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购进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使用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期末计提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国内购进的一般商品,应以进货原价(即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列的价款)作为其采购成本,国内购进的农副产品应以进货原价和收购不含税产品时所支付的税金作为其采购成本。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每张凭证都有相应的会计分录,有了会计分录就会有会计科目,收入或者支出的明细来判定该用什么科目,有些科目容易混淆视听,例如应收预付,应付预收,只有真正理解每个科目所含的意思才能做对每笔分录。
2、每张发票上都会有相对应的金额,有些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看错小数点,从而导致金额对不上,所以做完账之后要先对科目余额表,一般纳税人要看进项与销项是否与国税上面的数据对起来了 在看银行存款的余额与银行明细账余额是否一致。
3、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4、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购买原材料会计分录,写法如下:
1、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账户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期初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注意事项:
应付账款是由于在购销活动中买卖双方取得物资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企业的其他应付账款,如应付赔偿款、应付租金、存入保证金等,不属于应付账款的核算内容。
为了总括地反映和监督企业应付账款的发生及偿还情况,应设置“应付账款”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登记企业购买材料、物资及接受劳务供应的应付但尚未付的款项;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账款、以商业汇票抵付的应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支付的应付款项。该科目应按照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以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购买材料的会计分录:
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简称为“单货同到”。
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应交增值税()
贷:或应付票据等
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简称为“单到货未到”。
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
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简称为“货到单未到”。
具体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暂估价值)
贷:——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将上笔分录用冲回:
借:原材料(暂估价值)(红字冲销)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冲销)
等到发票账单到后,再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
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简称为“预付货款方式购货”。
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金额)
贷:银行存款
收料后: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实际应付金额)
补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预付与应付差额)
贷:银行存款
退回多付的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预付与应付差额)
材料采购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材料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核算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确定(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的一个。它既是一个成本计算帐户,又是一个业务成果帐户。凡是已经付款验收入库的外购材料 买价和采购费用,都按实际成本借记该帐户,贷记“银行存款”等帐户。
月末,结转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时,按计划成本借记材料类有关帐户,贷记该帐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借记该帐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帐户。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作相反记录, 差异结转后的借方余额,表示在途材料数额,在资金平衡表的“在途材料”项目反映。
所以,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不必设置“在途材料”帐户,“材料采购”帐户的借方余额,即为“在途材料”,待在途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再由该帐户的借方转入“材料采购”帐户的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