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翡翠知识

[热门]资深介绍:翡翠黑鼓珠手链价格表和图片,什么是宰客行为

阅读:

网络配图

国庆长假了,一些商家习惯性地“磨刀霍霍”起来。游客对这样“宰客”的场景并不陌生:点了一份大虾,顾客以为38元一份,谁料到老板说是38元一只;游客被低价团吸引上车,导游强迫购买玉器翡翠,不消费就驱赶下车……

从大虾到天价鱼,再到黑导游,宰客现象频频在各地上演,说明这不是个例,连高速路服务区、上海迪士尼的这样的“正规”场所,也普遍存在消费价高、选择单一的情况。特别是景色优美,盛名已久的名胜山川,由于资源的独特性,以及商家“过了这村没这店”的心理,景区已经习惯了坐地收钱,不顾吃相。

毫无疑问,导游、旅行社、商家这条利益链上有种种不诚信的问题,但对其进行简单的道德批判和说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我们既要看到宰客背后折射的诚信问题,也要注意到背后“理性人”算计的客观性,更要用各种力量和手段与其博弈,让宰客者感受到痛。

博弈论揭示了这么一个原理:在景区,游客基本是“到此一游”,回头客甚少,复购率几乎为零,对于商家和导游来说,最优化的策略就是“一锤子买卖”,价高质劣就是必然。相反,在熟人社会,如菜场,如社区超市,顾客的复购率高,店家便宜点卖,商品物美价廉是主流,一次欺骗就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破坏效应,生意做不长久。这就是说,单次博弈下,诚信往往让位于利益;多次博弈下,诚信往往成为一种约束,一种自觉。

从游客角度看,他们处于博弈双方的弱势地位。强制消费、服务态度差、价格欺诈、误导消费等维权困难充斥在旅行之中,比长假路堵更难受的是心堵,最让人心堵的莫过于被宰。游客往往是被打碎了牙往肚里咽,被宰只要不是太夸张,谁有大把的时间去维权,大多认宰了事、花钱买开心,这反过来助推了宰客风气。

这里,我们不是为商家可以不诚信开脱,让宰客之风可以“理直气壮”。其实,从前几年炒的沸沸扬扬的游客被宰的事件来看,皆是微博、微信上先发酵,在舆论的压力之下,监管出面了、商家道歉了。互联网通信和社交工具赋予游客更多的维权方式,增加了博弈的筹码。问题是,如果不是投诉无门,哪会上网曝光呢?但不爆不解决,一闹才解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地方的旅游业积弊已久,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责无旁贷。当宰客有关的舆情发生后,聪明一点的会放低姿态、高度重视,开启运动式地整治模式,但终究治标不治本。更有激进一点的,直接怼一句“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没你不少”,对当地旅游形象大大地破坏。

对比来看,一边是宰客者把自己当做“王法”,一边是游客依靠媒体维权,把媒体当青天。如果我们过度依靠媒体维权,宰客之风必将生生不“熄”。

不可否认,旅游创收是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对宰客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属无奈之举。游客怀着对目的地美好的憧憬而去,没想到“羊毛出在羊身上”。

相关部门要改变思路了!要加强事前预防、常态监管,加强惩罚性赔偿措施,给不法商家以持续的压力。要建立起企业“黑名单”诚信机制,维护好消费者投诉渠道,用开放的姿态接受媒体监督,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游客有更多维权的机会,在多重博弈之下,在多管齐下的约束中,构建起商家奉行诚信经营的自觉性,从“不敢宰”到“不想宰”。

比较而言,我们的硬件水平已经大大领先很多国外景区,但商业文明和人文素养离人家还有一定差距。在瑞士、在德国、在日本等地,当地人们普遍珍惜百年老店的招牌,对于宰客、一锤子买卖很不理解,他们在保证正常利润的基础上,尽可能价格公道,靠质量、服务、口味来取胜。他们的生意或许做得不大,不那么暴利,但会很长久,小而精巧。

国内景区不是宰客者的“世外桃源”,负面信息会瞬间传达到全国每一个游客的手机上,一个个差评之后,迎接他们的终将是“后会无期”。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国人旅游观念升级,选择更加多元,有网红打卡地,有私人订制游,有出境自由行,以固有的“宰客”心态经营者必将坐吃山空。要明白,口碑好了,腰包才真正鼓起来了。

(