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典当铺,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明清电视剧里都能看的典当铺的身影,现在的街边小巷也能依稀看到它们的铺面。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曾经对自己的一段辛酸生活作了这样的回忆:“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这里的质铺,指的就是当铺。
典当铺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发高利贷的主要机构。最早记载于《左传》、《战国策》及《后汉书》,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初成规模,最初由寺庙僧人经营,后来人民发现这事来钱太快,渐渐更多王公大臣和地主豪绅加入这个行业。
其主要业务就是“典”和“当”。不动产抵押给当铺并转移占有权和收益权获得典金就是“典”,动产质押当铺获得当金就是“当”,合起来就是典当。发展到现在以后两者概念逐渐融合,提到更多的还是指当。
典当铺既有官营的,也有合伙的,大多数的典当铺都是由封建官僚、地主豪绅以及民间慈善团体所掌控。
开典当铺需要官府发布营业执照,持证经营。开一家当铺需要的资本金不多,小的几百吊钱就行,大的当铺则需要白银万两,而且由于利息基本上2分起步,更有甚者10天能让本金翻一倍,十分之暴利。
就连大诗人李白,也是典当铺的客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里的“换”就是去典当。
到明朝末年,典当铺已达上万家,遍布全国城乡各地。
到清朝则迎来典当业的发展高峰。康熙年间,典当铺多达2.2万家,其中山西最多,有4794家。嘉庆年间,典当铺达到峰值,2.3万家。
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国外侵略者也在中国开设典当铺,最活跃的就是日本和俄国。
典当行的主要业务分为“典、当、质、按、押、代当”六种,最为普遍的还是只有当与押两种。也有按赎当期限划分的,三年为当,二年为按,一年为大押,半年为小押。
综合来看,到了民国时期,典当铺的主要业务归结起来就三种:
一是放高利贷。典当铺的朝奉收取当物,先对当物价值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不同当物的变现难度和价值综合考量进行放贷,金银等硬通货是最受欢迎的,一般按评估价值打个六七折。古董、名贵家具、衣物等只要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拿去当,因此当铺也号称“无物不当”。
确定放款以后,给你一张当票,到期以后,你拿当票来赎回当物。到期以后不能赎回的当物就是死当,当物归典当铺所有,由典当铺自行处置。
二是办理存款保管业务。在民国时期,现代银行还未建立以前,财政库款、政府开支和军饷等,都是存在大型典当铺中,按一分的利率进行付息。除了政府公款以外,还有官吏搜刮的民脂民膏也会放在典当铺中,由典当铺进行放贷。
这些渠道都是典当铺的主要资金
三是签发银票、钱票等信用工具。在清代晚期典当业学习外资银行,典当铺作为发行人签发银票和定期付现的期票,后来也有将钱存在典当铺的存户自己签发期票。这些业务在北洋政府前期比较多。一些信誉较好的典当铺承兑的支票甚至可以当现金进行流通使用。
民国九年(1920)山西潞城县“天聚当”发行的一吊铜元票
民国时期的典当铺还有其他一些业务,比如筹办政府或者军阀的公债等等,因为不是主要业务,就不再一一举例。
典当铺放高利贷既有存款利息高(月息一分)的原因,也有市场资金供求不平衡的原因,但是高利贷就是高利贷,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在民国时期,典当铺放贷款的利息通常都是月息二三分,期限从六个月到三年不等。各个地方不一样,大体上是一两以下月息三分起步,一两以上,月息三分,十两以上,月息一分五厘。
比较流行的就是短期贷款业务。最厉害的是其中一个短期贷款品种。十天一期,本息加倍,逐期翻番。比如借款1元,十天到期还本息2元,一个月后到期本息8元。(有没有跟现在的部分网贷产品很像?)
去典当铺的都是以底层老百姓为主,既有赌博抽鸦片上瘾的,也有好吃懒做,坐吃山空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因战乱频发,赋税深重,导致生活不下去的人,所以只能拿家里的东西来当,活一天算一天。
在旧上海,称之为“押头店”,大体意思就是进来了就准备把你头押这里吧。
而广州那边叫“雷公轰”,意思就是连雷公都看不下去了,要劈死那群放高利贷的。
这些都还是中国人开的典当铺,这个利息跟国外商人的典当铺一比较,你会发现国内的典当铺居然还算有点良心。
在北洋政府时期,日本和俄国在我国开设典当铺,尤其是日本在青岛和济南开的典当铺,利息三分起,最高的七分,三个月到五个月为满期。当时的青岛总共38家当铺,日本人开的就有34家。
民国时期由于政府滥发纸币,导致货币急速贬值,加上战乱频发,百姓无法生存,只能靠当铺典当家产苟延残喘,活一天算一天。这时候日本人通过控制典当业,趁机盘剥,榨取百姓血汗。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战争频发。对外,要抵抗外国侵略者,对内,各地军阀混战。典当铺作为富得流油的地方,文明一点的军阀,要典当铺捐军饷,暴力一点的,直接洗劫。可以说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了。
民国中期,在张嘉璈等一批银行家的努力下,建立起现代银行业金融体系。而依托于封建官僚势力发展起来的典当铺,没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越来越不能与现代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竞争。
当时政府乱发纸币,导致币制混乱,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典当业发生严重亏损,原本存放当铺的资金又转移到黄金、房产等避险资产上,典当铺的资本
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典当铺走向穷途末路。以广州为例,1910年有当铺1271家,1934年就只有231家,1946年剩下的几家也在苟延残喘,不值一提。
到建国以后,国家打击高利贷,于是取缔了全国各地的典当铺。
高利贷存在的历史悠久,典当铺曾是发放高利贷最主要的机构之一。
到了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高利贷就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现在的P2P贷款平台,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做着放高利贷的事。“714高炮”,砍头息,套路贷,以及在放贷过程中收取的各种名目费用,让很多人深陷泥沼,无法自拔。
有句古话说的好:“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因此,在网上借高利贷之前,最好三思而后行。借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