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实事专业资讯:环境污染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意见

阅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关键举措。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道路、供水、能源、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还很不健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还明显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土坯房存量大,很大一部分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群众改造意愿不强,村庄面貌较为陈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农户种植结构多样,群众对高效节水技术掌握不够,高效节水设施普及率和运行率偏低。农村公路基本上是在原有老路上改建,既受地形环境限制,又受经济条件制约,县、乡道均存在技术设计标准低、道路承载能力差、服役时间较长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养老设施供需不够平衡、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缓慢、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城乡日间照料中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争取难度较大、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尚未有效满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堵点”和“痛点”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环境整治还有不足。耕地零碎化程度严重,大型捡拾废旧农膜机械推广应用困难,小型废旧农膜捡拾机械效果不明显,捡拾率低。农民对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定量使用认识不到位,对土壤中所缺的养分不明确,凭老经验、老传统用药施肥的多,经土壤监测,科学用肥、定量用肥的少,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问题未有效解决。农药、化肥等包装废弃物回收缺乏奖励机制和正确引导,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污染。

三是公共设施管护不够到位。部分公共设施日常管护运营存在问题,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村级组织和农民管护意识不到位,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却缺乏管护意识,并未承担应有的管护和监督责任。如一些村庄没有及时对垃圾堆放点、公共厕所等采取清理等措施。一些群众简单地认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是政府的事,既不愿出资,也不愿出力。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一起抓,聚焦道路畅通、供水保障、清洁能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数字乡村、农村电商、村卫生室建设等,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全面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持续巩固农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交通脱贫“两通”成果,构建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和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加强抗旱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旱防汛工程体系。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确保农村供水稳定、水质达标、维护正常。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推进农房抗震改造,全面整治农村房屋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推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驿站等“嵌入式”小型养老模式,办好以“一老一幼”为重点的民生事业。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治理。通过开展现场培训、演示和发放宣传资料、发送宣传视频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对农膜生产企业、农资门店、农膜使用者进行政策解读,提高依法生产、销售、回收农膜意识,消除宣传盲点,营造全社会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广粪便堆积发酵、粪污全量还田、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研究推广以微生物发酵为主的干化清粪工艺,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有效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探索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有机结合的农牧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广易分解、无污染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从源头上减少残留地膜。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三是加强公共设施管护。建立管护机制,将农村通村公路、小型水利工程、农村公厕、幸福院、卫生室、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电力设施的路灯、环卫设施、卫生厕所等涉及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纳入管理范围,对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农村公益性扶贫项目资产,也全部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范围,建立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台账,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力量,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村级公益性设施发挥长期效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一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典型样板村,建成一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示范站,发掘一批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好经验、好做法,抓点示范引领,带动面上工作开展,促进农村公共设施管护水平整体提升,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