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地方拉闸限电,引发社会公众关注,有几种成因分析比较流行:其一,为打赢贸易战、对抗美国通胀输出而限制产品生产和贸易出口;其二,以此为契机“腾笼换鸟”,抵制东南亚低端产业订单回流,淘汰落后生产力;其三,地方政府为完成“双降”指标而突击停电。这些观点要么陷入了阴谋论,要么过于强调片面原因,未能系统性地分析其本质问题。
本次拉闸限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用电需求与煤炭供给的不匹配,尤其中国是煤炭发电大国,煤炭的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与用电需求陡升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力行业的稳定运行。
煤炭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其一,国内存在试图过快压缩煤电占比的情况,但核电、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发电由于装机条件要求高、消纳和降成本难等方面的原因占比较少,尚无法有效替代煤电;其二,目前全球几个主要煤炭出口国普遍开始限制煤炭生产,疫情发生后国际贸易遇冷也使得煤炭进口雪上加霜。
我国各地市场化售电额度和价格受到管制,基本为“只降不涨”的格局。对煤矿进行规模大小、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探矿违采、国有集中等几轮整治后,煤炭行业的垄断程度提高,煤炭市场化定价,短时间内涨幅较大。煤电价格的倒挂导致发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多”的情况,影响了电力供应。
与煤电供应不足相对的却是用电需求的增加。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复苏和整体向好,使得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其次,随着欧美疫情的缓解,进口订单增加,我国许多企业和项目集中复工复产,用电规模迅速提升;另外,东南亚的一些中资企业回流,企业生产和运营也需要用电。这些原因都使得用电需求陡升。
“电荒”不是中国的危机,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首先,应保障电力平稳供应,尤其是应当优先满足居民生活、生产安全保障、社会治安管理、停电损失较大企业和项目等方面的用电。
其次,警惕减碳“一刀切”的情况。尤其是到了年底,不能为了完成“双降”任务而关煤电。电力供应转型应当保持平稳过渡,扩大国内市场供应和煤炭供给市场的竞争性,平抑价格上涨,改变煤电价格倒挂问题。
其三,充分把握和利用好企业回流、产能恢复和外贸订单增加的机会。东南亚低端产业订单回流能够大大增加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收益,同时也为我国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更充分的缓冲期;中国对外出口订单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盟一带,其他地区的需求相对较少,应充分利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这些国家经济复苏、订单增加的机遇,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对外出口,不能错失对外贸易的重要机遇。
其四,拓宽煤炭的多样化供应渠道,摆脱对单一出口国或采购
本文来自【环球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