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金行业经过10年发展,已逐渐进入成熟期,在战场切换的关键节点,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撰文 | 木音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接近年关,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对2020年进行复盘,近期头部持牌消金的高管频频对外发声,表达在展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消费金融未来在场景、获客、融资、风控、利率等方面的趋势。
捷信消费金融首席财务官王涛认为,消费金融行业格局正在变化和重塑,捷信将不忘“普惠”初心,助力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他表示,消费金融的主要业务特点在于,消费金融的初心是为资质较弱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他们在真实场景下的消费需求,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也面临很大挑战,该行业属于细分市场。获客能力、风险管控、经营、产品设计,以及融资的能力对参与主体都是很大的挑战。
王涛分析认为,想要把握好消费金融的下半场,关键在于三方面。第一从技术、场景和产品三方面发力,第二对消费金融企业来说,核心的风控能力是其内功,第三个关键点是融资渠道。
中银消费金融助理总经理刘纲谈到消费金融场景建设时表示,消费场景化的深度发展,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开始尝试自建场景,特别是在利用政府合作资源,在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交通、政府服务等方面打造出有特色的场景,来触达客户、激活客户、增加粘性。
对于持牌消费金融来讲,对场景依赖程度较深,因此在自建场景时选择合适的根据地至关重要。刘纲分析,对于场景选择要关注整体细分行业规模和前景,场景内流程是否相对标准化,是否有头部玩家,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一次性的还是延迟类的等等。
此外,刘纲认为精细化运营是消费金融机构必不可少的能力。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流程与场景自有业务特点要衔接紧密,要把合作双方的科技、风控等要素全面梳理对接,在贷前客群筛选中能更准确地识别出优质客户,在贷中、贷后也要实现敏捷决策、智能监控预警、资金清算等环节与客户的消费旅程紧密结合,同时消费者保护工作也要跟进到位,机构就可以与场景、商户、客户等多方共赢共生。
中银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章涛对利率下行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利率下行虽是大趋势,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不宜搞一刀切。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帮助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融资和资本筹集渠道,降低征信信息成本,从而帮助消费金融公司降低成本,引导其降低产品定价。
针对持牌消金融资,章涛谈到现在消费金融公司多数是靠股东增资,增资渠道较为单一。如果消费金融公司能像商业银行一样,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增资等多元化手段丰富增资渠道,那么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良性发展将是一大促进。
章涛呼吁社保、公积金等数据源在对商业银行开放的同时也能对消金公司开放,帮助消费金融公司低成本识别客户。运营成本下降,消费金融公司就可以让利给客户,进一步降低利率。
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王晓敏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依靠互联网头部公司导流的模式未来将变得难以为继。消费金融市场正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其中自主风控是第一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拥有自主的获客能力。
王晓敏推断消费金融公司未来会把更多精力放在精细化上。以获客为例,王晓敏推断接下来获客的核心在于场景生态的搭建,从卖产品到平台运营,进而最终达到生态圈运营。
在联营合作方面,王晓敏透露中邮消费金融目前重点寻找腰部平台。实际上,一些互联网头部流量平台比较强势,一般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太多话语权,而且它们也不缺资金
另外,大型平台的合作比较粗糙,仅仅依靠互联网导流无法细分客群,导致消费金融公司根本不了解这些客群,也无法对目标客群做更多拓展运营。“腰部平台一般是用户体量在千万级别的垂直手机应用软件APP或者门户网站,与我们的垂直细分需求、体量都能够匹配。”王晓敏说。
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获客、融资、风控能力上分化严重,最终体现到业绩和资产规模的分化。据「消费金融频道」统计的数据,当前招联、兴业、中银、长银五八等16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就营收和资产规模而言,营收超过50亿的只有招联消费金融,20亿以上的也仅有三家,分别是招联、兴业、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方面,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超300亿。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会出现一超多强的两极分化,以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具有丰富的场景、用户流量和资金支持,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
相比之下,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为杠杆限制和资金匮乏体量维持在百亿左右。消费金融公司想要大规模发展就面临注册资本金的限制,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资本金渠道有限。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资本金主要是靠股东增资,但是股东资金有限。
消费金融市场从互联网过渡到金融科技,科技成为驱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要素,在这方面,从近期冲击IPO的马上消费金融身上即可看出。无论是线上获客、场景搭建,还是智能风控、智能贷后管理,科技之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成为标配。
随着更多有流量、有技术优势的机构入场,让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一场剧烈震荡洗牌。今年以来,平安、小米、光大消费金融陆续开业,蚂蚁消金获批筹建,这些机构均是以存量身份进场。凭借资金、场景、获客能力,新玩家入场必定会加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竞争。
已获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早期以银行系为主导,当前渐渐向互联网系靠拢。蚂蚁、陆金所、度小满、携程、新浪、唯品会等融入持牌消费金融业务中,金融科技成为持牌消金的竞争核心。在未来,头部的消金机构可能会通过金融科技和更具性价比的借贷产品增加用户和场景粘性,而尾部的消金机构则面临获客困境和市场份额丢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