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给大家普及一下买保险注意事项,公司给实习生购买什么保险

阅读:

注:写于2020年5月,但放在两年后的如今依然受用,本来原文还有一段说保险公司如果倒闭怎么办,但鉴于篇幅就不放那块了,后面再单独另分一篇吧。

今天把之前写的这篇拿出来的缘由,是源于今天看了万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说某系暴雷,提到对非银行的金融资产这块的影响。这让我想起了保险公司和保单的安全性问题,但是之前原文内容太长,就拆成两篇吧然后加点新的感悟。

——————————————————

1.2020年的消费降级

2020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人生,影响了全球,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备尝人间艰辛。

我们经历过恐惧,也经历过恐慌。

有人好几个月失业,没有收入。

有人小孩没有上学,没人带孩子。

有的企业订单锐减,开始裁员。

有的行业或者企业甚至迟迟无法开工。

我在二月还很恐慌的时候针对疫情写过:

“但同样的,我们也都明白,疫情早晚会过去,而不管我们如今处在何种状态境遇或者身体状况下,生活也同样要继续。

正视目前的现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对负面信息的自我屏蔽,有时的断舍离是有必要的,学会转移注意力,注意休息;身体不佳时,更要屏蔽信息,休息好,但需要该就医时还是得去就医。”

但同样的,我们也都明白,疫情早晚会过去,而不管我们如今处在何种状态境遇或者身体状况下,生活也同样要继续。

正视目前的现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对负面信息的自我屏蔽,有时的断舍离是有必要的,学会转移注意力,注意休息;身体不佳时,更要屏蔽信息,休息好,但需要该就医时还是得去就医。


如今已进入5月,恐慌已基本过去,虽然我们还要与疫情做长久的斗争,但一切都在逐渐恢复,都在慢慢变好。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希望与努力同在。

有种观点叫断舍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断舍离》—山下英子

在当下时刻的2020年可能更需如此,不是想不想要,而是需不需要,可买可不买的就不需买,不需要的就清理掉。

那买保险如何做到断舍离,有所保障又能省钱呢?



2.根据家庭实际需求买适合的保险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宝妈,所以平常也在宝妈群里,大家相互交流孩子的养育学习或者各种吐糟。

昨晚看见一个宝妈群有一个宝妈问大家都给孩子买的什么保险?然后有一个宝妈回答的,我觉得这种在平常很多人家比较常见也是比较经典的。

问:你们给宝宝买的什么保险来?

答:X安小X星

问:光重疾险吗?

答:我给你看看。

然后是两张15种险种的截图。

问:多少钱?

答:我不太懂,我婆婆的朋友,七千吧一年,三岁后一年五千。

而且公司给她的奖金,她返给我们了,给了我一千多我记得。

由上面的对话,我想说,希望在为自己或者家庭成员购买保险时首先要清楚你们的实际需求有哪些?最迫切的保障是哪些?需求所对应的都是哪些不同的险种?各个险种都有哪些相对应的保障责任?然后再通过合理的保费支配选择相应的保障。(至于返还一部分佣金的违法行为,这里不做过多评价)


但现实情况下,很多人稀里糊涂买完保险后,都不清楚所买的保险包含哪些保障责任,甚至不同险种保障责任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之前文章举的一个例子:

原文中我是这么写的:

“我推断评论的当事人实际买的应该是重疾险而不是意外险。

重疾险当然不保普通意外,只能保因意外引起的重大意外,这种情况可以用意外险的意外医疗报销,或者不只限于因疾病住院的医疗险也可以报销,但是单钢钉本身属于植入费用,具体是否能报销得看具体所买那款保险合同的规定,不同合同是有不同规定的,有些产品可以报销,但有些这种植入材料本身的费用是不报销的。”

尤其对于长期甚至保终身的重疾险来说,一年的保费对于一般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何况基本上很多家庭是所有成员都配备了,所以对于自己花出去的钱具体都保了什么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好不好?!



还有很常见的:宝宝刚出生,家里收入也不算高,本来想买个定期保险,却一不小心被推荐了一份贵贵的终身险?

光孩子一年保费八九千甚至上万,孩子的保障倒是看似挺全了,可作为孩子最大保障的大人却在裸奔,除了国家医保什么保障都没有!

