19.33亿元,再次担当了接盘侠。在商业领域里,能够雪中送炭确实值得称赞,但残酷的现实是必须要面对的事情。时至今日,乐视网依然深陷泥潭,而孙宏斌的好老乡则在美国继续着他那所谓的“造车梦”。

尤其可见,所谓的“孙宏斌轮”其实就是孙宏斌专门为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如今却又麻烦不断的企业提供融资帮助。正是因为孙宏斌这种看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慷慨解囊,在投资轮次领域才会出现一个段子:天使轮、A轮、B轮、C轮、BAT轮、Pre-IPO、IPO、孙宏斌轮(END)。

N0.7 美团接连打赢三大战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续创业者王兴和他创立的美团无疑是幸运的。在过去十年内,正是凭借着三次成功收购,才有了美团在O2O领域的的翘楚地位。

2015年10月,美团与最大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网完成合并,从此美团点评横空出世。而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与同事相拥而泣的画面成为了本次合并最为经典的背景,正所谓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2016年9月,美团网对外宣布已完成了对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的全资收购。由于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紧俏性,致使美团这家互联网新秀对为数不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最终拿下了这一张重要的第三方支付船票。

2018年4月,在共享经济遭遇寒冬之际,美团以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12亿美元现金及15亿美元股权)收购了摩拜单车,从而在出行领域抢下市场份额。

如今,再次回首这三大战役,我们不禁要赞叹王兴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并购能力。不知道如此庞大的美团,在未来十年内能焕发出多大的动力。


N0.6 滴滴出行高调完成“核聚变”

与美团、今日头条并称为TMD的另一家企业滴滴出行,则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完了从创立到垄断的路程。

从2014年1月开始,在幕后资本的支持下,一场围绕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就此展开,这种看似扭曲的商业行为却为滴滴带来了巨大利益。一年后的2月14日,滴滴快的联合宣布将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也为此次补贴大战画上了句号。然而,程维似乎并不满足于本次收购,就在2016年8月1日,滴滴官方就发布声明称滴滴收购Uber中国,双方以相互持股的方式成为对方少数股权股东,这两个欢喜冤家就以这种方式在中国官方刚刚宣布网约车合法化的几天握手言欢了。

滴滴依靠着近似于“核聚变”的方式,最终吃掉了当时最主要的两大对手。目前,滴滴已经囊括了出行领域的全产业链,一度成为叫车服务的代名词。

不过,垄断的代价也是残酷的。2018年5月和8月,接连出现了两起女乘客遇害事件,公众在谴责凶手残酷无情的同时,也把矛头对准了滴滴出行。由于滴滴的行业垄断地位一直饱受诟病,外加对待刑事案件所出现的“事前迟钝、事后茫然”态度,自然会受到舆论的千夫所指。

N0.5 宝能集团资本市场一掷千金

有家企业原本籍籍无名,却在2015年前后多次登上热搜榜首,它就是宝能集团。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宝能集团和董事长姚振华的名字是因为那场著名的“宝万之争”,在此并不赘述。

其实除了万科,宝能集团还多次在资本市场一掷千金,通过举牌方式成为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比如南玻A、南宁百货。2016年,宝能系下属前海人寿,大举购入格力电器的股票,持股比例曾一度达到4.13%,成为第三大股东,但在遭到阻击后不得不选择退出。

尽管王石称宝能为“门口的野蛮人”、董明珠也表示这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前证监会主席甚至用“害人精、妖精”来形容这一行为,但是在资本控制一切的当下,光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宝能系占流通股比例较多的还有华侨城A、明星电力、合肥百货、大康农业、东阿阿胶、鹏欣资源、重庆百货等。目前,宝能集团旗下已包含金融、地产、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众多板块,俨然成为了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N0.4 中国化工扩张海外版图

除了在风起云涌的国内并购市场,不少企业还将投资眼光放在了海外,其中以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最具代表意义。

2017年6月,历时近2年、涉资4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924亿元),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终于尘埃落定。尽管在收购过程中,中国化工所遭遇的反对与质疑声音从未停歇,但历经九个多月艰苦而漫长的谈判与交流后,双方的握手言和还是为本次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这已经不是中国化工第一次大手笔的海外并购了,在2015年中国化工集团曾以7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意大利轮胎公司倍耐力。

作为本次收购的标的,先正达是一家具有259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其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的高科技公司,在农化领域与德国的拜耳、巴斯夫,美国的陶氏、孟山都、杜邦并成为化工界六巨头。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国内种子和农药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含量低,难以参与国际竞争,而先正达拥有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在传统育种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本次天价收购也被看作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部分。

N0.3 平安银行“只想和你深发展”

在中国金融界,几乎无人不知“只想和你深发展”这个梗。只是在2012年,与深发展“喜结良缘”的不是来自北京的光大,而是同样来自深圳的平安。

2012年6月14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公告,深圳发展银行已完成吸收合并平安银行的所有法律手续,深圳发展银行和平安银行已经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并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这场价值220多亿的银行间并购案例从此拉开了一场中国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混业经营尝试。虽然平安集团在保险、证券领域早已享誉全国,但彼时银行领域的地位确实不如深圳发展银行高,况且深圳发展银行是当年深市老五股之一,在A股市场拥有股票代码(000001)的天字第一号,以至于有人会有疑问,“两家银行究竟是谁收购了谁?”

合并以后,平安银行依托着平安集团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深圳发展银行原有的网点资源,迅速发展壮大,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当中的位置也逐渐名列前茅。而本次两大银行间的合并,绝对堪称2010年代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版图革命。

N0.2 央企双胞胎分久必合

也许你曾经分不清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但如今也不需要再分清了,因为这些央企的双胞胎已经纷纷合并。

以两核为例,原本两家单位同属于二机部,在1999年因军工企业改组最终因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形成了之后的中核工业与中核建设,位列央企序列当中的一二把交椅。

也许会有人认为同类央企之间这种分分合合的关系属于“没事瞎折腾”,但其实当年的分与现在的合不可同日而语。2003年国资委成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此后众多央企逐渐脱贫解困,其中有不少成为了世界五百强。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有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应运而生,开始逐渐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改革,国有企业整合力度越来越大、国企并购重组的进程加快。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打造完整产业链、提高国际化竞争力,央企整合自然成为2010年代规模空前的并购事件。

N0.1 BAT靠圈地运动垄断市场

2010年代,绝对是个属于BAT的年代。回望过去十年,我们不禁要感慨,每个中国人一生也逃脱不了的三件事:纳税、死亡、BAT。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注:1、本表格罗列内容为2010-2019年BAT主要收购(含战略入股)的企业

2、众多被收购企业存在着BAT共同持股的情况,在此仅罗列一家相对知名的收购

正是在BAT这种“流量+资本”的风卷残云攻势下,中国互联网武林泰斗的位置彻底被三巨头所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