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处偏僻山区,经济落后,广东丰顺县岳潭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每次进村入户,穿过残旧不堪的土巷子,便会看到一栋栋废弃的老房子,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坍塌已久。
在老人的记忆中,岳潭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读书难、耕种难、生存难,由于道路不通,又位处深山,出入非常困难,并常常发生洪灾、山体滑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开始陆续搬离岳潭村,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最后一户村民搬离,岳潭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除了每年村民偶尔回来祭祀外,这里人迹稀少,村里看到更多的是野猪的身影。
虽然岳潭村村民早已分散各地,但是20多年来,40多户村民仍然保持联系,每次相聚,感慨村庄的衰落都会成为沉重的话题。
群山环绕的岳谭村
正是这样一条山区空心村,2018年迎来了政策转机!岳潭借助“拆旧复垦”土地政策,启动拆旧复垦项目,出让建筑用地指标,完成复垦土地43.081亩,并通过验收!2018年12月13日,该项目在省复垦指标交易平台成功交易,肇庆市国土资源局大旺分局以50万元/亩成交单价,交易总金额达2154万元购得交易指标,在扣除各项成本和分成后,岳潭村拆旧复垦项目为大罗村集体带来250多万元收益,岳潭村小组40多户村民可分享1293万元收益!
据统计,2017年末,广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83.12万公顷,占全省建设用地面积的40%,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242平方米,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6倍,且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存在很大数量的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自十三五规划后,国家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实施“不饱和供应”策略,就是说我们发展需要的用地指标,国家不能百分百满足,这样就倒逼地方政府盘活地方土地资源,在存量土地上寻找空间。
如何在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寻找更多城市发展中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如何利用偏远地区荒废的宅基地,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拆旧复垦政策便应运而生!
拆旧复垦的核心:在存量土地基础上,置换土地性质!首先将偏远乡村闲置或荒废的建设用地,通过拆旧复垦的方式,转变为农业用地。然后通过土地指标交易平台进行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将需要建设用地指标的城市用当地同等面积的农业用地置换成建筑用地!
而指标交易所得,扣除成本后,收益将按照5%、5%、15%、75%的分配比例分配给县级财政、镇级财政、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所以村民将获得最大的分配比例75%(正如上述岳潭村的案例,40多户农民可分得1293万元收益)。吧啦吧啦一大堆,看图更实际:
土地性质转换原理
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原来的农业用地性质置换成建筑用地性质,从而焕发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么看来,最低50万/亩的指标价格,并不算高。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依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只是土地性质从建筑用地变为农业用地,村民通过收益盘活农业用地,可以用来发展农业或旅游业,提升集体收入,实现双赢局面。
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是分散到各村户中,乡村发展的关键,是需要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便需要统一村民意愿,而统一各家各户的意愿,恰恰是最难做到的。一说到扶贫,每家每户各谈各利益,意见分歧是常有的事情。
岳潭村,在土地集中经营管理问题上,达到了空前的一致。村小组组织岳潭村每位村民都签署土地集体经营管理协议,岳潭村小组的村民宅基地及地上建筑物归村集体所有,今后需用地由村统一安排,土地归集无疑为岳潭的指标交易发展扫除了障碍。由于岳潭村民重新打造村庄的意愿强烈,内生动力充足,思想意愿统一,岳潭村成为拆旧复垦全省第一个试点村。复垦方案一出,便获得全票通过。
2018年2月,岳潭拆旧复垦项目在全省率先启动,完成复垦农用地43.081亩,同年12月13日,该项目在省复垦指标交易平台成功交易!
提起扶贫,不能单纯通过“输血”,给钱给物资来实现,扶贫更需要扶智、扶志,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村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内生动力,实现长久致富的目的。
岳潭村小组获得的1293万收益,如何使用,成为考验岳潭村民的有一道关卡。是按土地面积将收益按比例分配村民,让村民一夜致富?还是建立长久发展机制,通过土地经营,实现效益规模,让村民拥有长效分红?
面对短期与长期利益的抉择,岳潭村民的选择意外地表现出高度的统一,原本通过拆旧复垦项目的收益,平均每户村民可以直接分配到30万的利润,但岳潭村民并不打算将钱直接瓜分,而是将1293万的纯利润全部集中起来,成立了顺县岳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故乡建设,打造旅游产业!
岳潭古祠堂复建规划图
岳潭村上游有深潭,下游有水库,青山绿水,生态优势非常明显,村里保留了东江红十一军军部旧址,拥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村民理事会决定结合岳潭村的自身资源优势,将村子进行重新打造,利用已改变性质的土地用来发展农业产业,通过修复公路,改善基建,加强生态保护,打造出青山绿水的生态旅游产业,并复建东江红十一军军部旧址,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村民最终的愿景,是想通过一个产业的带动,让自己子孙能够从中受益,把根留住,让故土能够继续继承下去。
老人们常感慨,年少的时候,我们想尽办法逃离;等到年老的时候,我们对故乡的思念变得愈加深沉。但愿多年以后,我们华发已生,仍能回到故土,下田种米,生活自足,上山走走,田边漫步,仍能笑说山是绿的,水是甜的,真真正正地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岳潭村“从消失到重建”的蝶变之路,在全省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效应。据省自然资源厅统计,截至目前,广东全省推进拆旧复垦土地1.47万亩,已验收1611亩;珠三角挂账购买复垦指标3.36万亩,呈现供不应求的景象。
2019年第一期拆旧复垦指标顺利成交,共交易指标433.102亩,成交总金额2.51亿元。交易的复垦指标共433.102亩,出售方分别是韶关市、兴宁市和高州市。
拆旧复垦是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在指标交易后,如何进行生态修复、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结合,实现城乡共赢?也许指标交易后,面对收益的分配和使用,对村民的考验才刚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