只想买个重疾险,没想到被推荐了一份全家桶套餐,什么返还啊储蓄啊一大堆,自己也觉得挺认可,除了保障到了一定年龄如果存活还能返钱呢?挺好。可保险公司肯定不是福利公司。

这就是买了不需要的保险。

另外还有一种更厉害的,为了省钱或者被忽悠进了保险公司上班,结果是买了一份要交30年的保险,只能拿第一年一次少得可怜的一点佣金,后来业绩不达标或者压根就只想自己买完保险后就撤退。

但是离职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自己买的保险就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或者超过自己的家庭支出负担不起了;甚至当时根本就是被忽悠了,合同中并没有体现,合同里的和所告诉你的差别很远发现被坑了。

想退保,但过了犹豫期的退保损失很大,不退保的话可能损失更大。

看到不少已离职的有些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求助如何全额退保?

说当初就是因为谁谁说什么什么就开了工号,全额退保是要有理由的,如要是说销售误导,可是你自己的自保件,自己销售自己误导?对不起,成立不了。

如果不是真心想从事保险行业,想长期发展,真的不建议就为了仅仅一年的那点佣金还特地去开个工号,真的得不偿失。



一般一个家庭的保险配置是这样的:

家庭经济支柱需要的保险是:

定期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针对夫妻收入家庭占比,确定对应比例的定寿保额)

非家庭经济支柱比如退休的父母或者全职先生或全职太太,需要的保险是: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一般已退休的父母就不建议重疾险了,因为保费倒挂,建议是医疗险+意外险,同时还要看身体条件,若医疗险投保不了就退而求其次考虑防癌险)

小宝宝需要的保险是: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

此外有个小建议:保费预算有限的话,优先考虑纯消费型保险。

家庭收入只有10万出头,保险业务推荐的保险方案高达四五万元?那你们的正常生活质量会不会受影响?

本来保险是为了预防未来风险保障的,可现在过大的保费支出占比本身就成了风险。

什么是消费型保险?就是有事赔,没事花,不返还的保险。

与之对应的是两全险,也就是储蓄型保险,常见的有保至60岁,70岁,80岁退还保费或者返还保额的保险,以及带寿险责任的重疾险(身故和重疾二者赔付其一)

如果是纯消费型重疾险,保费可能会达到两全险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省点钱不好吗?

一般家庭如果不是为了传承财产和资产升值,只是考虑保障身后的责任,买个定寿,保到六七十岁,我们承担家庭责任的这段时间就行,保费很便宜,杠杆率相当高,以保障我们万一不幸离世后的未完的家庭责任。

如果不幸得了重疾,然后又离世,还有重疾险+定寿的双重赔付。

重疾险的附加的两全是强烈不建议附加的,但是否附加身故责任看不同人的接受程度了。

至于你自己的心理定势,还是冷静思考下想一想,到底买这份保险是为了保障,还是要理财?

要理财可以选择专门的理财险,比如年金险、教育金、增额终身寿。

或者银行理财产品,

基金定投。

至于那种既能保障又能理财的产品,往往是哪方面都比较难以到位,您觉得呢?毕竟保险公司本质是公司,是为了盈利的。

具体家庭保险配置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可供参考《三口之家普通家庭的保险规划怎么做?》


另外还有因为人情单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我向来的观点是:情要用人情来还。而在重大事情上,不要用人情来绑架了你的重大决策和考量。

若如果你的朋友或熟人,正好比较专业,推荐的产品也符合你的需求,预算合理,性价比也合适,从朋友或者熟人那买也未尝不可。

但要避免的是因为人情而买了不适合的产品。


3.不合理的保险,可以适当调整

假如过去买的保险,当时看还可以,但现在看来,保障范围或者价格各方面都不太合适,可以不可以调整呢?

可以。

但一定要注意,保障时间要衔接上,同时要先买再退,买新要在退旧以前。

并且最重要的是你如今身体情况如何,是否还能通过健康告知顺利投保新的健康险?

遇到咨询退保的客户,我一般情况下都不建议盲目退保。更建议做适当的调整。

如果买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或者自己的保险产品没有现在的产品好,不要盲目办理退保,先把各项利益演算、包括新的需求明确后,再来决定是否退保。

假设最终确定要退保的话,建议无缝对接,就是新的保单生效过等待期后,原来的保单再停掉,以防止中间的空白期出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