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对于石头的喜爱是近乎于痴迷的,而且这种情感延续时间之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且连绵千年,从未中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赏石文化,这恐怕算的上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上其它文明显著且引人入胜的特征之一了。
然而在数千年的赏石文化发展中,人们对于石头的美学认知归纳起来,无外乎两个字,即「怪」与「丑」。宋代大文豪苏轼说:「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与其同时代的书法家米芾更为赏石给出了精辟的「瘦、皱、漏、透」美学四字原则。至晚清,刘熙载在所著《艺概》亦云:「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字中丘壑未尽言」。
由此可见,丑中见雅、丑中寻秀、于丑中赏鉴出美,这一朴素辩证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华赏石文化的主导,亘古千年,未曾被打破。
直至上个世纪末,随着广西大化彩玉石的凌空出世,才使得传承了千年的传统赏石标准有了焕然一新的内涵及更加宽博的界定。
大化彩玉石,简称大化石。产于广西省大化县红水河岩滩及水底,属硅质火成岩,硬度在5度左右,属水冲石类,发现并开采于1997年,色分黄、红、青、紫等色。
大化石具有石质坚硬,硅化或玉化程度高;石形奇特,千姿百态;花纹图案变化无穷;色彩艳丽、和谐悦目等特色。故而大化石一经现世,便以其非凡的风雅、气质、神韵轰动整个赏石界,受到藏石者的青睐。
在奇石收藏圈,大化石可谓风情万种、独领风骚。作为水冲石,其石表呈现出的色彩斑斓绚丽,并伴有黑色草花纹,肌肤的釉面呈现出一种凝重的质感,极富宝气。其石质地坚硬强韧,石肤滋润如玉,造型雄浑大气。所以领略大化石的美感,并不能以传统的赏石法则追求其天然的造型,而重点在于对其玉化质地与丰富色彩的品鉴。
大化石之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深受赏石界内人士的追捧,便在于它突破了米芾以及后人千百年来所制定的「皱、瘦、透、漏」四字赏石美学原则,而以其所蕴含的「形、色、质、纹」特质打造出了当今新时代的赏石美学标准。这种审美风格的演变,也使得中华赏石文化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涵,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如今,大化石俨然成为了中国赏石界的『SUPERSTAR』,爱它的石友更是毫不吝啬的将众多珍奇赏石的优点发现并集合于其一身。在他们看来,大化石既有玛瑙石的坚硬润滑、寿山石的细腻光洁、灵璧石的多变花纹图案、马林玉石的色彩艳丽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其他观赏石少有的浮雕式图案及奇特的外形。
大化石被称为观赏石中的奇葩,名石中的珍品亦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