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路哥在与一名小伙伴的聊天当中,聊到了军士安置考核形式的话题,这名小伙伴今年是一名二级上士,他担心的问题是,下一步军士的退役安置考核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那么,究竟有没有必要提前做好相关的考核准备呢?
路哥想说的是,既有必要也没有必要,为什么这么说,且听路哥细细分析。
军士安置下一步的考核形式主要有哪些呢?
在《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征求意见稿)》当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比如说在第三十二条当中规定:对安排工作的退役军士和义务兵,主要采取赋分选岗的办法安置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择优选拔到基层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同时还规定,安排工作的退役军士和义务兵服役表现量化评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从这些规定当中,我们可以拓展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安置的形式主要是以赋分选岗为主。
二是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有可能还采取其它的考核办法。比如说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提前下,准备选择公务员岗位的,则有可能统一参加相关的考试考核等。因为目前军官的安置选岗依据主要是以考核考核的最终成绩统一衡量,如果对于义务兵或军士只是简单的采取赋分选岗的办法进行组织,这个无论是从情理方面来讲,还是从形式方面来讲,都是说不过去的。
话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刚才所说的没有必要过分准备的原因了。
因为所强调的没有必要过分准备,其实质是已经体现在了服役的方方面面,因为大的形势下,安置选岗前都是与个人的赋分分值相关,分数高就有可能排在选岗的前列;排在选岗的前列,就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多选择权。
个人的赋分主要与个人有服役年限、经历、服役地区、获得的奖励表彰、是否担任骨干等因素相关,而这些因素也都与个人的服役贡献密切相关,准备的说正好符合“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安置待遇就越好”的服役导向。
所以说,要想在退役后安置到好的岗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要长期服役,多做贡献,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些小伙伴也许还会问,服役年限与赋分分值该如何权衡呢?刚才也说了,赋分选岗主要可以区分为服役年限和贡献两大方面,如果想减少服役年限,贡献就要凸显出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同等条件下,也只有随波逐流。
那么, 为什么路哥还要说有必要呢?这句话,主要针对少部分即将面临退役的军士而言,因为对于全日制本科大学生而言,下一步的退役安置岗位会更加宽泛。
比如说:在《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征求意见稿)》当中,也提到了对于取得全日制以上学历的退役士兵安置,可以适当安置一些公务员的岗位,同时也明确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提前下,也可以优先安置至教师岗位等等。
如果说安置这些岗位,并不只是拥有学历这么简单,势必会要进行相应的安置考试,所以说要真正的想拥有这些岗位,基本条件是前提,后天努力才是基础。简单的说,该提前进行准备相关考核的要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该考取教师资格证的,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考核获得。
最后划个重点:短时间内,赋分选岗仍是义务兵或军士安置的重要安置形式;对于个别符合特殊条件的相关群体,则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才真的可以拥有来之不易的上岸机会!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安置待遇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